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风雨飘摇的“河南王”建业地产,终于等到了它的“白衣骑士”。


近日,建业地产发布公告称,将引入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简称“河南铁建”)作为二股东:


公司控股股东“恩辉投资”与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订立了框架协定,将向后者出售公司8.6亿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9.01%,总对价6.88亿港元,交易完成后恩辉投资仍持有41%股权。恩辉投资的实控人是胡葆森,河南同晟置业则由河南铁建投持有。
国资进场纾困,建业地产能否转危为安?


01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同晟置业由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全资拥有,以地产投资为主的市场化运营平台,公司依托河南铁路建设和投资,整合政府、铁路投资、沿线土地资源,实行全市场化运作。


而此次“河南铁建”的驰援,不仅包括通过河南同晟置业来实行战投,还包括一笔可换股债券的交易:


河南同晟置业将认购建业发行的本金额不高于7.08亿港元、2024年到期票息5%、到期收益率9%可换股债券。

一手打造出“河南王”的胡葆森,或将失去建业地产实控人位置。


当然对建业地产来说,确实也别无选择,国资企业的及时驰援,已经是那些处在危机中的民营房企无比羡慕的局面了。


自地产市场变天以来,中小民营房企首当其冲,现金流成为生死线,债务违约现象陆续上演,但到目前为止,能够成功引入国企战投的少之又少。
来源:建业地产年报

根据公开报道,除了建业地产外,华南城成功引入了深圳国资,奥园据说正在努力引入地方国资,剩下的大部分暴雷房企只能躺平自救。相比之下,建业地产算得上幸运儿了。


而且,“河南铁建”能够带给建业地产的,可能还远远不止是解渴的资金,以及对市场信心和信用的提振,还包括一些资源。


毕竟“河南铁建”是地方国企,在土地、项目等资源上会更有优势,而建业地产多年来一直深耕河南,这种地域上的协同性,有利于后续的一些合作展开。


02

在引入“河南铁建”之前,建业地产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悬崖边上,而它的危机,其实早有预兆。


去年9月,一份《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在网上流传,这份河南建业集团向河南当地官方提出的求援报告提到,汛情和疫情造成建业集团的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来源:网络

虽然后续建业集团回复称,公司经营稳健向好,但它将建业集团的整体窘迫情况暴露无遗。


今年年初,又传出“建业集团裁员60%”的消息。建业集团的回应,否定了裁员61%的说法,不过也指出,旗下五大集团总部确实在进行架构调整,并且在压缩层级,瘦身增效。


当然,相较于这些市场传言,作为建业集团旗下的核心地产平台,建业地产的压力,更直观地体现在各项财务数据上。


2021年年报显示,建业地产的重资产合同销售金额为601.05亿元(2021年5月,中原建业分拆后独立上市,所以原本迈入千亿阵营的建业地产剥离了一部分销售额),同比下滑12%。
来源:建业地产年报

同时,去年营收419.59亿元,下滑3.1%;年度毛利率为16.2%,较2020年下跌3.7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全面下跌,并且受疫情、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其滑坡势头在今年更严峻。

截至2022年4月30日,建业地产已取得物业合同销售总额88.97亿元,同比减少36.3%;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1166549平方米,同比减少为35.7%。


销售回款放缓的另一面,是融资渠道的收紧以及不断增加的偿债压力。2021年底建业持有现金约98.48亿元,较期初大幅减少66.4%,现金流下滑迅速,拉响安全警报。


到去年底,建业地产的总负债达到1330.63亿元。三道红线方面,净负债率为94.89%,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6.4%,现金短债比下降至1.46,建业地产踩线一条。


据公开报道,建业地产存续美元债8只,规模合计24.46亿美元。未来一到两年内,至少有两笔美元债到期:2022年8月到期的5亿美元债,以及2023年到期的3亿美元债。
来源:建业地产年报

建业地产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不过从销售回款的速度,以及即将到期的债务看,已经是走在了暴雷的边缘。所以为了成功渡劫,建业地产此前已经开始割肉求生了。


比如今年年初,胡葆森就公开表示,“有些项目可能找新的合作方,商场、酒店有人要买,我们也会出售”。


另外,建业地产此前已经转让了旗下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部分股权,前不久还将全部商业项目打包给万达商管进行运营管理。


03

建业地产如今的落寞景象,难免让人联想起前几年的风光。


自从1992年创立以来,建业地产凭借着在河南的深耕,规模一路做大。其中2017年到2019年,在三四线城市棚改的暖风之下,建业地产销售额从304.15亿一举达到1011.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65.9%。
来源:建业地产年报

建业地产在2002年启动“省域化战略”,扎进一个市场,把一个地区吃透,这是建业地产成功的关键。


到2019年,也就是建业地产销售额成功破千亿的那一年,建业地产完成了河南122个县市的全覆盖。从单个地区的渗透率来看,建业地产完成了一个绝大多数房企都没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区域布局过于集中,给建业地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2021年,河南尤其是郑州受到洪灾的影响,给建业地产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对建业地产的影响,也因为这种高集中度而进一步放大。


近两年来,错过全国化窗口期的建业地产,开始有意识地出走河南,不过从销售分布和土储数据来看,成效并不大。唯一有所突破的要属海南市场,2021年销售贡献也只有4.41亿元。


建业地产的处境,是当下地方房企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
来源:建业地产年报

其实像“河北王”荣盛发展,“广西一哥”彰泰地产等,都是和建业地产一样,做到了地方龙头的位置,但在市场转冷、疫情等各种因素之下,依旧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在目前的环境下,哪怕是全国性房企,也没有一个民营开发商敢说自己足够安全。就连绿地这样国企背景的巨头,也陷入了暴雷危机之中。


当然还是那句话,建业地产算是幸运的,在一众民企中率先等到了国资驰援,这至少意味着接下来的销售、融资有更强劲的保障,市场也会给予更高的信心。


不过,成功得救,只是意味着暂时没有了躺平的危险。对建业地产来说,在棚改近尾声、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的大环境下,固守河南一地带来的风险,将会如影随形。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
微信:zmxzyh50(备注身份优先通过)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