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与老友黄湘,初识于财新,后黄君迁居美国,游学、定居于康奈尔大学所在的美丽小城伊萨卡(Ithaca),也就是胡适最喜欢的绮色佳。黄君如财新一众强大编辑一样,博文强识,涉猎甚广,思维深刻,从他的新著《审势》可见一斑。
该书虽是书评,却很有思想学术价值,因为所评的书目,都是未曾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近些年西方社科、历史学界的名著。如《民主能否幸存于全球资本主义》(Can Democracy Survive Global Capitalism),如《埃尔多安的帝国:土耳其与中东政治》(Erdogans Empire:Turkey and the Polities of the Middle East)。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全球化、伊斯兰、科技等问题到底这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的世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何以发生重大转向,成为今天这个境地。读此书,可以很好弥补中文世界相关信息的不足,也是我们深入了解一些话题的很好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李晋 (书评人,思想史学者)
在快餐式阅读充斥着大众传播,书评逐渐沦为广告的当下,我们还能够对书评有所期待吗?阅读《审势:洞察世界的风口》一书(以下简称《审势》),让我对于真正的书评和思想重新建立了信心。
《审势》是旅居美国的资深媒体人黄湘在《第一财经杂志》的“读书笔记”专栏所撰写的文章结集,内容是基于对近年来英文世界出版的社科书籍的大量阅读,从中精选出48本书而进行的评论和论述,涉及到10个主题,涵盖了从大众、国家、资本、媒体等权力对现代社会的塑造,到对生物、人工智能和太空技术的反思。但本书并非只是对这些书籍的评论汇总,而是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立足于对价值的持守,从当下的问题意识出发,反思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同时对未来的可能性抱有谨慎的期待。
【作者】黄湘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8
【内容简介】本书是资深书评人黄湘在《第一财经》杂志开设的“读书笔记”专栏文章合集,通过对近年出版的 48 本英文社科新书的评介,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顿挫,且每有道破玄机的点睛之笔。
超越抽象争论的迷雾
如今,中文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话语被二元论的意识形态所笼罩,其特点就是对于复杂的世界和社会缺乏详细的分析,简单地以立场划分为“左右”,粗暴地进行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审势》却试图以对人的关怀超越这些抽象的争论。
有趣的是,《审势》的开篇所写的并不是当下流行的社会科学议题,而是介绍一本关于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的论著:《世纪小说:〈悲惨世界〉的非凡历程》。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悲惨世界》可谓耳熟能详。尽管它是一部小说,但是却比任何社会科学著作更准确地指出了19世纪的时代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这篇文章特别指出,与通常人们对于《悲惨世界》的理解不同,这部“世纪小说”的真正蕴意在于它“不是一个令人释然的关于善良战胜邪恶的故事,而是在展示想要成为一个好人是何等艰难”。
作者选择以此作为《审势》的开篇,富有深意。单纯地谈论抽象的“社会”、“市场”、“权力”等概念最终都会模糊真正有价值的讨论,而《审势》这本书却洋溢着一种对当下现实中具体的人、生命的痛苦和幸福的关注,这远比纯粹的思辨和分析要更能打动我。
对于社会公平的寻求
本书第二章“反思资本主义”、第三章“美国”和第四章“欧洲”这三个部分看似独立,却共同呈现出了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反思。在20世纪,西方世界的精英们曾经普遍设想“自由市场”加“大众选举”是一劳永逸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然而最终却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威权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浪潮。《审势》一书延续了作者在他的前一部著作《美国裂变:大历史转折点上的总统大选》对于美国社会的深度思考,并扩展到了欧洲。
例如,在“资本与不平等的法律之源”一文通过讨论经济学家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和法学家皮斯特的《资本法码》,提供了非常精辟的对于资本、全球化和社会贫富分化的反思。而在接下来的“以公民权利反垄断” 一文中,则对于如何真正平衡市场和权力、公民利益和资本以及法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值得深思。
显然,对于公平的寻求不仅限于一个国家内部,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讨论希腊债务与欧盟外交问题的“当权精英的黄昏”。这篇文章讨论了在希腊经济危机时临危受命担任财政部长的瓦鲁法克斯的回忆录《房间里的成年人》。相比于当年主流媒体营造的“不是欧盟不援助,而是希腊不努力”的刻板印象,瓦鲁法克斯在回忆录中揭露,欧洲的当权精英(即欧盟各国领导人)“都在私下里表示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希腊目前的还债方案不可持续。然而所有这些人都不愿意负责任。”当时强迫希腊偿还债务的欧盟就如同莎翁笔下贪婪的夏洛克,不顾他人死活而坚持索取“一磅肉”。通过这件事可以一窥当下国际危机的根源,欧盟的政治精英的“短视把全球经济引向了危机和衰退,给无数普通人带来了灾难;然后他们又对一个国家的民选政府颐指气使……将整个政治框架变得摇摇欲坠。”而这种傲慢和短视同时也促成了反精英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英文学术界早已风光不再,如今却仍旧在中文世界甚嚣尘上。《审势》通过对于多部著作的评论,指出了这两套理论的先天不足在于忽视了二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另外一条主线:去殖民化和反帝国主义。通过对于所讨论的主题和书籍的选择,《审势》提供了另外两个理解世界的维度:“帝国-资本扩张”和“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显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自己、或是言必称“美国”、“欧洲”来理解人类共同体的整体处境,因此,本书专辟一章的“中东”视角,实属难能可贵。
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最为触动的是本书中的“殖民主义与巴勒斯坦的百年战争”一文,它通过对于《巴勒斯坦百年战争》一书的介绍,超越了坊间常见的以西方犹太-基督教视角来理解巴以冲突的叙事,而是从国际法、正义理论和巴勒斯坦人的视角来讲述了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在百年巴以冲突中所造成的影响,足以刺穿西方主流叙述中的扭曲和不公正。此文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在长久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国族/族群矛盾,绝非简单的二元冲突,而是社会、历史、种族、阶层、乃至殖民和权力等交织在一起构成的复杂之网,西方政治理论中试图一劳永逸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常常会在现实中造成长久的阵痛。
审慎对待技术
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当下的社会关系和交流模式。《审势》用很多篇幅谈论了网络权力对于生活的各种影响。例如,作者介绍了《广场与塔》一书中对于人类社会从“等级权力”转变到“广场权力”的论述,人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强制性权力,而且不得不被日常海量的信息和观点无形地影响。作者继而在其他多篇文章提醒我们,这有可能导致公共话语的崩溃,虚假消息往往比真实的消息传播更广更迅速,从而使我们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
本书第六章“大数据和社会”继续讨论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主题。这些主题曾经以“困在算法里的快递小哥”等标题出现在热门讨论和搜索排行中。然而作者提醒我们,算法更严重的危险是其“导致未来社会不再具有不受监控的私人空间,传统意义上的私人领域和个人的自由将不复存在”。
对于大数据,本书还提供了两个重要、但却通常被人忽视的视角。其一是大数据对于公平的损害。算法推荐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赢家通吃”,比如学术界的论文引用,被算法排列在前面的会更进一步地被关注和推荐,而排在后面的论文会进一步地受忽视。类似的还有通过大数据来录取学生和资助穷人,在看似公平的背后,很有可能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更有甚者,依赖算法和大数据的治理模式,有可能“让相关机构和人员可以轻易卸责,让公众相信电脑系统所歧视和排斥的穷人……不值得同情”。大数据有可能制造出了一个“虚幻的‘理’, 用貌似中立的技术掩盖和助长了实质上的不公平。”
其二,当互联网和大数据逐步入侵日常的社区生活,取代了周边的小店和实体书店的时候,实际上也让我们丧失了生活中的“守门人”。事实上,这些小店和实体书店,让消费者可以从容选择更多的商品,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数据的推荐和排名,它们真正能够“恢复被大数据所忽视的‘试错’过程”,恢复一种更具有多样性的生活。
此外,《审势》中也论述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个人信息的隐私和使用的伦理,这些都值得认真思考。
除了上面列举的议题之外,本书还涵盖了其他多个方面的主题,旨在为“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往何处去”这个大问题提供多样性的视角。
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 ,《审势》无疑是中文世界近年来难得的具有思想深度和广度的好书。然而,在快餐化和迎合大众的阅读氛围中,它却未必是一本“好读”的书。它需要读者放下固化的二元对立的立场,放弃对于获得一劳永逸的答案的期待。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旅途的开始,本书所介绍的各种书籍,以及由此所呈现出的多样视角,如同我们思想旅途中的同伴,不是灌输和贩卖知识,而是提供各种对话的可能。
以下是京东官网购买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