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上一个帖子中提到,国际政治的本质要多黑暗有多黑暗,要多肮脏有多肮脏。国际政治只讲实力和利益,没有道义。前几天发生的北溪一号、二号被炸事件,再一次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曾几何时,2011年“北溪一号”启动仪式上,默克尔和梅德韦杰夫笑容灿烂,在众多官员簇拥下,将双手搭在管道的控制轮盘上。现场官员中,还有当时的荷兰首相马克、法国总理菲永、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
11年后,一切都变了。默克尔下台了,梅德韦杰夫有了新身份,“北溪”管道断气了,现在又发生了爆炸。原来的互利共赢,最终成了激烈斗争的筹码。
对欧洲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现在欧洲最缺的是什么?不是粮食,也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气。没有天然气,很多工厂没法开工,很多人冬天都会被冻死。所以,大家看到,国际油价现在跌下来了,但欧洲的气价,却仍是之前的很多倍。
屋漏偏逢连夜雨,哪管百姓死与活。在俄罗斯断气的当下,前几天丹麦军方突然发现,埋在深海里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
对欧洲来说,这就是一个噩梦。用彭博社的话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欧洲要在没有俄罗斯大量天然气输送的情况下,挺过这个冬天了。
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问题是,这种恶行到底是谁干的?首先要根据受益和实力原则去推断。
1.受益原则
根据受益原则,原来激烈反对北溪的几个国家首先脱不了干系,那就是美、英、波兰、乌克兰等国;按照另一种观点,为了阻止欧洲进一步介入俄乌战争,俄国也存在这种动机。
“北溪”管道爆炸发生后,一段拜登的记者会问答刷屏了。这段视频是今年2月,在俄乌冲突前几天。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入侵,那就不会有“北溪-2”,我们将终止它。
记者:但是,这个项目在德国控制之下,你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拜登沉思了一下:我向你保证,我们将能够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会突然刷屏?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更有意思的,波兰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推,贴了一张海面爆炸图,上面配了一句话:谢谢你,美国(Thank you, USA)。
他可能觉得还不过瘾,后来又发推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波兰人却充满了欢乐。
在西方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分析,波兰的嫌疑不容排除。爆炸地点,离波兰不太远。而波兰是东欧最反俄、也是支持乌克兰最卖力的国家。反正,俄乌冲突后不久,俄罗斯就断供了波兰的天然气。既然俄天然气也轮不到我,那索性,大家都别用了。
当然这只是推测。或许这也只是巧合,就这几天,波兰将举行挪威天然气输往波兰的启动仪式。
英国是欧洲与美最铁的国家,何况天然气对英影响不大,又是当初激烈反对这一工程的国家。老大不便出面时,小弟代俎越庖不是没可能。
乌克兰是北溪工程的直接受害者,北溪被炸,至少会幸灾乐祸,背地里偷着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至于俄罗斯,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俄罗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要断气,俄罗斯关闭闸口就行了啊,何必自断财路呢?另一种,按照乌克兰官员的说法,这就是俄罗斯干的,是“恐怖主义”行径。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了阻止欧洲国家的介入,即使受些损失,一贯没有底线的俄国,干得出这样的事情。看西方社交媒体,还真别说,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大有其在。
2.实力原则
北溪管道位于深海,周围又有钢筋混凝土包裹,加之爆炸地点有三处,这显然不是一般国家和团体有能力为之。有专家分析,有此能力的国家,全世界大概只有3-5个。照此原则,波兰、乌克兰等国或组织可以大致排除。
按照上述两原则,以美、英、俄的嫌疑最大。
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的第一反应是:事故性质还不清楚,俄对此事感到担忧。美国的最初说法是:美国不会猜测原因,但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不用多想,这肯定是罗生门,说不定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秋天已经来临,冬天肯定不远了。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人最冷的一个冬天。为了御寒取暖,欧洲的树木肯定倒了大霉,中国的电热毯估计还得加班加点生产。
无情的战火,还在乌克兰大地继续燃烧。这一大规模的天然气泄漏,肯定也是一场环境灾难。 “北溪”管道前所未有的爆炸,还不一定是最糟糕的,但愿各方以苍生为念,早点罢手,别再有更糟糕的事情出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