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在即,可部分在内地读书的香港学生却因迟迟抢不到隔离酒店名额而头痛不已。近期,此可能改写港生人生轨迹的大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据统计,今年到内地升学的新生约7000名,加上暑假回港的5000名港生,换而言之,约1.2万人须北上求学。
北上读书可促进港生了解国情,可近年受疫情影响,香港与内地未能恢复正常“通关”,造成港生北上不便。即便7月深圳增设“人文关怀通关名额”,但意外的是,并未涵盖赴内地升学的港生。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摄)
曲折经历
目前,港人经陆路口岸北上可经深圳或珠海共2400个名额。其中,深圳“健康驿站”每日2000个名额,香港口岸前往珠海口岸的金巴每日10个班次共400个名额。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根本很难“中签”。
直飞内地其他城市的机票同样供不应求,部分票价已飙升至约万元一张,令一些基层港生无法负担,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透露,近月接获不少港生求助,均指抽不到“健康驿站”名额或无法预订航班,担忧因赶不及回内地注册而失去学籍。
她还分享了一名港生北上的曲折经历,指该生获上海复旦大学录取,但因未能抽中检疫酒店名额,只得先飞台湾,再转飞内地。期间却由于特殊原因被困台湾,之后不得不折返香港,现时才顺利抵达上海。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摄)
在广州暨南大学就读的港生欣欣亦对传媒诉苦,称5月大二学期完结后,决定回港探望家人。本打算在8月10日前返校,未料,她从7月底开始登记深圳“健康驿站”名额,抽了一个多月都未被眷顾、每晚收到的信息都是“未中签”。
此路不通后,她亦试过抢金巴票入境珠海,再曲线赴广州。可试了三星期,都抢不到。
未纳关怀
吊诡的是,深圳7月刚增设“人文关怀通关名额”,供8类特殊人士申请,为何未将北上升学的港生纳入呢?
有消息称,特区政府在接到求助后,向内地有关方面寻求协助,包括容许学生暂缓办理注册入学手续。但因有关问题涉及内地的检疫及入境政策,并非特区政府权力范围,难以高调发声。
亦有声音指,内地的入境配额有限,若要扩大“人文关怀通关名额”至北上港生,会变相减少其他恩恤配额,如奔丧及探病等,届时又可能出现其他问题。
(香港中通社记者 许其皓摄)
“通关”小门
所幸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
近期,伴随议员不断发声、媒体持续关注,喜见港生“通关”的小门被打开,深圳湾新增“香港学生返回内地升学通道”。
深圳湾口岸回覆香港中通社查询时指,8月18日起,深圳湾已新增“香港学生返回内地升学通道”至“人文关怀通道”。港生只需要上传相关资料证明学生身份即可。而海外或台湾学生是否可使用“人文关怀通道”经香港到内地求学,则暂时未能明确。
8月22日,一直协助该些港生的立法会议员杨永杰告诉香港中通社,近日有学生申请人文关怀通道时备注“赶赴内地升学”,两天内就有回覆并获得关怀名额。22日,香港青年动力协会亦获金巴特别安排,将80名急于赶返内地入学的学生送至珠海隔离,让他们能够赶及处理大学入学手续及开学日。
考虑到并非所有港生都在广东省内就读,亦有消息称,香港航空已获准增加飞往重庆的航班。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摄)
还有难关
虽然北上“通关”的小门已开,但摆在港生面前的难关似乎还有一道,即抵达内地各城市后,他们还需隔离数日。9月1日开学的“死线”临近,港生会否与注册及选科等失之交臂?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曾表示,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向内地相关部门提出,万一港生迟了回校,内地院校能否在注册及课堂方面作出酌情安排等。她感谢中央支持及内地相关部门配合,强调工作正在进行中,有细节时会尽快公布。
(香港中通社记者 许其皓摄)
杨永杰对中通社指,华侨大学、暨南大学滞留在港的学生占一半,剩下的学生则是全国不同高校。
暨南大学驻香港办事处表示,目前暨大是按原计划开学的,对于未能回内地需要延迟返校的学生将安排线上上课,而大一学生将新生入学通知书绑定暨南大学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与学校对接,会帮忙安排上课事宜及后续返校后安排。
港生北上求学“通关”难问题存在已久,惟在媒体的曝光后,社会各界才开始高度重视起来,号召各方力量解决问题,深圳湾口岸也马上新增“人文关怀通道”。
这是各方关切关心关怀的结果。但以内地目前防疫格局,港生北上求学牵涉层面甚广,如仅此打住,形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有关方面能统筹协调,安排周全,公告周知,一揽子解决,令莘莘学子不畏于途,大兴学习与交流之计,则“门”虽小,意义大焉。
作者:崔静雯 刘春
来源:香港中通社
编辑:刘春
监制:黄少华
往期精选 / 点击即阅
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说》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更多好看新闻,请点击二维码,
下载“香港中通社”APP,
玩转全球华人华侨圈最大的中文互动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