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这几天,眉山宜宾上了头条。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这两座城市。
在中国的城市序列中,眉山、宜宾只能算三四线城市,与经常被作为话题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不管在哪个角度,差距都是很明显的。
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面。
就四川范围看,眉山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宜宾是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最具分量的竞争者之一,它们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就全国版图看,透过它们的故事,我们也能够更具象地感知到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隐秘逻辑。
01
先来看眉山。

作为三苏故里和“中国泡菜之乡”,眉山的文旅资源和农副产业是非常强的。
这次受到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地点,一是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二是三苏祠。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
上述这些方面,眉山有着较好的基础,又有着可观的发展潜力。
根据2021年的发展统计公报,眉山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4.85%:38.54%:46.61%。
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接近15%,大概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3%)的两倍,也远高于四川全省(10.5%),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市。
根据《眉山市“十四五”都市现代农业规划》,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9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5.9万吨以上。
放在当前的背景下,不管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落实耕地保护,眉山的作用肯定只能继续强化,而不是削弱。
当然,传统种植农业只是一个方面。
“十四五”时期,眉山要按照“2+3+N”的思路,做强粮油、生猪2大战略产业和东坡泡菜、眉山春橘、眉山竹业3大支柱产业,完善全产业链,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
而这些,眉山目前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基础。
比如,《2020-2026 年中国泡菜产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泡菜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全国有三分之二的泡菜来自四川,而眉山市产值又占四川泡菜产值近半壁江山。
目前,眉山全市建成标准化泡菜原料基地46万亩,建成万亩泡菜原料基地12个、高标准泡菜原料基地16万亩,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结构最优、效益最好的泡菜“第一车间”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中,眉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五业”主导,构建完善“2+3+N”农业产业体系;
“五带”引领,辐射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结合这次“亮相”的机会,眉山应该能够更加坚定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的决心。这实际上,也是国家赋予眉山这类农业大市的一个重要使命。
02
再来看文旅产业。
眉山过去几年在文旅产业上的发力让人印象深刻,俨然拿出了打造“中国主题公园之都”的架势。除了激活本地的传统文旅资源,还引进和打造了一批现代文旅项目。
2020年,眉山提出要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端文旅目的地。要求动员全市上下推动文旅融合、文旅共兴,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围绕全省文旅发展“一核五带”总布局,积极融入成都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着力打造“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新兴增长极”。
并提出,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整合知名度较高的文旅景点,集中打造一个新的眉山八景——“‘一祠一馆、一山一水、一园一城、一镇一村’文旅品牌”。
其中,一祠就是指这次亮相的三苏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眉山的重要会议正式提出,要支持三苏祠博物馆和江口沉银博物馆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有了这次的加持,相信进展会更快。
除了本身的资源禀赋,眉山发展文旅产业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便是靠近成都这座中心城市。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周边游成为热潮,眉山有更多的机会承接来自成都的文旅消费需求。
甚至可以说,眉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扮演着成都“后花园”的角色。
03
除了“
提升一产,培育优化三产
”,眉山近年来也没有忽视“
壮大二产
”。

今年,眉山启动了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协同发展其他产业,形成以“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目前,眉山“1+3”产业已初具雏形。规上工业企业328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46.3%,“1+3”产业规模达1200.6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眉山先后引进了通威太阳能、宁德时代、雅保化学等6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高端优质项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12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8.1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眉山初步形成以信利集团、博雅新材料、华为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存储、智能终端、大数据为细分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建成西南最大微电子材料聚集区。
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眉山先后引进了25个总投资超300亿元的装备制造及配套项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160.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1.1亿元,建成全省轨道交通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此外,眉山也加大了高校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
根据官方信息,近年来,眉山成功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兰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院等重大项目,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达成校地合作。
目前,眉山高校数量全省第三,现有大学12所,在校学生12万余人;高职院校7所,在校学生近7万人。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即将启动建设,拟规划用地约3000亩,师生规模约20000人。
04
眉山的机遇有哪些?
首先,当然是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机遇
眉山全域纳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范围,其带来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如根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推动眉山充分利用四川天府新区平台资源,显著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商贸物流和休闲度假功能; 要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要支持三级医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区在眉山等三市布局。
另外,还要加快建设成都至眉山等成都都市圈市域( 郊) 铁路,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眉山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及,市域铁路成都至眉山S5线将于2022年开工建设。
其次,则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潜力
根据“七普”数据,眉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4%,比全国低近1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近6个百分点。这里面的城镇化空间,实际就是发展空间。
工业方面,眉山的二产占比不到40%,如果能够提升10个百分点,也意味着将形成巨大的发展动能。
同时,考虑到眉山的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总体不高,能够培育和发展一两个龙头优势项目,全市的工业实力就将得到显著拉升。
另外,把天府新区的政策优势、平台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也是值得挖掘的一个点。
总体来看,眉山作为都市圈内的城市,如何利用好自身的禀赋,把传统强项继续做强、做优,然后抓住都市圈的发展机遇,实现人口承载力的提升,并因地制宜地培育更多现代产业,这一点对其他都市圈内城市的发展也有不小的启示。
05
再来看宜宾。

相比眉山,宜宾身上的工业气息要强很多。这次宜宾受到关注的,主要是三个地点:三江口、宜宾学院、极米光电有限公司,对应的关键词是,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自主创新等。
身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和“中国白酒之都”,宜宾应该说早就名声在外。不过,近年来,因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投入运营,宜宾正在叫响另一张名片——“动力电池之都”
作为全球规划产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宜宾市已建成动力电池年产能60GWh、今年底将达90GWh,预计全年生产动力电池80GWh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700亿元以上。
7月下旬,由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举行。
除了宁德时代,近几年宜宾还成功引入中国中车、吉利等行业巨头,并拿下全省首个省级新区。
目前,宜宾确立了打造现代工业“5+1”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包括白酒食品产业、动力电池产业、智能终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医疗器械产业。
正是得益于产业上的精进,2018年-2021年,宜宾GDP增速连续四年摘取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总量由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
此外,紧随产业发展的步伐,宜宾也在补上人才短板。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宜宾市高起点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和科创城,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秋期开学后,宜宾在校大学生增至7万人以上,是2016年的2.7倍。2021年全市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8万人。
06
与其他内陆城市相比,宜宾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港口。

宜宾港位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三江汇合处,地处成都-贵阳、重庆-昆明X形交通交汇处,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核心区,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叉点,是成渝城市群南接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这一交通区位使其不仅成为长江经济带十大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更是川滇黔结合部融入全球经济、加强南向开放的战略性资源。
所以,宜宾在交通上的目标是,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成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换言之,宜宾的交通定位不仅仅是局限于川内。
当然,港口优势的存在,也赋予了宜宾在“大产业”发展上的更大想象力。比如,宁德时代生产的锂电池可直接从宜宾港出发,运往上海,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
未来,这一优势,还将为吸引上下游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提供更多的砝码。
07
如果把眉山看作是都市圈内非中心城市的一种类型,那么,宜宾则可看作是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的代表。相对前者,后者的发展要素和功能要更全面,更具“独立性”,要能够真正撑起一方。
而放眼川内,综合区位、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势头等,宜宾正是经济副中心城市最有力的竞争者。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去年提出的目标,宜宾到2025年的GDP总量要达到5800亿,而目前川内第二城绵阳的目标则是力争超过5000亿元。
虽然最终谁能够更胜一筹还需观察,但从发展目标看,宜宾的雄心可谓呼之欲出。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经有14个省区提出打造省域副中心,共有27个城市入选,宜宾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求是》杂志曾刊文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因此,这次宜宾“亮相”的释放的信号之一,或许就是体现在是对打造区域副中心的一种鼓励。
08
信号之二,或体现在对于长江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的新理解上。
说到长江上游城市,很多人可能都只想到的是重庆,但宜宾才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经济带的真正起点,它也象征的是中国战略的纵深。
长江经济带是一整个长江流域,整个流域的活力都能够被激发出来,中国经济也才会有更强的内在支撑。
过去几年,长江流域的“大保护”体现得非常明显,包括宜宾在内的长江流域城市都进行了相应的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大保护”不等于不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开发,依然是被国家支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个意义上,这次宜宾的亮相,也应该给更多长江流域城市以产业发展的信心。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
微信:zmxzyh50(备注身份优先通过)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