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雷,可能要来了
平均阅读时长为 3分钟

*请点击上方蓝字我们都需要勇气关注我*
【按:读友们好,将近一个月没能写作原创,没了赞赏,也没了生活来源,故有时不得不在公号做些推广,给老人和孩子挣点生活费,也许会影响到大家的阅读体验,抱歉。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祝福大家,愿天佑良善。】
(图文来自网络)
放眼全国城投大规模拿地在各个城市上演,据CRIC数据,截止到2022年7月,地方城投类公司已获取了40%的地块。集中供地以来,城投类公司在22城总拿地金额近9000亿元,占总金额的28%,拿地幅数超过1000幅,占总幅数的38%。
接盘烂尾项目很好理解,有些麻烦总得有人兜底,但城投为啥要拿地?
两个原因。
一是民企开发商接连爆雷,躺平不再拿地,这部分土地没人拍了,央企和国企的胃口也没那么大,为了维护土地市场的稳定、防止大规模流拍,城投作为地方的亲儿子,自然是义不容辞。
二是趁着地价便宜,手里多囤点地,正好可以为以后的安置房、保障房、租赁房、城市更新、旧改做准备。
一举两得。
所谓城投公司本质上就是个融资平台,而且还是地方政府完全控制的。
城投公司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分税制:税收上交中央,地方缺钱发展,所以被允许后来组建城投公司,通过城投公司来融资。
顾名思义,地方城投公司就是为了建设城市而来,主要为了地方一些城建项目,融资筹钱,最终实现快速发展。
地方城投公司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一是把土地向银行抵押借钱,另一个就是直接向市场发行债券,也就是城投债。
在过去的资本市场中,城投债可谓信仰般的存在,因为城投债务所对应的资产就是国有资产,而且地方政府占用了这些资产所形成的收益。
不过,上周关于昆明城投违约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
总的来说,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引起了房企的大面积债务违约,房企无钱拿地又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截止当前大部分地方政府也都已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
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地方城投债务的风险已经开始逐步暴露,城投债这颗大雷已经若隐若现。
因为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几乎所有地方政府的土地都不愁卖,城投债的投资者们根本不用担心违约。
但这两年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不再火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城投公司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与地方财政高度挂钩的城投公司开始出现债务越堆越高的现象,不仅债务攀升,向来被视作刚性兑付的城投债在最近几年,甚至还时常出现技术性违约事件。
从2021年开始,绝大多数民营房企在土拍市场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有的甚至直接消失。
如今的民营房企受困于资金链危机,光是维持项目开工就已狼狈不堪,更别说拿地了。
目前排名前10的房企中,也就只有绿城一家民企在拿地,剩下的基本上是国企央企,而即便是国企央企,他们的拿地数量和过去相比同样大幅下降,都想保住现金流,度过寒冬。
2022年的二季度,一线二线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流拍率分别为4.71%、14.44%、22.86%。
推荐好物(点击下方标题可购买):
▶德国助眠糖,睡前吃2粒,8分钟困到不行
▶膝盖疼痛?做对一件事,关节疼痛不找你!
▶修复牙齿的牙膏,烂牙变新牙!牙医也在偷用
这些数据,还是地方城投大量托底后美化过的结果。
集中供地以来,22个热点城市加起来,地方城投贡献了土地出让金9,000亿元,拿地超过1000宗,占全部出让土地的40%.
最为夸张的还属2021年的第三轮集中供地,各地的地方城投公司,掏出了超3000亿元给地方财政,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境。
目前城投的拿地比例已经到了极为畸形的51%。
其中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广州的比例都超过一半,这还是大城市的数据,三四线城市的土拍,开发商即使有钱也看不上,更得依赖城投。
到2022年上半年,土地拍卖情况更加严峻了,不少小城市的土地几乎全都由地方城投托底。
为什么说地方城投公司进场是兜底托底,而不是抄底的?
因为这些城投公司拿的地,大多数都是比较差的地块,这些土地难以开发,在市场上变现的难度很大,郊区地块占比达61%。
比如福州、天津、上海、深圳这些城市郊区的地块几乎被城投全包了。
所以很多城投公司在兜底拿地后,并不开工,而是把地存着,挂在账上,作为好看的资产,或者通过融资来减轻压力。
除了拿地之外,城投还肩负另一个重任,就是帮忙收拾房企爆雷后的烂摊子。
比如广州南站的莲花足球场地块,因为恒大爆雷,这块地最终是由广州城投接盘。
还有全国各地的烂尾楼。最典型的就是郑州,大量的烂尾楼最后还是由城投公司来接盘。
这场房地产危机下,最先爆雷的是民营房企,但接下来一些小城市的城投也开始危险了。
因为这些城投的债务即将到期,如果房地产市场起不来,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还债,城投很可能只能违约。
而地方城投债务一旦出现问题,绝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肯定无法幸免。
房企大面积爆雷,如果再叠加地方债务的爆发,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就会被全面引爆。
所以不管如何,大会以后,第一要务就是“稳楼市”!
原创精选:
阅读原文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