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红星新闻
自然世界的完美和人文世界的缺憾:谈谈出家又还俗的柳智宇
文/海北尬生
编者按:当作者第一篇投稿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这篇有深度和自己思考的文章《我们没有资格责备明哲保身和沉默,只有资格赞美站出来的勇者》来自一个00后大学生。之后,他又迅速完成了好几篇文章,他写文章速度之快和质量之高让人叹服。而他的三观之正更让我们欣慰,他说,其实他的高中同学里面小粉红并不多,而且往往是教育程度越低,成绩越差,越容易信这些东西。期待海北尬生更多好文。
很多人都在写柳智宇,写他作为一个北大的天才选择出家,随后又选择还俗。可是读了他们写的文章,我总有一个问题想问这些作者:你们到底有多了解他?
好吧,其实我也不怎么了解,但是我发现我与柳智宇在人生经历上的共同点比普通人要多一个:虽然他高中学数学,我学物理,虽然他在北大,我则在南京一所不怎么好的学校,虽然他的竞赛之路很成功,而我则不然,但是我们都有一点:我们都是竞赛生,都曾经全身心的研究过某一个学科。所以我还是想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他的心路历程。
竞赛生的生活是很纯净,很纯粹的。我当年的物理竞赛教练是一个国赛金牌,亚赛银牌,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培养竞赛生就是把他们关在一个屋子里,扔进去几本书和饭,然后就不用管了。毛泽东曾经说他有段时间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拉屎,竞赛生的生活无非是在上面,加上学习和做题而已。甚至恋爱都是一个选做项:高中时候我在物理竞赛班,班里自然有人谈情说爱,但是没有人把他太当回事。运动会时,别的班级都喊着严肃认真的口号,只有我们喊出了一句“春暖花开谈恋爱,不如物理搞竞赛”……
图源网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研究学术的过程是很让人愉悦的,他已经能提供很强的精神满足了,因此,我们才不要求其他的东西。当年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体会着一个简简单单的公式就能概括世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的力量,体会着各种变换当中对称的美感,理解着上帝创造的世界运行的语言。我们搞物理竞赛的是这样,搞数学竞赛的柳智宇应该也差不多。对我们而言,能拿到奖牌当然好,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动力来源。真正的动力来源,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并欣赏物理学独特的美感。我想柳智宇研究数学时,应该也和我们研究物理一样,是很快乐的。
可是理学的这种完美和现实世界终究是有差距的。理论推理出来的事实在理学里总是对的,可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事不按套路出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几个物理学方程或者化学方程式表示,可人与人交往之中不存在这种简单的方程式关系。理学的关系有着一种对称的平衡的美感,可现实生活中,这种美感是不存在的……我们说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缺陷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说,理论是完美的,现实是残缺的。
因此,当一个人接受了系统的理学教育,并且研究到了一定的深度,彻底接受了他的价值观和美感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现实社会,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和失落感:现实社会真的好不完美。这种失落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心里的空虚和失望。理学可以提供自然世界的答案,可人文世界的答案又该由谁来提供呢?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变成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与之并列的还有哲学、社会学等。柳智宇显然选择宗教,而我则选择以阅读的方式研究哲学和社会学,最近又开始尝试写作。出家对我而言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我们班的同学当初的确半开玩笑的讨论过这个问题。
那柳智宇为什么选择还俗了呢?从一篇微博上来看,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发现很多出家人并不是潜心向佛的,他的原话是“他们更多的把和尚当做一种职业,原来真正出家的只是我一个”。出家再还俗,看似是一种自我否定,实际上并不矛盾:在最深处,柳智宇寻求人文社会的解释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这次出家对他而言应该只是一次试错,他发现这条路不起作用,就主动选择退出了。
图源网络
其实这也牵扯到竞赛与现实社会相对比很不同的一件事:竞赛生获得金牌的概率是很小的,不排除有些人是为了功利心搞竞赛,但是这种人要不是搞不下去,要不是只能取得有限的成功,在我理解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凭着对这个学科的热爱,凭着自己的求知欲来学习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事情很多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有些人可以把它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的高度,但是这样毕竟是少数。出家修行也是这样,有些人做和尚就是为了获得内心的解脱,但是更多的人应该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职业,为了满足穿衣吃饭这种基本需求。宗教界是这样,其它行业也是这样。
佛经当中有一个故事: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佛祖则说,以后他的弟子,会放下袈裟,混于凡尘俗世之中传播真正的佛经。因此,在我看来,有信仰才是宗教存在的根本,至于你是否采取以信仰为职业的修行手段,都不如这个根本的信仰重要。所以柳智宇选择还俗,体现的反而是一种对信仰的尊重。
昨天在群里面聊这件事,有人说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柳智宇的天赋被浪费了,他这样的数学天才非常稀有,一个人应该努力探索自己潜能的极致。他有能力做出贡献,而这种成就感也会让他找到人生的意义。至少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走这样的弯路太遗憾。其实我并不太认同这个说法,的确,如果柳智宇拿这个时间去做学术研究,应该会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也有权利选择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
人对人文世界的感知仿佛是一座悬空的玻璃桥,如果不加以刺激的话,很多人是形成不了对人文世界的感知的,他们会浑浑噩噩的从这座玻璃桥上通过,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但是对于有些人,比如柳智宇,比如我,见识到了一个更完美,更客观的体系,这个外来的冲击就打破了这座玻璃桥,他们再想走到桥的另一端,就必须要找什么东西把这座桥修好。带着空虚的内心世界,做事是很可怕的,早晚会撑不住。所以一个人停下自己手中的事业,去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我并不认为柳智宇浪费了他的时间和才华。他作为一个活得很纯粹的人,在努力的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尽管他在试错,在做出一些看起来并不明智的决定,但是和那些浑浑噩噩的人比起来,岂不是有意义多了?
最后做个小调查,你觉得柳智宇浪费了他的时间和才华吗?欢迎投票也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作者简介
海北尬生:因其尝求学于北海之北,每不顾环境而放尬言,故起此名也。喜航天,爱读书,本学理工,爱好文学。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