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加拿大:取消所有入境限制
9月26日,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宣布:取消所有COVID-19入境限制,以及自2022年10月1日起对进入加拿大的任何人的检测、检疫和隔离要求。
这也就表示:在10月1日后,无论是否接种疫苗,接种何种疫苗,在持有效签证的情况下,均可以入境加拿大。包括此前在起飞前72小时需要填写的ArriveCAN也变成了自愿填写。
除此之外,加拿大交通部还取消了现有的旅行要求。自2022年10月1日起,乘坐飞机和火车均不再需要提供健康证明和检测,也不再强制要求戴口罩
02
美国:取消入境新冠检测要求
6月10日,美国疾病中心(CDC)在正式公告,自美东时间6月12日凌晨12点01分开始,搭乘飞机前往美国的乘客,无论国籍,均不再要求提前1天的核酸或抗原测试或90天内新冠康复证明
但乘客仍需要提供:1.COVID-19疫苗完全接种证明;2.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3.入境所需相关文件。
抵达美国后,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建议在抵达后的3-5天进行COVID-19检测。
03
日本:取消入境人数限制
当地时间9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将于10月11日取消单日入境人数上限,同时还将解除个人自由行禁令、短期停留将免除签证要求
即从10月11日起所有入境人员原则上都将免除入境时的核酸检测,只要求入境人员持有日本政府认定的有效3针疫苗接种证明。但因目前日本还没有承认中国的疫苗,所以中国旅客去日本仍需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书。
04
澳洲:全面开放边境
目前澳洲的边境是全面开放的,所有入境澳洲的外国公民均不再需要提供COVID-19测试阴性证明报告,也不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和填写数字申报表格(DPD)
没有接种认可疫苗或没有接种疫苗的签证持有者,均不再需要申请豁免入境,只要你持有效签证就可以入境澳洲。
同时,澳洲的三类签证审理也在加速,将持续优先审理这3类签证:临时技术签证、学生签证和旅游签证。
05
中国香港:3+4改为0+3
9月26日起,海外或台湾经机场抵港人士入境检疫安排由现时的“3+4”改为“0+3”,也就是海外入境香港不再需要酒店隔离,直接3天居家检疫!
这3天期间会赋黄码,黄码期间可以自由出入住处去到超市等地,可以乘坐公交,但不能进入餐厅、酒吧等人口密集的高风险场所。并且取消登机前的核酸检测,改为24小时快测即可,香港可以直接转机回内地了!
这两天也有相关消息称,港府已经准备宣布“0+0”措施了,最快将于本周公布,最晚可能在10月的第3周公布!香港全面开关有望。
06
英国:全面取消入境限制
英国如今已经全面取消入境限制。无论是否接种疫苗的旅客,入境前和入境后都没有相关核酸检测和隔离的要求、也不需要填写乘客定位表
另外,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优先服务(PV)和超级优先服务(SPV)恢复,但是需要在预约过程中购买,不能通过签证中心现场购买。可用于新的访问签证申请(旅游、探亲访友、商务)PV预约数量会相对减少。新家庭申请的优先和超优先服务继续暂停。
持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员,如去英国探亲旅游、从事商务等活动,在英国停留不超过180天内的,不需要办理签证。
07
泰国:10月起无需提供核酸证明
泰国新冠肺炎形势管理中心(CCSA)表示,从2022年10月1日起,前往泰国的国际旅客将不再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ATK检测结果。
此外,2022年10月1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泰国旅游签停留期延长至45天;落地签证(VOA)从15日延长至30日。
08
新西兰:取消所有入境限制
当地时间 9 月 12 日,新西兰总理 Jacinda 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根据目前的卫生体系情况,新西兰的红绿灯防疫系统(COVID-19 Protection Framework),将从当晚11点59分起正式“退休”。
包括一些防疫措施也取消了,比如不用戴口罩、从 9 月 13 日起,取消对入境旅客和机组人员的所有疫苗接种要求,进入新西兰的人将获得免费的 RAT,政府建议入境旅客在抵达新西兰当天和第 5 天或第 6 天进行测试。不过,前往新西兰的旅客仍需填写旅客申报。
09
新加坡:入境免隔离
自2022年8月29日起,所有前往新加坡的旅客都可以免隔离入境。同时,所有未完成接种的13岁及以上长期证件持有者和短期访客,也无需再申请入境许可。
但是所有乘飞机或海运来新加坡旅客都需要在入境前使用新加坡入境卡提交电子健康声明。
10
韩国:取消入境首日PCR检测要求
从 10 月 1 日 0 时起,海外入境韩国人员无需再履行入境首日新冠核酸检测(PCR)义务。
由此,韩国的所有入境防疫措施均被解除。入境人员若在 3 天内出现疑似症状,可前往卫生站免费接受核酸检测。
11
欧盟:不强制核酸检测
欧盟委员会在5月17日宣布,欧盟所有成员国的航班,都不可以强制乘客在登机前出示核酸检测报告,疫苗证明和入境健康登记。
文 | 华美富斯特出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