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邻国日本竟“取代”美国,新冠确诊病例连续5周居全球之冠,死亡病例亦连续两周名列全球第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在8月15日到21日的一周内,共新增逾530.6万例确诊病例,日本在这一周新增逾147.6万例,新增确诊病例占全球约四分之一。日本第七波疫情肆虐之际,连首相岸田文雄亦未能幸免、确诊了。
放眼全球,多国及地区疫情走势均不乐观!
比如中国香港,8月25日新增8579宗新冠确诊个案,包括8282宗本地确诊及297宗境外输入个案。时隔5个月,确诊病例再创新高。
(香港中通社图片 张海德摄)
香港疫情来势凶猛,亦波及不少城中名人,包括艺人曾志伟。他日前确诊新冠肺炎后,不得不缺席节目录影,更一度传出病情严重,声音沙哑。
对此,曾志伟的回应倒比较“淡定”,指经常开会接触不少人,确诊也是意料之内,“自己情况还好。”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警告,按现时升势,单日确诊个案突破1万宗并非不可能!
再看被“锁台”数天的台湾,25日新增27275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已破500万。
哪怕被视为“抗疫优等生”的内地,虽不似境外、动辄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十万,但近期多个旅游热地均暴发疫情,连此前少有个案的海南三亚、新疆伊宁等地都出现病例......
(香港中通社图片)
试问,地球上还有没被新冠病毒侵袭的地方吗?
香港,尽管抗疫“不躺平”,但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总感觉像“击鼓传花”——今天,你中“疫”了没?
按理说,全球多国及地区应累积不少抗病毒经验,其中不少地方医疗产业更十分发达,为何仍无法压制疫情?
原因或与这三点有关!
一,病毒变异
就日本疫情“诡异”的走势,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副会长唐继升2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访问分析,目前正在日本肆虐的主要是奥密克戎BA.5毒株,而很多日本人都是接种了第一代新冠疫苗,所以对新变异病毒株的防护力比较弱。此外,这一类型变异毒株的特点是传播力非常强,是迄今为止传染性最强的变异株。
日本病例为何能一举“超越”美国?台大医院感染科医师李秉颖指,全球只有日本疫情较为特殊,BA.5疫情兴起后比先前疫情还要高,这或许与日本年轻族群疫苗覆盖率偏低有关。而美国疫情仅有小幅上升“不像海浪的浪”,上升约百分之几十,可见原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可有效压制下一波疫情。
他强调疫苗接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老人等高风险族群须接种疫苗。
香港疫情反弹亦被认为与BA.5毒株的流行有关。8月25日,香港怀疑带BA.4或BA.5占比为43.9%,至于BA.2.12.1约为7.7%。
据悉,奧密克戎BA.5具备“3增”特性,第一是免疫逃脱增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BA.4、BA.5是BA.2的4.2倍,是原始毒株的19.2倍,一旦BA.5成为社区的主流病毒株,会造成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再来是传播力,日本研究发现BA.5的传播力是BA.2的1.4倍左右;第三是再感染增加,南非研究发现,BA.1个案中有11.5%有确诊过,但BA.4、BA.5的感染者有18.9%之前确诊过。
二,防疫政策
美国此前一直采取“躺平”的佛系抗疫政策,致使不少民众在3年内陆续感染新冠病毒,对病毒已具备一定免疫力,反倒造成其当前确诊病例未见明显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
(香港中通社图片)
在日本第七波疫情开始之初,岸田文雄宣布,日本政府不会采取限制行动的防疫措施。3月1日起,更解除部分入境禁令,特许部分地区的合资格人士入境;相隔一个月多后,解除对106个国家或地区的入境限制,容许商务、学生或以就业为目的的外籍人士申请相关签证入境……
为振兴经济,日本政府早前宣布开放观光团客入境,但观光入境人数却不如预期。岸田文雄8月24日宣布,自9月7日开始,进一步放宽入境限制,包括打满3剂疫苗免阴性证明。
唐继升指这是日本疫情形势恶化的根本原因,而且感染的基数很大,所以死亡率看似不高,但死亡人数非常大,这是值得关注的。
承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压力,为何日本仍坚持放宽防疫限制?分析认为,这主要因为日本的经济深陷泥沼。
自疫情暴发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让经济持续成长。相较中国、美国,甚至欧洲等大国,日本虽然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其经济至今尚未回到疫前水平。
今年首季,日本GDP较前一季萎缩0.6%。再加上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飙升和日圆贬值等因素,均让日本今年经济前景混沌不明。
为了经济,日本最近甚至还放弃福岛核灾以来的冻核政策,准备大幅重启核电。
剖析过日本,回看香港,同样是两难间。
外界一直批评香港防疫政策“两不靠”、一直在“仰卧起坐”。
内地地广人多,情况复杂,坚持“动态清零”政策,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要成为“活港”就要人流,故倾向较为宽松的抗疫模式,这就导致其抗疫标准一直与无法内地“对标”,亦难“清零”,导致香港迟迟未能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
(香港中通社图片 曹文毓摄)
三,抗疫疲劳
7月,香港确诊病例每日在4000多宗水平拉锯,死亡个案持续出现。“香江智汇”会长周伯展医生对传媒指出,天气酷热,病毒理应没有这么活跃,无可否认社会已出现“抗疫疲劳”。他称当时街上人头涌涌,假日商场食肆逼爆,除仍见市民戴口罩外,已不见到大家对防疫保持高度警觉性。
至8月24日,香港疫情突破7000宗后,传政府或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面对确诊个案高企,在香港网络上,却少见对病毒的惧怕,反见不少人担忧收紧社交距离一事。
有网友担心堂食再受阻,指9月10日便是中秋佳节,忧虑万一收紧社交距离措施会影响过节,令他们难以跟亲戚朋友聚首一堂......
可见,香港抗疫约3年,历经5波疫情,不少市民或早感抗疫疲劳!
(香港中通社图片 许其皓摄)
症结差不多找到,下一步应是寻求应对之法。抗疫疲劳或可通过各种方法纾解,防疫政策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或大改,但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有效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或是当前最大难关,亦是阻断疫情的根本之道……
为今之计,重在个人,做好防护,挥别不必要的聚会。
否则,疫情再扩散开。大家间大概会互问——今天,你中“疫”了没?
作者:黎金良 刘春
来源:香港中通社
编辑:刘春
监制:黄少华
往期精选 / 点击即阅
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说》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更多好看新闻,请点击二维码,
下载“香港中通社”APP,
玩转全球华人华侨圈最大的中文互动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