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正风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商人,他离世时,棺椁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葬礼按国葬规格举办,董建华、李嘉诚等一众知名人士为其扶灵送终。
他有着千亿身家,却没留下一套房、一辆车,六个子女中,无一人从政或经商,长子几十年来,靠开出租车为生。
他一生低调,而他的功勋却如山一般伟大。
周恩来说,潮汕地区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许涤新,另一个就是他。
叶剑英对女儿叶向真讲:“(他是)很大的幕后英雄。”
原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南生说:"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
他就是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庄世平,一个将个人脚步与民族利益深深绑定在一起的爱国企业家。他用真实的人生经历,向世人回答了,企业家与国家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今天,我们想回顾下庄老的故事,回顾下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危难之际,他心生救国之志
1911年,庄世平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府普宁县果陇村(今广东省普宁市)
祖父庄书良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企业家,父亲庄锡竹经营着“协裕批馆”(专为华侨邮寄书信和汇款的近代邮局),书香门第的出身让他在年少时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12岁那年,庄世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潮汕地区颇负盛名的礐(què)石中学,后来又辗转求学于厦门和上海,20岁时进入位于北平的中国大学经济系学习。
在那里,他师从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陈豹隐等学界名家,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了深入了解。
与此同时,在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庄世平虽见过十里洋场的繁华,但更多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四万万中国同胞水深火热的生活苦楚,这个年轻人开始思考:
“即使力量微小,也总要做点什么,也总能做点什么。”
也是从那时开始,在随后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每一个脚步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
1934年,庄世平大学毕业,在朋友的邀请下,他前往泰国教书,从中学教师到教务主任一直担任到代理校长,而除了学校老师外,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泰国各界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
这期间,他积极动员泰国各界华侨支援抗日活动,为国内前线不断运输物资与资金,并动员学生、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为了宣传抗日,他还前往马来西亚,找到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庄世平向陈嘉庚提出:
“抗战期间中国物资相当短缺,特别是汽油和药物等,人力资源也不足,滇缅公路通了,有了汽车,却缺少司机。”
陈嘉庚当即赞同说:“马来西亚发动起来,泰国也发动起来,各方面都要一起支持抗战。”
截至1941年,庄世平已经为国内抗战募捐了数千万元。这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泰国,作为当地抗日宣传的头号人物,他遭到了日本军方的通缉和大肆追捕。
此后,庄世平不得不逃亡到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最后一次逃亡,他和妻子孩子分离了近5年的时间。逃亡途中,他还不忘撰写各种报道,激发华侨们的抗战救亡情绪。
在老挝流亡期间,庄世平与当地的爱国华侨建立了“合盛商行”,商行表面是经商,但实际上,他把商行赚来的钱全部用于购买枪支弹药和医药用品,然后把这些物资运往抗日前线。
时至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投身革命11年间,庄世平虽从未上过战场,可他在后方给予了国内的抗战事业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其功勋足以标榜史册。
1945年末,庄世平又在泰国成立了“安达公司”,从事苏联影片的代理经销业务,并迅速通过合盛商行将业务扩展到整个东南亚地区。期间,他还以公司为掩护,帮助夏衍、欧阳予倩、郭沫若在内的40多位左翼话剧团成员前往香港,摆脱了国民党的追捕。
而此举也让安达公司遭受了国民党当局的巨大压迫,各地的分公司纷纷倒闭,最后只剩下香港分公司在勉强维持,最难的时候,账面上的钱连3000港币都不到。
就在庄世平一筹莫展的时候,妻子林影平默默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一大捆钱递到他手里,足足有30万。
“这钱是我自己赚的,你拿去用。”
看着脸色憔悴,弱不禁风的妻子,庄世平不禁开始哽咽,他知道,这每一分钱都代表着林影平的苦和累。
庄世平长子庄荣叙曾回忆道:
“逃亡的日子里,父亲在外经商,母亲在家辅导华侨子弟们中文,还要织布、卖水果。母亲挑着担子,我就为母亲提着灯。”
年轻时的庄世平与妻子林影平
1946年7月,共产党南方局表达了对庄世平的充分信任,将50万港币借给他,希望庄世平可以凭借这笔资金东山再起,从而壮大共产党的经济实力。
庄世平不负嘱托,靠着这笔流动资金,他做起了生猪和棉花的生意,后来又开办侨汇兑换业务,充实了党的经费。
解放战争期间,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庄世平又参与创建了南方人民银行的筹备和“南方券”的发行,为解放军南下以及华南地区的解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
庄世平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能力被组织看在眼里,于是很快又一项更加重大的任务再次落到他的肩膀上。
而这也成为了传奇的开始。
临危受命,他升起了全港第一面国旗
时间来到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国家的经济形势极为严峻,而香港无疑是冲破封锁最好的前沿阵地。
庄世平接到的任务,就是希望他能够在香港创办一家属于大陆的银行,以吸引更多的“外汇”,而他能得到的资金支持,则只有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开银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身边朋友笑他天真:“办一个银行就一万块钱?估计一千万都不够啊!”
而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一万美金的“临危受命”,打破了被英国各大银行垄断的香港金融界,挑起了新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大梁。
1949年12月14日,庄世平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下称南商银行)正式开业,当天发生了一件极具轰动性的事件——庄世平不顾港英政府的威胁和打压,毅然在银行门前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也是全港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要知道,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承认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庄世平而言,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胆识。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再加上港英政府的频频打压,成立之初的南商银行业务很不景气,庄世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当即联系国内的银行,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南商银行被中国大陆列为香港唯一一家能与大陆进行资金划转的银行。
此外,凭借庄世平多年积攒的人脉和信用,很多华侨也都愿意选择他的银行进行汇款,和内地进行贸易往来。
就这样,在庄世平的全力运作和华侨的大力帮助下,南商银行很快成为新中国购买外汇,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最主要窗口。
此后的几十年里,南商银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家银行,而是中国与国际间进行资金划转、沟通世界的重要渠道。
在南商银行正常盈利后,庄世平又趁热打铁,于1950年在澳门开办了南通银行,南通银行正是今天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庄世平的领导和主持下,南商银行用36年的时间,由1949年创办时仅18个人和借贷1万美元起家,发展成为拥有50家分行、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达733亿港元的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后,庄世平又第一时间调整了南商银行的经营策略,加紧了海外和内地之间沟通,推动银行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期间,南商银行率先在大陆发行了港澳通用的信用卡——发达卡,促进内地银行信用业务的兴起和发展,还在深圳设立了分行,成为第一个在我国经济特区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
南商在深圳设立分行
包括上海希尔顿饭店、北京假日酒店、杭州黄龙饭店、广东浮法玻璃厂、大连富丽华酒店等一批改革开放之初的标杆项目,背后也都有庄世平和南商银行的推动支持。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庄世平出席了交接仪式,当“米字旗”徐徐降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嘉宾席上的庄世平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道:
“4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香港回归的第二天,他被特区政府授予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紫荆勋章。
86岁的他,受之无愧。
一通电话,敲响了经济特区的前奏
除了办银行支持国家外,庄世平还是深圳特区设立和发展的幕后功臣。
1979年2月的一个凌晨,香港跑马地的一间公寓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这通深夜来电,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而接电话的人正是庄世平。
给庄世平打电话的是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打电话前,他刚给中央发了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的电文。
电文发出去后,他却陷入了迷茫,构想很好,可如何开始?
吴南生第一时间想到了经济学出身的庄世平,希望他能帮忙搜集下世界各地“出口加工区”的资料。十多天后,庄世平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有关我国台湾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全套资料递到了吴南生手里。
到了4月初,又把菲律宾、新加坡、墨西哥等国“出口加工区”的经验资料整理完成。
而吴南生口中的“出口加工区”其实就是经济特区的雏形。这些资料,后来成为办特区的重要蓝本。
特区建设伊始,中央和广东省只是给政策,没给建设资金,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吴南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庄世平说:
“你办银行有大把钱,深圳要向南商银行借钱搞建设。”
庄世平听了笑道:“其实你自己就有大把钱,比银行还要富有。”
吴南生好奇:“钱在哪里?”
庄世平说:“钱在你的脚下,特区327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等珍贵的金子资源啊!”
让深圳人念念不忘的是,庄世平对特区的设立和建设倾注了很大心血。
彼时,年近古稀之年的他,不顾高龄多方奔走牵线搭桥,从特区的规划、建设以至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979年,庄世平参与特区政策法规的制定,力挺按经济规律制定政策。他在会上激愤直言:
“若不按经济规律、不按国际惯例办事,这样的《特区条例》定它何益?如果这样的条例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决,我和港澳的代表将投弃权票……”
在庄世平的努力下,特区税率降到了15%。果不其然,低税率政策一出便吸引了大批的侨商和外资。
随后,他又在罗湖买下5000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南商银行分行大楼及两座高层住宅。这对完善特区投资环境,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意义十分重大。
鉴于他对深圳的特殊贡献,1988年,庄世平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
经济发展起来了,庄世平又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民之根本的教育。
在潮汕地区兴建一所高水准的大学,这是海内外潮人由来已久的夙愿,但一直未能成行。1978年,邓小平、廖承志对此表示了支持。
有了“尚方宝剑”的广东即刻行动起来,于1980年成立了汕头大学筹委会,吴南生任筹委会主任,庄世平任筹委会副主任。
但他们面临一个大问题:没钱。
怎么办?庄世平想起了他的好朋友,李嘉诚。
坊间流传,两人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呢?”
“兴学育才最有意义。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名字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在庄世平先生的牵引、协助和极力促成下,李嘉诚捐巨资创办了汕头大学,圆了数千万海内外潮人在潮汕大地创办综合性大学之梦。
学校建设过程中,为了将每一分钱落到实处,70多岁的庄世平常常顶着大太阳跑工地、买材料,凡事亲躬亲为,全程运筹。
后来他又找到自己的恩师许涤新担任汕大首任校长,并努力谋求中央领导对汕大的支持,解决学校体制、师资、办学权限等重大问题。
此外,潮汕地区的潮汕体育馆、普宁华侨中学、普宁华侨医院等各种由华侨与港澳同胞捐资建设的项目,背后也都离不开庄世平的牵针引线和精心组织。
庄世平的突出贡献,也让外界对其称赞有加,而面对各种荣誉、褒奖,他始终选择低调回应,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人要争口气,不是你给我多少钱,我就服你。
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不是一两个人有钱的事。一个人做事业做生意当然有其渠道,但是人格、国格不能丢。对国家、对家乡的贡献,是应该的。”
亿万身家,却没留下一套房、一辆车
令人感慨的,还有庄世平在生活上的俭朴,更准确点说,他对自己是苛刻的,他爱国胜过了爱自己和爱家人。
手握两家银行,大半辈子都在和高官、巨富打交道的庄世平,却从未给自己买过一套房子。他住的是银行分配的不到百平米的宿舍,上下班不是地铁就是公交,衣柜里也没有一件名牌,全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那块100多元的旧手表。
庄世平的宿舍
摆在家里墙角的,是跟着他去过很多地方,早已老旧不堪的行李箱,旁人劝他换一个,说这个太旧了,有失身份。
他却笑着说:“还能用呢。”
一个名副其实的豪门,却没有一点亿万富翁的样子,而更令人动容的,还有他对子女的“狠心”。
庄世平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以他的背景和为国家的付出,想要为子女谋个一官半职,或者从自己创办的银行中划出一些资金给子女做生意,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他没有这么做,反倒因自己的身份,限制子女们去做很多事,哪怕去获得一些触手可得且绝对正当的利益,他的六个子女中,无一人从政或经商。
五十年代后,他陆续将几个孩子全部送往内地读书,期望孩子们也能像他一样,好好读书,以后报效祖国。
由于过早地离开父母的照顾,几个子女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
尤其是大儿子庄荣叙,来到大陆后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太差,他染上了水肿病。当时大陆没有医院治疗,只好转入香港,可治疗还没几天,庄世平便催他回去,并当面训斥:
“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娇贵什么!”
后来,庄荣叙养过猪,当过纺织工,直到庄世平退休后也不过是靠开出租车为生。
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他是否会埋怨父亲,他只回答了一句话:
“我们是没有什么埋怨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一批人是这样做。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食其力。”
除了子女外,哪怕是妻子也没有得到他的特殊关照。
晚年时,林影平患上了老年痴呆,由于没在香港办理医疗保健,考虑到极为高昂的住院费,庄世平将妻子转到了深圳治疗,林影平最终也是在深圳病逝的。
晚年时的庄世平与妻子林影平
这里,一定有人会问,那庄世平的钱呢?他自己不花,也不给子女花,怎么最后连妻子的医疗费都拿不出来?
的确,庄世平不可能没钱,他的钱一笔笔完全透明地呈现在国家账簿中:
改革开放后,他无偿组织华侨捐资给国内卫生、教育事业超过30亿;
1987年,庄世平将他在澳门创办的南通银行无偿交给了国家,后更名为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2001年,他又无偿让出了自己在南洋商业银行的股份,并入了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帮助完成了中银香港的重组上市。
有人统计,包括捐资以及两家银行的股权在内,张世平最终将超过2000亿的资产全部上交给了国家,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关于无偿出让股份的原因,庄世平从来没有对外界讲过,但从他过往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答案:
“资本的力量很强大,但如果没有了国家和民族,你再有钱也就是买办。”
“我16岁就追随共产党,既不为官也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希望争口气,让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
这个目的达到了,我都不舍得死了。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作这一个中国人,这个根不能忘,离开了这个根还能说什么呢?只要我们的国家能够好,这是一个总体原则。
国家民族不富强,不自立,做一个中国人是很难过的。在国内大家都在一起,也许感觉不强烈,跑到外国去,这种感觉十分强烈。
一个民族有几千年的文化,怎么不能在世界上发挥我们国家的作用呢?现在中国解放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些都是很值得骄傲的。”
这就是庄世平,一位创造了山一般功勋的老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告诉了世人:
有的人富得囊中羞涩,有的人则穷得无比富有。
结语: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
2007年6月2日,为国守财50载的庄老走了,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和妻子安葬在了一起。
为表达庄世平一生为国奉献的感激,他以国葬之礼下葬,棺椁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当天的追悼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好友李嘉诚为其扶灵送终,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曾荫权等多名主要官员到场致祭。
据庄世平的家属透露,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思所想的也不是自己。弥留之际,庄老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
“金瓯尚缺,老骥未甘伏枥,仍求一统神州。”
一生爱国爱乡的他,直到临终前,仍未忘祖国的统一大业。
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香港著名企业家田家炳说:
“值得我一辈子佩服和学习的人很多,我只举一位在香港的人物,他叫庄世平……”
《亚洲经济》特约高级记者高新庆回忆道:
“我这一生,写过众多人物,包括政界、企业界领袖;包括作家、教师、社会贤达;也包括科学家、劳模、工人、农民,以及商贾小贩,三教九流,但没有一个人像庄老,令我心仰神驰,久久不能忘怀。”
著名媒体人纪硕鸣评价他,“这位在中国共产党打天下与治天下时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一生所关注的,只是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站起来,以及如何使中共在时代的变幻中加速改革。”
讴歌他:
“没有被冠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帽子,也没有‘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号……他走了,没有给家属留下房子、车子、银子,却留下了以一生诚实宽容、正直正义铸就的‘镜子’,照亮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
最后,如果用一句话对庄老的一生做一个总结,国学大师饶宗颐为其亲题的挽联,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
缅怀庄老。
参考资料:

[1].《他为国家奉献一生,清贫到没车没房,离开时董建华李嘉诚为其扶灵治丧》,华商韬略
[2].《裸捐2000亿,谁还记得他!》,视觉志
排版 | 正风
审校 | 余心丰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