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从军事的维度来看,刘邦能得天下,靠的正是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位军事领域的精英。
但这三位虽然同处一个梯队,但他们之间的水平也是差距巨大。
刘邦在给功臣们排座次的时候,大家都推举曹参为第一,因为他身上光伤口就有七十多处。
但关内侯鄂君一句话就点醒了刘邦——
“没有曹参陛下您照样得天下,但若是没有萧何,那就不一定了。
一句话就将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的关键作用给凸显出来了。
实际上,韩信也是独一无二。
笔者觉得,韩信之所以那么耀眼,位居汉初武将群体的榜首,不仅是因为他的战术水平高超,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最重要的其实是,韩信此人的格局要在英布、彭越之上,有战略眼光
司马迁在写《淮阴侯列传》之前曾经专程去了一趟韩信的老家去采风,淮阴人给他说:
“韩信当年还在底层挣扎时就志向远大,不信你去看一下他母亲的墓地。
韩信母亲的墓是在一片高岗之上,周围地势开阔,可容纳万户人在此落户。眼前的一切直接就让司马迁沉默了。
原来,韩信在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就有成为万户侯的目标。注意,不是梦想。
对,曾国藩说过:想要成事,立志是关键
▲韩信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他俩进行过一次深度交流,历史将其称之为“汉中对”。在这次对话中韩信给刘邦提了两条建设性意见:明出子午,暗度陈仓;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是战术层面的建议,是专门针对还定三秦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是战略层面的建议,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指导方针。
作为一名将军,韩信竟然想到了让刘邦发挥自己人情练达的长处,将江湖上人情世故的那一套用在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进而使这些人才将自己的能力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助力刘邦夺取天下。
也就是说,韩信曾经将自己代入到刘邦的角色中去思考如何夺取天下
这一下子就将他和刘邦手底下那批武将们的距离给拉开,让刘邦、萧何、张良等一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国士无双。
反观英布和彭越二人,他们于韩信来说只有一个标签是重合的——将军,他们在战略这条道上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韩信的脚步。
英布在入职项梁集团之后,他在军事上的成绩立刻就将其他人甩在了身后,几乎常年佩戴者“冠军”的标签。
在楚怀王熊心的“公司”中,项梁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可见,英布在军事上的能力确实是出类拔萃。
项梁死后,英布继续受项羽的节制。巨鹿之战中是英布先渡的黄河给联军打的先锋,项羽入关被阻时也是英布一马当先叩开了函谷关的大门。
▲英布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所以,在项羽主持的鸿门大分封中,英布以其突出的军功和与项羽的特殊关系被封为九江王,定都六(今安徽省六安北)
此后,英布与项羽的“蜜月期”也彻底成为过去,因为英布只想着维持自己九江国的现有局面——
项羽去打齐国,让英布带兵与自己一块去,英布却只派了数千老弱病残恶心项羽;项羽的西楚国都彭城被刘邦率领的联军一举攻破,英布假装没看见。
没办法,英布本来就是以股东的身份加入项梁集团的,如今,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他更是只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
项羽虽然很生气,但想想英布的个人能力,还是忍了吧,万一他投了刘邦呢。
说实话,此时英布的短板已经暴露出来了。
那是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年代,哪一路诸侯如果想追求岁月静好的生活其实都是幼稚,大争之世,不是你想不参与就不参与。局势最终会裹挟着你不得不入局。
后来东汉末年时的刘表,手握荆州重镇,他想岁月静好,但曹操和孙权不答应,这两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江湖未静,努力奔跑
当时的明眼人其实都能看出来,天下已经步入楚汉两强相争的局面,要么坚决站在以西楚霸王为盟主的体制之下,要么团结在迅速崛起的汉王刘邦旗下
像英布这种本来体量就不大的诸侯,不站队,不进取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终于,英布将自己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项羽怀疑他,刘邦又和他毛关系没有
如果不是刘邦在彭城战败,张良提醒他将英布拉入汉军的阵营,英布此后的日子其实会很难过。
而且,英布在战场上虽然杀伐果断,但在现实中处理起事情来却是各种犹豫。
刘邦派随何出使九江国,本来英布已经口头答应加入刘邦的阵营,却不敢公开承认,这明显就是还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
好一个纠结的人。
英布归汉,给刘邦解决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九江国的叛乱吸引了项羽楚军的一部分兵力,使荥阳一线的刘邦不至于压力那么大
此后的英布虽然一直在刘邦手底下做事,但也根本没像韩信一样给刘邦提出过什么战略性意见。
英布后来被刘邦封为淮南王,一是因为围剿项羽的战功,二是他本来就是以股东的身份加入刘邦集团的。再说,刘邦派随何游说英布时已经答应了人家封王的条件。
再说战术:
英布虽然一直表现得很勇猛,但他在战术上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创新。后来,他在造反之后与刘邦军前对阵时,刘邦明显觉得对方的阵型很眼熟,原来是跟项羽学的。
这就好办了,刘邦跟项羽切磋了好几年,早就知道该如何解题。
而且,英布本来是可以有战略优势的——
东取吴,西取楚,然后并掉齐鲁,继而传檄燕、赵,然后固守既有成果,这样,山东就和刘邦没啥关系了。此为上计;
东取吴,西取楚,然后并掉韩魏,继而将成皋这一交通东西的要道紧紧掌,并靠着敖仓的粮食与汉朝形成相持之势,这样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此为中计;
东取吴,西取下蔡,将所有辎重都转移到越地一带,然后自己投靠长沙王。此为下计;
也就是说,只要英布战略选的对并坚决执行,他是完全有机会将关东据为既有,或者与刘邦形成相持之势
但他偏偏选择了下策,结果是一战就被刘邦击败,自己也被长沙王所诱杀。
这样看的话,英布的水平只是一个勇猛的将军,而并没有什么战略的概念,称不上所谓的军事家
彭越也一样。
▲彭越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他虽然在起事之初以斩掉迟到士兵的手段迅速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只是,自保,他的队伍的性质也是所谓的江洋大盗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一个人的事业最终能呈现出什么样的高度,其实是和他立志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至项羽鸿门大分封之后,彭越还游离在当时的主流局势之外,手下万把来人,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但在当时诸侯林立的格局中,彭越这样的小势力其实最危险。找棵大树,抱住,才是彭越的最佳选择。
当时,彭越的心境完全可以用曹操的诗来形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后,他接受了齐王田荣授予的大将军印,大败楚将萧公角。
在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联军攻楚的行动中,彭越于外黄正式加入了刘邦的汉军。因为,他曾经在刘邦西行入关的过程中配合过刘邦攻取昌邑的军事行动,算是老相识。再说,刘邦毕竟势力已成。
彭越是带着三万人马入股刘邦的汉军,这也是他后来能够被封梁王的重要原因,股东嘛。
楚汉相争中,重要的战场有三个:刘邦与项羽拉锯的荥阳一线、韩信开辟的北方战场、以彭越为主力的敌后战场
三者各有各的作用:刘邦负责将项羽的主力死死困在荥阳一线;韩信趁机迅速拿下赵、燕、齐;彭越负责在后方骚扰项羽,破坏项羽的粮道,使项羽疲于奔命
也就是说,彭越所起的作用虽然也重要,但其实也属配合层面,和韩信那种攻城略地的大手笔还是没法比。
但毕竟彭越还是将项羽的后方整得是鸡犬不宁,搞得项羽好几次不得不率军回来收拾惨局,大大缓解了刘邦在一线的压力。
所以,彭越的定位也应该是一个“将军”的角色,他能够被封王,完全是因为在乱世中掘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然后以股东的身份入股刘邦集团
至于韩信,你可能也会说,他的局限性也很大,称不上什么战略家。你看,在他做了齐王势力达到巅峰时,完全可以脱离刘邦而独立运营手中的齐国,使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难道韩信看不到这一层面吗?
肯定能。
他之所以一直坚定地站在刘邦阵营,就是因为,他最初的目标是万户侯,如今都封王了,算是超额完成了梦想,你想他可能再往前走一步吗?
够了,就这样吧。再说,人家汉王确实待他不错呢。
所以,韩信、英布、彭越虽然同属刘邦集团的第一梯队,但在“将军”的身份之外,韩信还比他们两人多了一个标签:战略家
而这,不仅决定于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更决定于他们内心的格局
虽然韩信最后的下场很惨,但读历史的人都记住了刘邦对他的那句评语: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就够了。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