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名师说
鲁稚的阳台  编辑

2021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官网发布《关于王铮免职的通知》。通知称,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职务。
作为曾被媒体称为“最富争议”的校长,王铮被免职后,一度备受争议的“王铮模式”是否会成为过去时,也令人关注。

北大发布免职公告
12月14日,北京大学官网在“校内公告”栏中发布了《关于王铮免职的通知》。发布单位为党委组织部。
通知非常简短,全文只有一句话:“附属中学: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职务。”落款为北京大学,时间为2021年12月9日。
同日,北京大学官网“校内公告”栏中还发布了《关于陈伟聪免职的通知》。陈伟聪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与王铮的免职通知不同,陈伟聪的免职通知中明确免职原因为“因年龄原因”。
通知全文如下:“附属中学:学校研究决定,因年龄原因,免去陈伟聪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职务。”落款为北京大学,时间为2021年11月25日。
任北大附校长12年
12月15日,百度百科中关于王铮的词条中,已显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
公开信息显示,王铮出生于1964年,为民进会员,正高级教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于1980年考入北大附中读高中,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6年毕业回到母校北大附中任教,1994年起任北大附中副校长。2000年筹办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兼任南山分校校长。2002年至2009年4月任深圳中学校长。2009年4月起回京任北大附中校长。

从2009年4月到2021年12月,王铮在北大附中校长任上已达12年。
王铮曾于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校长。
被称“最富争议校长”
与大部分名校的校长不同,王铮因在深圳中学、北大附中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在家长中引发了巨大争议,曾被一些媒体称为“最富争议校长”。
01
王铮与深中
王铮与深圳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广为人知的,是他在深圳中学担任校长的七年。
2002年,王铮由北大附中副校长兼深圳南山分校校长转任深圳中学校长后,把学校原来的校训改成了“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与此相应,王铮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
在组织机构上,王铮取消班主任,弱化了原来教师的管理角色,实行导师制,导师只负责指导而非管理学生。
传统的班级,则变为了单元。当时深中将高中部20个班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个班组成,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每个单元设一个单元长,由老师担任。单元制度设立旨在打破传统年级编制,打通不同年级之间的间隔,创造了更多纵向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形式上,王铮推行选课制和走课制。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表。当时的深圳中学,学生们背着书包、抱着课本,在各个楼层寻找自己下一节课的教室是寻常的景象。
除了对教学和课程做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做法,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和校园民主。
在王铮的主导下,深圳中学将学生事务基本都交由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们成立了社团联盟理事会,简称“社联”,“社联”理事长和理事们都由学生选举产生,管理电影社、戏剧社、历史社等20多个社团。学生们还成立了监察部,监督学生会的资金使用状况。校学生会被定位为学生的一个自治机构,同学们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讨论中来。要不要穿校服,学校没有统一定规,学生可以选择穿,也可以选择不穿。
那时,深圳中学有一份学生自办的刊物《涅槃周刊》,不论是选题还是发行,都由学生自主负责,自负盈亏。因为纯独立运作,所以经常有一些尖锐的话题,针砭时弊,直言学校管理的不足。这本杂志不仅在校内发行,还在深圳乃至珠三角十多所学校有着稳定的读者,影响力甚大。
图 | 当年深圳中学校刊“涅槃”
许多熟悉王铮的教师、学生告诉“名师说”,王铮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校长。他本人深居简出、朴实无华,处理关系、管理学校或带领队伍或非其擅长,但他很喜欢跟学生待在一起,并以其亲和力和民主作风取得绝大多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王铮极为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发展。他认为,培养一个自信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有媒体将其在中学开展的改革创新称为“公民教育实验”。
不少人持有类似观点:王铮是教育界的理想主义者,他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他的诸多主张确实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但一方面因其本人的某些短板、一方面因客观条件所限,他大刀阔斧的教改探索颇受质疑,一旦学生升学成绩不理想,更是成为家长和社会指责的焦点。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北京,其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02
王铮与北大附中
在一片争议声中,2009年4月,王铮重返北大附中,并出任校长。
从2009年起,王铮在北大附中推行新一轮的教改:走班选课,取消班主任、年级主任,设立导师,取消课间操,设置专业级别的赛事,引进社会资源做戏剧、舞蹈教育......核心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从央视所播出的一部纪录片《高考》中,我们可以一窥王铮的教育理念。
在北大附中,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其他学校并不一样。因为王铮觉得,应付高考,只用高三一年就够了。

他跟学生们说,把高考当成一场有规则的“游戏”,既然要“玩”,那就按照应试的规则全力以赴。

图 | 纪录片《高考》
北大附中实行书院制。每个书院里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没有行政班,而是实行走班制。所谓“书院”,类似于学生按照兴趣自愿加入的学生集体,书院内的各项事务均由学生自主管理。

高一高二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四大赛事——足球、篮球、舞蹈、戏剧。同学们还能和老师、校领导平等对话,为学校的建设和改革献计献策,学生们甚至能自己设计并开设课程。

图 | 北大附开放日,由学生表演,家长参观
这个阶段的同学,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打开北大附的官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琳琅满目的书院。
但高三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只为打赢高考这场“游戏”。
虽然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也让王铮在就任北大附校长的前几年陷入了如同当年在深中时的“争议”。
当时,一些家长认为复习时间不够,导致北大附的高考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他们列举之前北大附的高考成绩以及其他学校的成绩作为证据。

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高考的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学校把人生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同时,他们认为学校的高考成绩并不差。
两派的争论各执己见,外人无从判定。
不论争议如何,王铮很少站到媒体面前公开回应种种质疑。更多时候,他像一个孤独的勇士,在教改路上坚持他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做法。
最近几年,关于北大附的争论已经在家长中几乎消失。因为在读家长之所以选择北大附中,就是因为认可其教育理念。
王铮的教改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有不同的评判。当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看看多年前在王铮教改下成长的那一批孩子,他们或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如今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不少人表达了对王铮以及他所推崇的理念的认可。
北大附中校友沙蕙在其所著的书《想象有这样一所学校》写道:
想象有这样一所学校:课堂是你的,书院是你的,黑匣子剧场也是你的,每一处公共空间都属于你;书院要你自己选,课表要你自己定,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由你自己规划设计;在这里,没有人要你学习怎么做一个考生,但每个人都会教給你怎么做人,希望你也同样能为身边的人和身处的环境带来温暖和希望。有人说它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有人说它是树上的那只窝儿,所有的鸟儿都会从四面八方飞回。想象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北京大学一纸免职通知,北大附中的“王铮时代”已经结束。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并没有宣布新的掌门人选。
未来,北大附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何去何从,家长们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名师说”,整合自:澎湃新闻、51上私立、校长会、《财经》2011年第25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今天你鸡娃,很可能鸡掉孩子的类比思维,让他后劲堪忧
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
李希贵:让孩子的学习回归内动力,学校教学可以这样来设计
《纽约时报》刊登父子文章: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中国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