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印度摊主往甜甜圈里加了13种佐料后,你肯定以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实际上,各种资源短缺的小哥不过是想打造一款丐版乳酪炸圈。
只见他徒手从脸盆里取出肉丸和甜甜圈,间或浇上浓稠的酱汁。

还撒了葱花和香料。
然后又当着顾客的面,把肉丸和甜甜圈捏碎、揉搓……我发誓视频镜头里他用的都是右手。
来来回回几下的动作,让指甲缝里的香料和食物充分接触。
这是印度所有丐版美食的关键,好不好吃在于小哥体味如何。
当然这时候黄腻腻的鹰嘴豆泥必不可少,稀疏的蔬菜丁也能够进行装饰。
一次不够就多撒几次,总之为了不那么像屎和尿了。
最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加了多少咖喱、葱和香料,以及附送了多少番茄酱、水果丁、炼乳……
倒是售价3.5元人民币,让顾客很满意,这价格在印度当地真不算高。
丐版美食是印度街头小吃的一大特色,给人视觉上直观的体验是黄腻腻和湿哒哒。
初看这两词,你以为我在解读成人爱情动作电影,其实大差不差,里面充斥着大量敷衍的表演和粘稠的汁液。
口味重的鸡块,带着可怖的酱料。
原汤咖喱饭,在某种意义上又像小时候村口的化粪池。
黄绿色形状的鸡蛋,乍看像拉稀状态下的排泄物。
很多人会用排泄物来形容他们对于印度食物的第一印象,区别在于,有人说它是干的状态的,有人说它是湿的。
或者区别在于用铁板炸的,还是铝锅煮的。
从源头上说,印度人喜欢往食物里添加玛萨拉和植物,其中玛萨拉是香料混合物,但都在给人辛辣刺激的味觉体验。
也令食物在颜色上更加黄稠。
由于这种嗜好,他们也不放过饮料。
刘庸有一次去品尝印度芦荟汁,说时迟那时快,小哥拿出十多种黑暗调料。
咖喱、玛萨拉香料与水果液体融合,在搅拌机里又与恒河水相遇,最终变成了液体状。
这些廉价又美味的饮料在当地颇有市场,还被取了一个很微商的名字:神仙水。
刘庸一口闷下,休息了一天。
可他还是推心置腹地说:
“干净又卫生。”
02
当然,黄腻腻和湿哒哒并不足以概括印度美食的丰富性。
在如今短视频的帮助下,人们也发现,印度人在美食界的开挂程度不亚于挤火车,拼摩托时的状态。
一位老者卖力兜售棉花糖,他说这是他用诚心做出来的杰作,比大路货多了一倍的分量。
一位大哥用纸张冷炒花生米,最后还撕下一角纸片,祝顾客用餐愉快。
自信满满的加尔各答厨神,会往蛋炒饭里放了30个鸡蛋,
他冷静倒入可口可乐,完全无视“饭要粒粒分开”的原则。
东北部的大妈宣称自己必须使用牛粪,才能煎出独特的口感,否则土味小麦面粉球“没了那味儿”。
不过这意味着她要与当地禁燃牛粪和煤的政策作斗争。
讲究原味的印度人一旦有了能动性,就可以将任何食物玩出花样来,哪怕是方便面。
地道的厨师会往手抓方便面一遍又一遍放芝士。
目的有二,一是显得自家店铺大方实在,一是用白色来中和印度传统食物黄色的审美疲劳。
这些看似毫无必要的行为,还发生在带有印度特色的火槟榔上。
印度槟榔的操作流程是,槟榔叶裹着一堆的香料,再点上火,送到口中。
严格来说,吃下去的是槟榔叶,而非槟榔果。
刘庸体验过,他的嘴立马起泡。
真正令人绝望的或许要算绿色料理。

印度小哥将绿色的植物叶子捣碎,拌入鸡蛋清之中,经过翻炒,得到了一个绿色鸡蛋。
仿佛是过期的油漆粘在了发霉的木门上。
对于不少人来说,它带来的观感震撼远远超出臭鸡蛋。
后来印度人还烤了一只绿色的全羊。
接着发明出绿色的炸鸡串。
虽然蓝色是最没有食欲的食物,但绿色的熟食也差不多,它天然让人饥饿不起来,属于黑暗料理的顶级一档。
有意思的是,这些食物并非没有市场。
舆观调查网(YouGov)在2018年针对各种菜系在世界上的流行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24个国家或地区,34种菜系,共约25000人参与了调查。
世界上最流行的菜系是意大利菜,其次是中餐,接下去为日本料理、泰国菜和法国菜,印度菜排名第9。
美国经济学家 Joel Waldfogel 计算过全球52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和消费情况,去除快餐,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菜系分别是意大利菜、中餐、日本菜、印度菜、美国菜……
算上快餐,排名变更为意大利菜、美国菜、中餐、日本菜、印度菜……
许许多多国外的美食榜单都在说明,印度美食的吸引力不低,涉及面还很广。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继续期待印度人在美食领域的整活吧。
03
只不过这些注定抵达顾客肠胃的食物,不一定散发原汁原味的印度匠心精神。
一不小心甚至可能会制造卫生事件。
面带笑容的小哥,拿自己熏黑的脚丫子夹住刺刀,狠狠切肉块。

社会经验丰富的哥们,更是直接拿脚当刀。

苍蝇小馆和零星小贩不计其数,除了被街头巷尾的汽车尾气包裹着,自身也带来了各种脏乱差场面。
比如,他们或许会将报纸反复使用,
又或许用背后掏裤的方式,让食物打上自己独属的气味标签。
绝大多数情况下,摊主不在乎自己的职业习惯,以为汤水刷手的举动,能够展露自己的高潮技艺。
或许在他们看来,滚油擦手也是在洗涤心灵,烫不烫不重要。
就算是与马路有一墙之隔的店铺,他们的操守也好不到哪里去。
糖果店里的工作人员直接把糖浆扔地上揉捏。
眼见这么干活不方便,他们还直接在脚底接触过瓷砖位置,用蛇皮袋、粗糙的工具刀切割糖块。
“藏锋Kevin”记录过这些硬核的印度美食制造家。
一位大叔正在用一桶水洗手,接下来他还用桶中水兑制豆浆。
所以“藏锋Kevin”每次吃完后,都会感叹一句“来印度旅行每天都是超越自己”。
可见,超越和超度在印度是一组近义词。
“青蜂侠-Bee”专门报道过,阿萨姆邦一名在街上卖巴尼布里的小贩,将尿液混合在马萨拉汤汁中。
一些网友怀疑,印度其他巴尼布里商贩是不是为了制造独特的味道也这样做。
其实大家都知道事件本身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将原本就卫生情况堪忧的印度小吃推向舆论小高潮。
因为中不中毒不太在印度美食的讨论范畴之内。
对他们来说,街头小吃的意义除了管饱以外,还在于:
咖喱、玛萨拉、芝士等佐料的使用;
莫名其妙的叶子;
价格便宜、触手可及;

黏糊糊得像排泄物;
苍蝇遍布;
恒河水。
一份原汁原味的当地小吃甚至可以被这么形容:
“印度神食,这满满的一碗元素周期表。”
一直以来都有人发问,印度怎么没有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机构,让小吃发展更健康美观呢?
当然不是。
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的存在感不可谓不强,他们经常发布法规公告,实施过“清洁街头小吃中心计划”,也开展过对摊贩的技术培训。
然而,他们面对两个矛盾又残酷的数据根本无能为力。
在街头小吃卫生问题上:
普萨酒店管理研究所(IHM)从德里的中部和西部几个摊档收集了样本,发现食物中引起腹泻、肠道不适的大肠菌群居然超出了允许限值的48倍。
在饥饿人口数量上:
根据去年全球饥饿指数的评估,印度在全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101位,比马里和苏丹还要落后。
现在全球仍有8亿人吃不饱饭,其中有2亿就集中在印度,是全球饥饿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就像刘庸说的,我们屌丝是没有资格得病的,只有那些吃得起干净东西的有钱人才会拉肚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钱多了才懂干净。
美食来之不易的背后就是全球普通人都不容易的现实。
他们为两三量碎银而奔波,也为明日的工作一脸忧愁,转头之间,又可以因为一顿爽口饭菜而高兴不已。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
所以,当一些人为了吃口饱饭就花光了力气时,会在乎食物卫生不卫生吗?
-END-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