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艳阳照,
港味秋韵中,
城市节奏渐缓。
疫下中秋,
节日气氛氤氲无限生机,
笑脸相迎,
对生活的憧憬仍在继续。
(曹文毓摄)
B
E
A
U
T
I
F
U
L
L
I
F
E
港味秋韵
01

秋的路上 花月成双
8月初,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曾表示,维港两岸海滨全长约73公里,当中25公里海滨长廊已供市民使用,期望今年内延长多约1公里至26公里,并于2028年开通至34公里。
特区政府以“先驳通再优化”及“海滨共享空间”为理念,为市民提供海滨体验。东岸公园,正是化艺术为魔术,给港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东岸公园布置灯笼迎中秋,白天夜晚各有一番景致。(曹文毓摄)
东岸公园主题区还将转瞬即逝的烟花“实体化”,艺术装置以“花火”为主题,日间造型是蒲公英,而晚间,浓重的夜幕凝聚烟花爆破的瞬间,蒲公英幻化成璀璨的烟花,将烟花最美的一刻定格在空中。
置身其中,品味不曾细看的瞬间,让彩色的梦境回归现实。
(曹文毓摄)
海滨的另一端,位于香港维园道铜锣湾避风塘海滨的活化工程经已竣工,今年内落成的重点项目之一“活力避风塘主题区”将于中秋节前“迎月”(9月9日) 正式向公众开放,维园道附近的海滨长廊优化并引进崭新的“海岸堤阶”,拉近公众和水体的距离,为市民提供一个富有避风塘特色的全新海滨共享空间。
海上灯,随夜愈浓。
(曹文毓摄)
“活力避风塘主题区”面积约10900平方米、长约715米,是2019年底完成的“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下建议发展的海滨长廊之一,主题区还提供一条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采用完全无栏杆的梯级式沿岸设计,让市民可无阻隔地欣赏避风塘及维港日落景致。
重現1950 年代盛行的海上交通工具“嘩啦嘩啦”。
海岸堤阶。(曹文毓摄)
02

保育活化 打造艺术珍品
绚烂的霓虹点亮香港的历史,今年,黄大仙中心北馆,便迎来了香港首个3D霓虹灯月亮装置
(张海德摄)
此装置是香港仅存的霓虹灯工艺师傅之一胡智楷,联同80后霓虹灯艺术家刘浩辉联手修复及重新制作部分霓虹光管,以全人手制作,设计加入了不同的视觉元素,呈现出满月、盈凸月、上弦月,以及娥眉月的月相美态,别具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除了为传统节日注入视觉元素,更以保育方式将香港昔日霓虹灯招牌转化成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谈到文化传承,作为保育活化项目的中环街市今年也摇身化作“灯影之城”,为港人的疫下中秋寄托一份美好的心愿。中环街市8月26日起至9月30日举行“灯影之城 The City of Moon”彩灯会,一颗由200个灯笼组成的5米高灯笼许愿树赫然屹立在中环街市的中庭,和6组散发着浪漫氛围的“光影月兔”及“恒香月饼椅”相映成趣。
(曹文毓摄)
抬起头来,灯笼玲珑斑斓,彷彿数道霞光迷人眼。
(曹文毓摄)
03

灯笼街 灯笼海
每年中秋,香港人流最多的地方之一便数元朗的大桥街市“灯笼街”了。秋节味渐浓,逾千个传统手制纸扎灯笼将街市层层包围,金鱼、玉兔、杨桃等各色灯笼组成了“灯笼海”。
疫下的沉闷,由得这些“五光十色”来驱散。此前就有灯笼街的商家表示,生意比预期的还要好,甚至连存货都要见底。似乎在这个节日气氛有所削减的时代,灯笼街还在保留着童真、呵护着期待,将美好的梦捧到每一个孩子甚至大人的手中。
灯笼街。(许其皓摄)
灯笼街内摩肩接踵,惊喜的眼神为灯笼添了一丝亮色,如此,难怪有人形容,“童年开心的日子又回来了”。对于更多港人来说,疫下,开心的时刻,也在此刻回来了。

灯笼街。(许其皓摄)
来源:香港中通社
作者:曹文毓
编辑:周文菁

监制:罗光萍
往期精选 / 点击即阅
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说》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更多好看新闻,请点击二维码,
下载“香港中通社”APP,
玩转全球华人华侨圈最大的中文互动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