仍需努力,等待十年
人口普查10年一次,202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纽约市的人口从 2010年约 820万人增长到 2020年约 880万人,其中约有 63万是新市民。
其中,拉丁裔的人口增长了约 154,000人。亚裔人口增长了 345,000人。而与此同时,纽约市的黑人和白人的人口则分别缩减了 84,000 和 3,000人。
纽约市的市议会共有 51个选区,这总的880万人口要必须平均地划分到各个选区,也就是每个选区人口变为大约为 172,882人。

既然每个选区的人口总数都与从前不一样了,所以就必须要再重新划分一次选区。

由于人口普查是10年一次,所以选区重划也是10年一次。
新地图
10月6日,纽约市选区重划委员会(NYC Districting Commission)以13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最新版地图。
这个地图原来在上两周(9月24日)流露了出来,流露出来的原因——算是意外地,在9月22日,这个【9月地图】以8票反对、7票赞成被重划委员会内部自己给否决了。
因为是9月份出的地图,所以我们称为【9月地图】,与之前在7月份出的那份地图【7月地图】相区别。
显然在各方势力的背后操作下,这个几乎原封不动的地图,最终在10月6日反而就给通过了,从8票反对、7票赞成突然就变成了13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

接下来这个新地图将提交给市议会投票,如果议会投票反对,则需要发回再修改,如果议会通过,则将成为未来10年的纽约市议会的选区地图——据分析议会投票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新划分地图如下:
对于南布碌仑( Brooklyn)的华人来说,这个新的地图与【9月地图】是基本一致的。
我把2个地图,【新的地图】与【9月地图】叠加后,可以看出除了极小极小的地方之外,其它基本没有改变。

因此,【新的地图】也和【9月地图】一样,有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新地图的问题
比较典型的比如:
1. 市议会第50选区的主体在史泰登岛,但是横跨史泰登岛与布碌仑南区,包含了Fort Hamilton、戴克高地(Dyker Height)的一小部分,象是从史泰登岛伸出一只手往南布碌仑掏了一口似的。
2. 第43选区将成为亚裔占多数的选区,其中包括日落公园(Sunset Park)东部、宾臣墟(Bensonhurst)大部分地区、戴克高地(Dyker Height)部分地区,选区内54%是亚裔,亚裔比例比【7月地图】下降了3%。
3. 南布碌仑华人最为集中,也是有着最为明显分界线的8大道地区,被割裂成2个部分,一部分在新43选区,一部分归入了38选区。
(新38区)
新地图中38选区,在比【7月地图】多蚕食了一部分8大道地区外,红圈内是此次地图莫名的把与4大道地区几乎不相干的戴克高地(Dyker Height)的华人区也并入了以4大道的拉丁裔社区为主的38区。
对比一下【7月地图】,就会发现【7月地图】更没有奇怪的这种突出部分。

评价
怎么评价呢?
回答是:一半一半,
1.南布碌仑在历史上终于有了一个亚裔过半的选区,这是个好事。
2.但新划出的地图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甚至比【7月地图】更不合理
——比如8大道被割裂就是个很大的遗憾,38区的划分将使得上图红圈中的华人社区失去代表性。
(旧38区,其中绿色是投给华人候选人的,黄色是投给西语裔候选人的。)
——还有第50区的划分,这个“横跨”是很无语的,因为史泰登岛与南布碌仑相连的这个桥(Verrazzano-Narrows Bridge)是有收费的,来回是收$16的,
所以南布碌仑如果这边的选民想去找自己所在的这个区的市议员,这过桥费谁出?
这不但浪费而且是给民意表达制造了障碍。
从总体上来讲,这个【新的地图】看起来是试图“平衡”各方的意见,特别是现任议员的意见,其实就是安抚/照顾现任议员的利益。
但对于我来说,我当然认为,比起【7月地图】,这个【新的地图】肯定是比【7月地图】要更差的,更退步,更不合理,
所以我内心是希望议会能投票否决掉,以使得我们能有机会改回7月的那个版本
【7月地图】
【7月地图】,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我认为的足够好的地图。
(黑线是2020年前的选区地图,色块是【7月地图】)

【7月地图】是对南布碌仑的政治格局上有一个“大破大立”的作用,
——包括把同为偏左的38区与湾脊Bay Ridge的一部分合并,而将Bay Ridge的华人区则与8大道合并,
这在保障了亚裔社区的边界成为选区的边界的同时,也造成了现任的议员们的竞争,也使得亚裔新生力量有机会在南布碌仑政坛上能够破土而出。
然而,这种对亚裔未来有利,但对现任议员不利的地图,很快就遭到反对。
——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是那些由现任议员所“圈养”的华人组织,以【华人】的名义,以宾臣墟(Bensonhurs)也要划一个亚裔为主的选区为借口,带头跳出来反对新43区。

具体的文章可以看我之前写的那一系列,特别是下面这一篇:

在宾臣墟(Bensonhurst)一带的亚裔,因为很杂居,其实是很难划分出一个明显的边界,
——这种没有明显的边界划分起来其实更多的是政治考量,
但象8大道这一带有明显边界的社区,那么划分时就不能仅仅以政治考量,而应该体现《投票权法案》的原则:
——禁止新的选区图剥夺或稀释少数族裔和语言少数群体的投票权。
以及《纽约市宪章》所要求的原则:

——1.保持街区和社区的完整性。2. 保持选区紧凑。 3. 限制选区交叉。4 . 避免为降低选民的有效代表性而将同一政党的选民拆散。5. 避免形状怪异的选区图。6 .选区相连。7 .限制选区交叉。
而7月的地图是比较好的体现了【不以政治考量】与【保持社区完整性】这两点,同时也体现了试图在南布碌仑开创出一个新天地的想法。
但也因为这两点被现任的议员,以及议员所“圈养”的那些华人组织的攻击。
“圈养”
怎么说呢?
许多华人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影响形成的“觅食观”,使得华人群体内部的“华奸”是历来的保留节目。
这些议员所“圈养”的那些华人组织跳出来的目的,在于让自已显得“对现任议员有点用处”,然后待价而沽。
到了这个【新的地图】,上面说的让那些现任的议员,以及议员所“圈养”的那些华人组织所攻击的两点都消失了,
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一些看起来很不合理的事了,比如38区很不合理地插入到了华人区里面来,而8大道与Bay Ridge、Dyker Height的华人区却反而被割裂了。
但对于现任的议员来说,从这个地图来看,现任议员们基本各自安全了,
——特别是原43区的纪思庭(Justin Brannan),原来他是很危险的,因为他肯定是争不过双重“政治正确”的Alexa Aviles,只是,看起来相对温和的47区的李凱健则有点倒霉了。
我做为一个保守理念的华人,其实是不希望看到47区的李凱健倒霉而纪思庭(Justin Brannan)与Alexa Aviles则各得其所的,也就是我还是希望这2个极左能够相互“狗咬狗”。
随着新地图里面Brannan与Alexa Aviles各得其所,原来跳出来闹的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就一下没有了声音,
——哪怕新地图里,宾臣墟(Bensonhurst)其实还是割裂的,但主子基本各自安全了,下面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自然就没有了意见。
所以说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完全是看他们的“主子”行事,而不是按对华人社区有利而行事,
——这也希望算是个好事吧,希望能让更多的华人能因此看清他/她们的真面目,虽然我对此不抱太大希望。
检讨
当然,我们得检讨。
因为虽然新43区保住了,却因为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的影响,而从8大道【撤退】向宾臣墟(Bensonhurst)【扩大】了。

所以,我还是要承认原先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的力量还是产生了影响。
甚至可以说,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的力量是比现在8大道的普通华人的声音要大,
——这里面既有普通华人的参与度不足,英文能力有限,无论是积极性与表达能力上都有欠缺。
也有一点,看起来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他们所说的理由——CVAP,这个还是影响到了委员会。
在那些“圈养”的华人组织所提出来的唯一观点,
——就是认为8大道虽然看起来华人很多,但是公民数量很少,而宾臣墟(Bensonhurst)则相反。
虽然我们提出的反驳意见认为,未来10年,8大道的华人群体会迅速地从非公民为主转变为以公民为主。
但是显然这个并没有被纽约市选区重划委员会所接受,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华人群体中,确实存在着这种【不考公民,即使考了公民也不投票】的现况——甚至是现象级的现况。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我们自已不争气,我们自已做得不够。
这个是亚裔人口分布图,圈越大越黑说明越多,可以看到8大道地区华人数量很多。
这个是CVAP数据,可以看到8大道地区的公民数量很少。
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还是要努力提高这个CVAP,把华人群体中“非公民占多数”的这个现象要扭过来。
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实现绿卡变公民,公民变选民的这个“深耕”,还是要继续去推动华人社区的参与度,
然后希望能在10年内产生效果,希望到时10年后我们可以用足够的力量去主导一个对我们更有利的划分。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尽力而为吧,一起为华人社区的明天努力吧!
我是凌飞
关注纽约关注美国
感谢你一路耐心地看到这里
请帮助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文章如被和谐请前往
www.ThisIsTheWay.world
https://t.me/ctrump
感谢不离不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