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的海战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强调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但到了运用关头,中国还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机会。
著名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讨论林则徐、琦善与鸦片战争关系时有一段话发人深省。蒋廷黻说,琦善受命前往广东处理中英冲突时,确实没有准备在军事上与英国人决一雌雄,他大概知道两国在军事上的差距,知道诉诸战争的后果,审时度势,做了一个理性选择,拯救了国家,挽住了大清的一点儿脸面。 
然而,琦善的理性选择却使他个人蒙受了巨大羞辱,成为国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这是琦善的个人悲剧,更是近代中国的巨大失误。按照蒋廷黻的推理,假如不是琦善出面化解中英冲突,那么中国一定会按照林则徐设定的路径选择战争,中英必将有一次大战:战则必败,败则必速和。速和不仅可以使中国的损失大幅度减少,而且可以使中国提前至少二十年走向维新,进行政治改革。换言之,中国应该比日本提前三十年转身向西,走向世界,而且不会发生后来那么多政治、文化上的动荡与波折。
仔细想想,蒋廷黻的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南京条约》使中国损失不少,比如,割让香港,但对一个长期受人恭维的“中央帝国”来说,一千二百万元洋钱的赔款确实是“小菜一碟”。至于五口通商,不过就是在原先广州一口通商基础上再增加四个通商口岸而已,充其量不过是四个“经济特区”。清政府在经过短暂痛苦后很快就觉得庆幸,因为战争终究过去了,中国重回帝国老路,可以继续“天朝上国”的美梦了。
清政府确实没有大难临头的紧迫感,中国的知识精英除了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没有人注意到英国与先前那些“蛮夷”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普遍认识是,即便英国人与周边蛮夷不一样,那与过去两百年一直在东南沿海活动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应算同文同种吧?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被历史证明不过尔尔,那么英国又怎能让中华帝国心服口服?
鸦片战争表面上因鸦片而战,其实战争结束后鸦片贸易并没有被禁止。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失败不在战场上,而是战争结局根本没有让中国改变一丝一毫。也就是说,中国国际贸易收支依然无法通过正常贸易实现平衡,鸦片依然是英国平衡对华贸易的重要手段。
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没有弄清英国人不惜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利用五口通商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清政府上上下下在战争结束后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
导致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遇到了一个比较现代的工业社会。这是两个时代的差异,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时代不同。中国在那时唯一应该走的路,就是林则徐说的“睁眼看世界”,就是魏源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然而为什么中国在挨打之后不长记性,继续陶醉在祖先的荣光中呢?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失败是因为军事上不如人;政府不如人;人民,连带着整个士大夫阶层,都不如人。不论中国怎样拼命抵抗,都没有用。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学西方,就是改变自己。
《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
马勇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9月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不止一次遇到过鸦片战争这样危险的情形,但中国都没有像鸦片战争之后这样无所谓。按照胡适的研究,中国之所以在无数次危机中安然前行,是因为中国总能在被异族征服之后反超征服者,让征服者最终同化于中国文明之中。那么,这一次为什么不行了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除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弄清中国失败的根本所在,不相信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会轻易败在别人手里。中国文明原本具有的变革精神反而在失败后被遮蔽、被忽视,将失败视为偶然,不承认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中西文明本质的差别,也就无法产生变革思想,甚至将鸦片战争之前所具有的那点变革思想予以废止,比如,龚自珍在战前所表达的变革主张。失败没有促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醒,反而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进了更加保守的境地。
传统中国是“士农工商”结构的“四民社会”,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真正引领社会进步的是士大夫阶层。士大夫阶层在很多时候引领社会往前走,但在文化问题上,士大夫阶层相对说来比较保守。他们在过去几千年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就是对文化变革持有一种近乎本能的适度保守。传统既是他们需要保护的精神,也是他们的资本。他们所知道的学问只是天下国家,离开了天下国家,他们就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文化的动摇或不信任,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至关重大,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从头开始,“尽弃其学而学焉”,像日本人后来那样,转身向西,用一种新学问取代旧学问。这是先驱者的悲剧,是中国文明的悲哀。中国文明自古以来强调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但到了运用关头,中国还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机会。
士大夫阶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由勇于创新变得保守怕事,他们越来越顾忌自己的名誉、身份、地位,越来越担心清誉受到质疑和颠覆,因而他们当中即便有人意识到了时代趋势,也只是私下议论,不愿作为公共话题进行讨论,更没有勇气公开号召,倡行天下。比如林则徐,在与洋人交往中已相当清楚中国问题之所在,知道中国在军事上与西洋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他力主购买外国枪炮、轮船,安排专人收集、翻译西方资料。林则徐的这些思想和做法深刻影响了魏源,使魏源有机会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积极主张。林则徐、魏源的这些思想主张在二十年后深刻启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虽有很多原因,但林则徐的思想,魏源的《海国图志》起到了相当大的启发作用,已为研究者所定论。 
林则徐有这样的觉悟和认识,但他在那个时代并不敢公开提倡,他所说的“睁眼看世界”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中国人从来都知道有个世界,而且知道这个世界远不如中国。林则徐的真实意思是睁眼看世界,终于知道了中国与世界存在巨大差距,但他就是不愿或不能直白说出来。他宁愿让那些主持清议的士大夫、言官在美梦中继续沉睡,让国家在迷梦中继续堕落,也不愿牺牲名誉与时俗抗争。
这种士大夫心态使中国坐失二十年的时间。
鸦片战争后,中国按理说应该很容易走上变革之路,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学习西方,即便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层面,也不应该照着旧模样继续统治下去。然而在大清,这些不应该都变成了必然,中国此后坐失二十年光阴,直至下一次危机出现,直至经历下一次更大的失败,中国方才觉醒。
本文节选自马勇老师新书《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注释从略。

文/思想食堂
2016年春天,“思想食堂”正式开张。6年来,我们累计举办了118场线下通识大课,数十场系统小课和海内外专题游学;10000多名热爱人文的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我们一起,在喧嚣的时代,聆听思想者的声音,他们是——
哲学老师陈嘉映、孙周兴、张其成、傅佩荣……历史老师雷颐、姜鹏、于赓哲、仇鹿鸣、武黎嵩……社科老师余世存、费勇、许纪霖、林谷芳、孟华……政经老师吴晓波、韦森、秦朔、吴思……国际关系老师包刚升、施展……艺术老师蒋勋、田艺苗……
课程主题从《秦汉》到《罗马》,从《文艺复兴》到《明治维新》,从轴心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再到晚清民国,从《苏格拉底》到《尼采》,从《孔子》到《曾国藩》,从《易经》到《传习录》,从中国诗歌到西方古典音乐……
从台北到京都、波士顿、法兰克福、波恩、魏玛再到曲阜、香格里拉、伊犁、北京、杭州、重庆、南京、广州、郑州、泰州、青岛……一路走来,成立6周年之际,不禁感慨,我们还在。
连续3年的疫情和管控,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举办线下通识大课。那个等待大家共赴思想盛宴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唯有不经意间留下的课程影像,格外显得弥足珍贵。逐一回顾,恰如一份时间的礼物,我们计划将全部集结成篇,以饗诸君。
第一辑《人文通识课》首推17位老师,5大主题,25期课程,250节视频课。这一定是你系统构建人文知识体系的最佳通道。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授课老师介绍 
吴思
吴思老师最负盛名的两本书是《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他用政治经济学的工具去考察历史,给了历史研究一个全新的角度,读历史,绝对不能错过吴思。本专栏包含吴思老师讲授的《历史坐标和未来走向》《如何理解血酬史观》
许纪霖
老师以研究知识分子和近代思想史闻名,而他从文明碰撞角度看待中国历史发展,也颠覆了很多人的既有观念,他带领读者重新理解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家国天下”。本专栏包含许纪霖老师讲授的《“农耕-游牧-海洋”三种文明博弈下的中国历史》
雷颐
雷颐老师是国内专注晚清民国史研究的专家之一,他对于晚清改革、政商关系等话题都有深入研究,而且能够进行国际视野下的比照解读。本专栏包含雷颐老师讲授的《晚清的改革开放为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为何能够成功》
余世存
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独立知识分子,他涉猎极广,曾遍览西学,后转向传统文化的研究。他的《非常道》《老子传》都影响甚大,开一时之风。本专栏包含余世存老师讲授的《中国文化如何传承》
傅杰
傅杰老师被誉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三驾马车,他长期讲授《论语》,传播真正的儒家理念,影响了众多学子。本专栏包含傅杰老师讲授的《<论语>的核心理念》
刘笑敢
刘笑敢老师的《道德经》研究汲取了很多前人的成果,却又敢于纠正很多流传甚广的谬误。本专栏包含刘笑敢老师讲授的《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
李宏图
宏图老师专注于欧洲思想史的研究,他认为法国、英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直到今天仍值得中国人借鉴学习。本专栏包含李老师讲授的《英法的思想启蒙运动》
于赓哲
于赓哲老师专注于魏晋隋唐史的研究,授课气势磅礴、风趣幽默。本专栏包含于赓哲老师的两门课:《历史上的利益分配》《唐朝如何从盛世到危机》
姜鹏
姜鹏老师是史学大家朱维铮先生的关门弟子,以研究《资治通鉴》著称,也是登上《百家讲坛》最年轻的学者。他曾在思想食堂开过《资治通鉴》的系列课,深受学员的喜欢。本专栏包含姜鹏老师的两门课:《如何读懂<资治通鉴>》《<通鉴>里的历史智慧》。
包刚升
包刚升老师是研究民主政治的专家,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新作问世。本专栏包含包刚升老师讲授的《美国政治传统的六个特征》
费勇
费勇老师对禅宗有深入的研究,曾出版过一系列关于佛法的解读书籍,他本人也致力于禅与文创产业结合的工作。本专栏包含费勇老师讲授的两门课:什么是禅的生活》《禅与创意产业》
李辉
李辉老师是人类学领域的专家,他所在的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研究,解答了中国人的祖先到底从何而来的问题。本专栏包含李辉老师讲授的《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历史》
仇鹿鸣
仇鹿鸣老师年轻却学问功底深厚,对魏晋南北朝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本专栏包含仇老师讲授的《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武黎嵩
武黎嵩老师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本专栏包含武老师讲授的《汉与罗马帝国的异同》
田艺苗
田艺苗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担任《上海壹周》、《时代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的音乐专栏作家,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普及与推广。本专栏包含田老师讲授的《音乐史上最值得聆听的五首交响曲》
罗新
罗新老师是北大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民族史。本专栏包含罗老师讲授的《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吴晓波
吴晓波老师是思想食堂的发起人,本专栏包含吴老师的四门课:《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企业家与中国社会》《纵论改革开放40年》《三大周期里的中国企业》
课程详情
课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