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红碗社 ID hongwanshe2020
作者丨任子勋
近些年来,家用美容仪市场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众成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约为100 亿元,并预测2025 年有望达251~37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 26%~39%。魔镜数据则显示,虽然美容仪与护肤线上销售额占比约为1:14,但美容仪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8%高于美容护肤的24%。
国产美容仪品牌在迅速崛起,仅过去一年就有至少8个国产美容仪品牌获得融资。其中,CosBeauty可思美,JOVS获得过亿元融资;BIOLAB听研,Femooi飞莫等品牌融资额过千万元。除此之外,更有其他新锐品牌依靠自研技术在快速冲击头部梯队,比如红碗社最近关注到精专射频美容科技品牌FLOSSOM花至,首款主打眼脸双效的产品在今年上市3个月后就在“618”取得超过4000万销售额,成为天猫美容仪类目的Top5品牌。
据了解,FLOSSOM花至成立于2019年,首款产品于2022年2月才正式上市,在花至品牌首场发布会上,花至首席研发工程师蒋海如表示,花至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循证医学”两条腿并行,做一款真正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产品,做一个真正代表中国“智造”的美容仪品牌。
据介绍,FLOSSOM花至在成立之初便邀请了日本工程院院士、前日立开发设计负责人大澤隆男作为美容仪研发顾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创始会长郑志忠教授作为皮肤学首席专家,组建了一支高精尖的研发团队,聚集物理、电子、材料、医学、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人才。
此外,花至作为一个新品牌已经投入千万配备了4大功能实验室,覆盖仪器性能、功效检测、皮肤研究和创新技术研发四大功能。如今,FLOSSOM花至正在申请的专利总数量已经有58项,其中花至抗老射频仪就搭载了9项自主专研技术。
蒋海如表示,“要打破国产美容仪无技术的偏见,做一款真正能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家用美容仪,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自己掌握研发,家用美容仪又是一个综合了物理,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的产物。产品如果没有多学科专家的参与,那么这个品牌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品牌,而这些专家的科研高度、学术研究高度,也决定了品牌和产品的高度。
以自主创新打造眼脸双效
2013年,海外品牌科莱丽(GLARISONIC)与斐珞尔(FOREO)进入中国,宣告中国美容仪市场的起步。随着消费观念和方式、社交媒体更替等变化,2018-2019年,中国美容仪赛道迎来爆发。

尽管进入到这个赛道的企业不断增多,但可以看到,消费者在产品体验上一直经历着不满意。这其中除了涉及到美容仪本身需要较长时间缓慢见效的客观因素外,在花至首席研发工程师及研发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蒋海如看来,更主要是因为行业内产品在有效性及安全性上还没有做到足够好。而这正是花至的崛起“秘诀”:通过自研核心技术突出重围。而这正是花至的崛起“秘诀”:通过自研核心技术突出重围,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真实需求,安全有效、专业品质的美容仪产品。
在花至正式成立前,其初创团队在国内家用美容仪行业已经有7年的积累。蒋海如在其中看到了诸多问题,比如能不能有一台美容仪,既可以用在脸部,又可以用在眼周。冬天的时候是否能够加热得更快,产品在体感上能否避免电流忽强忽弱所带来的感觉等等。
“市面上美容仪产品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延续海外品牌的思路。后者服务的人群和国人情况有所不同。前者面临的衰老问题主要体现在皱纹上,所以他们的产品很多只有射频一种能量。而国人除了皱纹,还有暗沉和松弛等问题存在。这种时候需要多种能量结合才能应对复杂的衰老情况。
从2019年成立,花至花费了将近3年时间,才在今年2月上线了首款产品抗老射频美容仪FR100。在这款产品背后一共融入了花至9项自主研发技术,其中和射频相关的就有6项。
蒋海如表示,通过消费者调研发现,大部分人在购买了面部美容仪之后,会再去购买一台眼部美容仪,或者说有了面部美容仪后,还想要一台眼部美容仪,于是,这也成为了花至研发的切入点。创始团队最终通过3年时间,才实现在1台仪器上针对脸部和眼部发出2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射频能量。
蒋海如告诉红碗社,为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好用方便的眼脸双效射频仪,团队在技术研发上历经挑战。比如护理头及其上面的电极片,这是实现眼脸双效的关键部件。
过去,想要实现“二合一”的功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品牌的研发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面部的家用美容仪接触面积比较大,贴合不全。且眼周的皮肤比较薄,而面部的家用美容仪往往能量过强,在进行眼周操作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想要一款产品来解决多种需求很难达到效果。
为了能眼脸通用,在电极片的设计上我们从4个不同方向做了超过17种排布方案。为了验证技术效果,我们对每个方案都做了热场模拟仿真实验,通过不断地模拟、修改和实验验证,最终在17个方案里选择了一个我们认为较好的方案。”仅仅是在电极片这一个部件上,花至就投入了超过4个月时间。
花至希望有相对小巧一点的位置来贴合眼周,有比较大的区域来照顾脸部,为此尝试了包括圆形、三角形、条形,甚至是两个护理头等多种方案,最终才确定下橄榄型的电极头。橄榄型电极头的角度刚好可以非常好地贴合到眼周。除此之外,花至还加入了纯平的电极头,并做了微弧面的设计,让电极头能更完美地贴合到眼周。这也能更好地照顾到敏感肌,减少摩擦使皮肤不易暗沉。
在眼部模式上,花至美容仪采用单频射频,能量适中且形状能较好贴合眼周;在脸部模式上,花至则采用多频射频,拥有更大的照射面积以及更快的加热速度和更强的热量。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美容仪品牌采取的技术是直接用低频电流。低频电流的特点是锻炼强度高,但会带来痛的感受。也正因为附带的这些不好的体验,让用户长期坚持使用存在困难。
为此,花至首创了双轨内生电流的技术。这是一种内生电流机制,当两组中频和定频的电流在皮肤内部交汇的时候,会自然地生出第三种低频的电流。这样相当于在皮肤上同时存在三种电流,同时锻炼浅层和深层的肌肉,且电流密集变化,对肌肉的锻炼效率高,高效提拉紧致,肌肉像同时在做3种运动。它集中了中低频这两种电流的优点,作用深层,锻炼强度大,而且能够舒适无痛。
由于每个用户的肤况不同,再加上外界环境差异,比如南方地区湿度高,北方地区更干燥,导致美容仪遇到的阻抗情形不同。之所以过去消费者会抱怨美容仪产品不好用或者不起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阻抗技术上还不够完善。
为此,花至研发团队自研了皮肤阻抗算法,据了解,这个技术灵感来源于第五代热玛吉,通过阻抗算法可以一直测试皮肤阻抗,依据皮肤阻抗状态实时调整射频的功率,这样就可以依据皮肤状态量肤定制对应的射频功率。
但对于美容仪来说,光讲究快与面积还不够,而是需要一个核心来保证精准控制。因此,花至对护理头部件做了进一步研发。护理头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传感器,并采用外露的设计,其优点在于可以直接贴合皮肤去检测皮肤的温度。同时,缩短了整个数据回传的时间,以此更好地去提升整套温控系统的检测精度。
由于护理头采用了微弧面的设计,当电极头在眼周用的时候,中间的温控探头不能100%贴合到眼周,所以花至在眼部的电极头下面,也增设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这样双重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就可以同时保证眼周在大功率、高能量输出下面的温控。同时,也能给到眼周温控一个双重的保障。相当于对面部和眼部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差异,来定制了射频的发射极。
在产品的外部上,花至也投入了大量时间来打磨。比如说产品的材质。蒋海如表示,“  除了眼脸双模式,为了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我们对产品的外观精细度和舒适度也有很高的要求。在机身外壳上用的是市面上少有的航空铝型材,采用了挤压一体成形工艺,运用五轴数控机床和专用的刀具进行加工,经过了60多道工序之后才达到了现在手感的细致度。”这一过程花费了超过5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呈现。
将安全功效做到极致
南都民调在去年做了一份调查,共收集了867份有效问卷。其中,有608名是女性,占比70.13%。调查显示,“功效与见效周期”在美容仪购买的首要考虑因素中,只占比48.37%。排名最靠前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安全无副作用”(占比78.64%),“口碑和用户评价”(占比67.75%)以及“价格和活动”(占比59.97%)。
这表明,消费者对于美容仪产品的了解是有限的,他们在购买前最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底线问题。对于功效表现则更多依靠外部反馈来衡量。
除了对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投入,花至通过长期、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消费者放心。这也是当下美容仪行业内的主要趋势——从医学的角度来打造品牌。
花至一方面构建专业团队,确保对于美容仪所涉及的技术及医学相关知识有着足够的专业度。比如公司首席架构师大澤隆男曾担任日本工程院院士,有着超过30年综合性电机及IT开发经验。同时花至与国内诸多医院皮肤科等组建了皮肤学专家顾问团,以郑志忠教授为首席皮肤学顾问,据了解,花至专家顾问团目前已经有8位皮肤学专家加入。
另外一方面花至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由于人体皮肤更新迭代的周期约在28天,因而,花至在功效性验证上,联合中山三院进行为期4周和12周的人体功效性临床试验。此外,花至还联合10家三甲医院和10位皮肤学专家教授、实验室负责人,在全国7个不同城市招募120位受试者,进行为期28天花至射频仪使用观察,验证产品的安全性。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花至射频仪在淡纹紧致上显著有效,并且试验结果均未出现任何皮肤不良反应。从实验涉及到的人数规模、环节以及实验周期来看,花至都走在行业前列。
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评价,当下行业存在的最大痛点在于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为此,花至也在致力于站在专业角度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已经先后参与制定了《家用光子美容仪团体标准》,《美眼仪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团体标准,还有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组织起草,即将发布的《家用美容仪功效评价团体标准》。
郑志忠教授曾指出,家用美容仪团标的发布可以让国内美容仪的生产和使用规范化,避免不合格企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更好地发挥产品功效,避免一些副作用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标准的制定会让行业朝向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美容仪竞争的方向所在。
家用美容仪市场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只有技术过硬,对消费者洞察保持敏锐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国货并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推荐阅读-
“永辉系”分崩离析
蜜雪冰城上市背后:多家供应商已提交招股书,千亿消费供应链成资本新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