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事关民族感情,但美西方一直利用台海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藉此图利。最近,印度也开始就台海问题制造噪音,难道也企图混水摸鱼,藉打“台湾牌”和中国在其他问题交手时增加筹码?
中国研究测量船“远望5号”816日至22日访问斯里兰卡。其后,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戚振宏26日在斯里兰卡媒体发表文章,对斯中友谊表示称赞。但该文中的部分说法招致印方不满,印度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27日发表声明,指摘戚振宏“违反基本外交礼仪”,还对北京正在将台湾海峡“军事化”表示担忧。
这是印度政府首次就中国在台海活动罕有发表言论,该发言被认为在语气和讯号方面,皆发生重大变化。
過去印度在台海问题基本上都是保持沉默,特别是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期间,印度也审慎发言。
对于印度是否真的对中国多般"小动作",有学者认为,印度在中印关系上原本打得牌本来就不多,不是台湾就是西藏,过去透过打“西藏牌”,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制造麻烦。这次印度在台海问题上“说三道四”,有可能是为中印问题,包括中印边境争议问题留下伏笔。
澳洲国立大学专攻两岸议题的政治学者宋文笛表示,印度当局指中国将台海“军事化”,藉此将“更强硬的措辞”常态化,从而创造“新的谈判筹码”。未来两国谈判时,印度可以将可以使用这类措辞作为讨价还价手段。
宋文笛指:“印度知道中国不想让多条战线的局势升温,所以正尝试指出中国对台湾行径的不是,创造过去不存在的新筹码。
对于印度官方在台海问题态度是否有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30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印度政府立场确实已发生重大转变。812日之前,印方对台海问题从未公开表态,近日却公开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且不提一个中国原则,有“拉偏架”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表明印度立场倾向于美西方。
事实上,早在2008年,新德里就不再把一个中国原则写入中印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2014年印度前外长斯瓦拉吉上任后,提出所谓“一个印度”观点,要求中方承认克什米尔、藏南伪“阿鲁纳恰尔邦”属于印度,试图在一个中国原则上敲诈中国,不获中方接受。印度对中国“留了一手”。
刘宗义指,印度近年悄悄与台湾推进关系,在一些外交场合,经常把台湾问题加进去,如在“瑞辛纳对话”上邀请台方代表,幷标注“台湾驻印度大使”,造成中方代表当场离席抗议。
印度把台湾问题当做向中国施压的筹码,但它也清楚台湾问题在中国外交中的敏感性,不敢轻易越红线。”刘宗义分析认为,印度官方仍持谨慎态度,保持一种模糊政策,即不敢明确承认“一中一台”或“台独”,不敢有出格或触动中国的做法,但在经济甚至情报方面,都与台当局在偷偷发展合作。
偑洛西访台,是美西方一实搞所谓“议会外交”把戏,目的就是拉拢外部反华势力搞“台独”。
在佩洛西访台后,印度国会人民院有议员呼吁,议长柏拉也应率团访台。印度政府会否受“民意”左右,对华打“台湾牌”?
刘宗义分析指,印度国会人民院议员此前便提出过访台想法,反对党是出于党派斗争需要,藉此向对外交严格控制的莫迪政府施压,以增加国会权限。另一方面也表明,反华在印度政坛已成“政治正确”的标志。
不过,刘宗义续指,印度若亮出底线,结果只会导致中印关系破裂,因为中方在中印边界纠纷、“台独”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此外,印度外交属于“小圈子决策”,当前印度对华决策的核心人物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有清楚认知,印度学者只能“放嘴炮”。尽管印度希望中国过多精力卷入台海问题,以便巩固印度在南亚、印度洋的霸权地位,但也会采取隐晦方式“拉偏架”,不会公开追随美国打“台湾牌”。
作者:周文菁  王丰铃
来源:香港中通社
编辑:文菁
监制:罗光萍
往期精选 / 点击即阅
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说》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更多好看新闻,请点击二维码,
下载“香港中通社”APP,
玩转全球华人华侨圈最大的中文互动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