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  Subscribe for More
致力于让更多人运动起来的狮子座
Gail
让学龄前小朋友们运动起来相对容易,我以前也发过如何亲子运动的文章。
WOW!!ACE认证的私人教练这样做亲子运动!这个年龄阶段,家长们的需求是让小朋友们活动起来,消耗精力为主。在游乐场玩耍,互相扔球,平衡车滑板车,走走路溜溜弯都是运动起来的形式。
随着年龄增长,学龄年儿童们开始涉及“专业”运动这个领域,家长的焦虑也多了起来。 我们见过太多牛娃们申请大学简历写着:三岁四岁就开始某项运动,一直坚持这么多年。有传言各大学校都会偏爱这种对兴趣专一的孩子。很多运动员的经历,运动机构和教练们等也一直在向家长们灌输:专一运动要趁小,晚了再入行就来不及了。
学龄儿童的家长们开始焦虑: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孩子现在还没有对某种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喜好,在运动上就没有发展了?如何帮助小朋友们选择运动?他们不喜欢怎么办?如何让他们专一爱上一项运动?
这篇文章就是和大家聊聊:如何帮助小朋友们迈入运动,即使不喜欢运动只是想强身健体应该怎么做。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们的运动环境并不那么丰富,不光是小孩子,成年人拥有运动习惯的人比例也很低,更不用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进行过任何专项体育训练的更是寥寥无几。
有多少人参加过跑步训练,在学校参加过各种球类比赛?很多人参加过课外班,但是有多少人参加过体育活动类的课外班?我高中毕业才去过传说中的健身房,只是人进去了而已。体育课不仅大概率被占用,也没有老师会在课上讲运动理论等基础知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有氧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作用等等。我们这一代的教育里,体育基础教育是缺失的一部分。
面对运动这个领域,我们很茫然。也因为茫然,所以更容易功利,想用更少的时间达到“自己的”精准目标。
家长需要想清楚究竟想让孩子运动起来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家长的自我需求是什么?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是要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在想明白这点之前,要先明确运动到底是在做什么?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要运动?如果不明白这个基础,那运动就仅仅是一个用来给考试加分的工具,肯定是怎么节省精力怎么来。
比如仰卧起坐,不用核心力量用巧劲也能起的来,那跑步有没有这种小trick可以简单达标?让孩子去做这项运动到底有用没用?没用=不能加分=不能出成绩,就不要练了。的确有小朋友在幼年期就表现出对某项运动很明显的天赋,很明确的偏好。但是大部分三四岁的小朋友还处于什么都不理解不明白的状态中。所以运动就仅仅是为了体育达标和出成绩么?如果满足不了这两个条件,就不是运动了么?
哥哥开始上K的体育课时,老师在孩子们活动之前先给他们上了好几节理论课:运动带给人体的影响和作用有什么,肌肉是怎么生长的,健康饮食是什么,食物是由碳水蛋白质脂肪组成的大概都对应什么食物,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运动。
虽然刚刚读K的小孩子们未必能百分百听懂理解,但是这些内容穿插在他们体育课和科学课中不断反复提及。当我看到这种课程安排的时候真的是很激动。我在健身营里也穿插了大量理论知识课程,我发现这很有助于帮助学员建立基础认知、理解原理和行动目的,这样健身才能更好的被执行起来。
运动的好处
简单来说,运动会提升心肺功能,提升肌肉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也会让人更有自信。在有氧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提高氧气含量,和运动刺激的多巴胺分泌,都让人更有精力。运动也会刺激海马体生长,增强大脑记忆和专注力。同时运动可以减轻痛苦,让人感受更积极有活力,因此运动也是很好的解压的方式。运动会减少心血管类等疾病产生机率。
这些都是运动的基石。让身体健康,享受运动,更好学习生活,拥有挑战更多可能性的力量。
运动的原理
运动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让肌肉能力和肌肉含量增长,二是锻炼心肺功能。
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这两种训练形式都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并不是只需要锻练心肺功能,或者只需要锻练肌肉力量。当心肺功能提高时,肌肉力量训练的表现也会更好,强度更高;肌肉含量提升,心肺功能的训练强度也可以更大,运动能力更好。
小朋友的肌肉训练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不需要用很沉的负重才能得到训练效果。小朋友们本身正处于身体生长的阶段,任何使用肌肉的动作都会促进他们的肌肉生长:打球,骑车,游泳,奔跑等。他们用力挥棒使用的肩部和胸部肌肉,不断地弹跳使用是臀部和腿部肌肉。所以任何形式的运动,只要在使用肌肉,他们的肌肉就在得到锻练机会。当然同时要保证他们的蛋白质的摄入量。
肌肉训练中包含敏捷型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组合,锻练特定肌肉群或者全身肌肉的配合协调能力,敏捷性,反应能力,耐力等。不同的专项运动员也会有不同类型的敏捷性训练内容,针对不同的肌肉群,训练内容也会不一样。小朋友们的敏捷训练重点是放在肌肉配合协调能力。
心肺功能训练,也称之为有氧训练:只要是连续不断地保持运动状态十分钟以上,当这身体的供能模式进入到需要氧气参与分解提供能量的模式下,心肺功能得到锻炼。氧气开始参与供能,对于氧气的需求增多,就会需要心肺更高效提供更多氧气给身体。
心肺功能的训练其实也是心脏肌肉的训练,每一次心脏跳动的输氧能力和频率。在正常生活中,我们的心脏跳动的能力和频率都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下,心脏保持正常工作。当心脏跳动频率变得的比平时快并持续一段时间,心脏的肌肉才有得到锻炼的可能性。
有氧运动并不是只有跑步跳绳。小朋友一直跑来跑去,在游乐场里面爬上爬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心肺功能都会得到训练。有的小朋友们跑几步跑不动,需要喘气,说明他们的心肺功能比较弱,需要锻炼。高年级学业重以后,晚上睡眠时长正常的情况下,孩子白天没精神,疲倦感强,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脑力消耗大,需要更多的供氧和供能。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输氧效率和含氧量,提高精力。
因此,让孩子们运动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一想到运动,就会想到各种竞技运动,好像那才是真正的运动。其实大部分家长只是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无论身体上还是精力上,有一个积极的状态。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没有非常困难,不需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必须去做什么特定的运动。任何跑来跑去的玩耍,任何形式的运动,只要他们喜欢,保持参与的规律性,就可以了。
为什么不喜欢运动?
不觉得自己需要运动。
为什么要运动呢?我更喜欢坐着看书画画,不行么?
因为不知道运动可以带给自己什么好处。“原来运动可以让我精力充沛一点;原来我们需要肌肉支撑我们日常活动;原来正确跑步下我也可以跑800米”等等。知道基础理论,理解因果关系,才会有一天萌发想要运动的想法,想要试试看。不觉得需要运动,也没有过参与运动的乐趣,去运动的动力来源在哪呢?
家长目的性强,孩子压力大。
家长的目的性越强孩子们会越抵触。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小孩子太安静了应该多出去活动,或者太胖了需要运动减肥。家长越强迫,孩子们抵触情绪越厉害。想一下如果要自己运动减肥的心理。
只是出去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外界也是未知的。不一定有朋友,自己一个人没什么可玩的。就算家长陪着下去,感觉上是家长创造了机会制造了环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不知道玩什么。帮小朋友找到共同的玩伴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枯燥,没有兴趣。
没参与尝试的运动,不知道好玩的点在哪,没兴趣很正常。三岁多弟弟去踢球,完全不知道这个球能干嘛,身体能力也跟不上,追球追不到,真的很气!所以不喜欢很正常,而现在跟着球队俱乐部,每周两次训练。学龄前在比赛中神游的小朋友们更可爱,在场上都是一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的状态。哥哥在比赛中不看球,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打闹。谁能知道7岁时踢球变成他喜欢的运动之一呢?
哥哥学会骑车之后,虽然很喜欢骑车,但是明确跟我提出要求:要每次去不同的公园。我开始批量挖掘各种可以骑车的公园,家附近的,远一点的,大一点的公园。相同的公园没兴趣去第二次。
三岁孩子,七岁孩子和十岁孩子对于肌肉掌控能力不同,且是跟着身体生长而决定的。过早要求小孩子们进行枯燥的重复动作训练,不仅是拔苗助长,更大的可能性是根本拔不起来,这是超过他们身体能力的事情。而要求一个小孩子过早完全专注也是一件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
所以,觉得有趣,在开始运动这个阶段,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开始的起点。
体能弱。
因为觉得累而抗拒,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情绪。他们可能对这件事真的很感兴趣,但是体力不够支撑所以拒绝。弟弟骑平衡车只有五分钟,五分钟以后就立刻倒地赖在原地不走,说自己太累。
体能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身体还没有成长到可以承担这么大强度的运动;另外一种是过久不运动导致的。我们不能硬要求一个三岁小朋友跟着跑1000米,也同样不能要求800米都需要跑跑走走的孩子去跑3000米。所以要根据自身能力,对运动形式和强度做适当的调整,同时以兴趣目标作为导向。比如弟弟骑平衡车,五分钟就耗电殆尽,但是我要说去喂鸭子,电瓶立刻又会充满了。
小孩子没有必要过早进行枯燥的技巧性训练,肌肉控制力会影响技巧训练,进而打击兴趣和自信心。在年龄成长的基础上,技巧学会事倍功半。哥哥三岁多开始接触踢足球,四岁多教他带球过障碍,练了几次都不成功,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但7岁他开始跟着球队训练,带球过障碍是训练项目之一,一开始也不熟练,几次之后就轻松很多。所以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能力控制力都有增长以后,身体能做的更多,学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挫败感也没那么大了。
哥哥四岁多参加篮球训练,特定的低篮框投球他也是三不沾,因为完全不会投球的发力感。六岁多和爸爸一起在篮球场投球,练习几次就有投中的时候。
十几岁的孩子,身体已经有足够成长,肌肉控能力和体能不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增长。所以这个时候只能通过运动让身体得到锻炼。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运动都要从适合他们能力的程度开始,适当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才能够坚持下去,在坚持下获得运动能力的提升。
陌生环境&害怕
我第一次进拳击馆也是陌生和害怕的。虽然我对拳击感兴趣,但是不知道里面的气氛,不知道训练环境。对于未知的恐惧,我也需要找各种方法给自己鼓气,比如我拉了我男人一起去。很多人不喜欢进健身房也是一样的原因,器械太陌生了,不知道怎么用。
除了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对于事物本身也会害怕,哥哥害怕深水和会撞击到身体的东西,比如篮球和拳击。从哥哥出生,我每年都会领他在泳池里玩水,他每年第一次下水都要先坐在岸边观察几次,才能慢慢进入到水里可以站住的地方玩。两岁多时可以穿袖圈进水,第二年又要重新再来,一开始练袖圈也不要穿。哥哥对于声音也很敏感,导致小时候对室内泳池也很抗拒。但是很明显他还是很喜欢玩水的。所以我每年都例行问他一次要不要去学游泳,在拒绝了我七年之后,去年夏天终于点头答应可以去试课,现在终于可以在水里自由行走了!
哥哥因为不喜欢被球砸而拒绝参加篮球训练,但是可以和爸爸一起玩篮球;喜欢在家戴着拳击手套和我们对打(讲真力气蛮大的),但是不喜欢拳击训练,去训练也要求不要和别的小朋友对打。
现在害怕,不代表会一直讨厌害怕,一直强迫反而有可能彻底抗拒。
大部分孩子们可能没什么明确的喜好,今天喜欢这种运动参加两天,后天就不喜欢了,再换,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不喜欢,也不代表以后永远都不会喜欢。多尝试,多接触,总是会找到喜欢的运动项目,也许就是喜好广泛的性格呢~
参加竞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参加竞技运动的唯一目标就是比赛就是第一么?
美国三四岁小孩子参加各种球类的方式就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接触这项运动。但是比赛基本上没有什么结果,也没有人在乎比分输赢。主要以玩和消耗精力为主,没有什么技巧性训练,甚至在比赛中小朋友们都是一副神游的状态,更甚至需要家长全场陪跑。所以看见国内小孩子平衡车比赛我还蛮心疼的,这么小的孩子就在为输赢而哭。
满场陪着训练的家长
虽然是竞技运动,还是建议先找好玩的机构,以培养兴趣为主,就算想走专业路线,其实也不是家长能决定的。同样都是三四岁开始滑雪的小朋友们,一直划到六七岁有技巧进阶的时候,孩子们对于这项运动的喜好强度和天赋就会带来明显的差别。
孩子们的喜爱热爱是基础,兴趣是最强大的老师。谷爱玲也不是家长硬推出来的。真正喜欢,才会坚持强度大很枯燥的训练;会摔倒了受伤了也要继续;在他们喜爱到不想放弃的时候,你才有机会跟他说,要不要再坚持一下看看。看着真心喜爱,真的付出很多努力的时候,作为家长可能也不忍心跟他说再坚持一下。但凡是家长想要劝孩子别放弃的时候,都是觉得孩子还不够努力。而这种所谓的不够努力,可能是真的不喜欢。
有些孩子天赋很明显,喜好也分明,早进入一项运动领域可以早开始学习,但是晚接触也不代表天赋和能力被浪费。更重要的是,只是喜欢这项运动,即使没有天赋和成绩,难道就不可以一直参加么?
最后,有了身体能力的基础,针对体育考试专项训练就会事半功倍。
当身体能力可以胜任运动时,学校的体育考核达标就不难了。考试项目只是考核手段,并不能通过锻炼考核项目来提高身体体能,这是本末倒置。反而是要通过锻炼身体,在考核中就可以轻易达标。辅导孩子们写作文,也不是只每天练习写作文就可以,要扩展语言输入,词汇输入,做很多其他的功课,才能达到提高作文的输出。
参加运动的本身,会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身体能力的增长,感受到自己可以胜任更多的可能性。
当身体能力上升,带来他们自信,也会带给他们挑战的欲望。
哥哥学会骑自行车以后,有一天在车里特别开心地跟我讲,以后要骑车陪我去大公园跑步,等熟练以后,可以去trail的公园骑车(不平的地方),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学骑摩托车(小孩子的)!看到梦想闪闪发光的模样!
我们也可以在运动中看到孩子们的成长。
每次参加任何项目都需要我全场陪练的哥哥,去年暑假参加足球队自己跑向教练的那一刻,我都要哭了。冬天送去滑雪课,本来爸爸也有些担心,结果直接跟着教练坐缆车就走了,中午休息的时候还看见他兴奋地跟教练聊天,完全没注意到我在跟他打招呼。足球比赛中,从一开始害怕抢球只是跟着人群末尾跑,到学会带球卡位。这些成长都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骄傲。
最后,不运动行不行?
运动虽好,但是也不是现在一定要行动起来。问问家长们自己有多少人知道运动有好处,但是并不想动的?也不要因为自己行动不起来,所以担心孩子和自己一样。与其强迫去选择一项运动,双方都精疲力尽,不如各自安好。
科学健身科学生活
Gail
美国ACE认证私人教练
孕期/产后运动ACE认证
自18年开启线上健身教学
传播科学运动饮食与减脂的知识传播。
让更多的人建立对饮食和运动的正确认知,
帮助培养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
不再对它们充满畏惧。
DBA/MAed/MBA
手帐/家庭纪实摄影
运动是和自己建立连结
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公众号ID:弥生面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