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晚点》的一段报道: “一位投资人多次接触过每日优鲜CEO徐正和叮咚买菜CEO梁昌霖两人,他回忆说徐正灵活且逻辑自洽,当被指出问题时,徐正会立马找到理由解释或者岔开话题,证明自己没有错而且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梁昌霖会停下来思考,有时沉默一两分钟才能给出答案,有时到会面结束也没想到解决方法,但承诺会回去继续想。”
大科学家费曼曾经说过,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显然,梁昌霖要比徐正更有能力承认无知。几千年前的孔子用另外一个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希腊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则直言不讳的说,他自己一无所知。
意识到自己无知,是一个巨大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心的能力,而不是脑袋的能力。
人的脑袋里堆积了很多东西,比如很多的人生经历,很多的知识,以及很多的逻辑,大脑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在这些东西之间做排列组合,以输出几乎无穷的可能。大学者杜兰特曾经说过,历史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任何结论。我想说的是,人的大脑里存储的东西如此丰富,并且排列组合的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他也能得出任何的结论。而驱动他得出结论的这个东西是心,大脑永远是心的傀儡。
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企图心,他强烈的想要做成一个事情,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要说服别人去跟从自己,那么他就会无意当中向大脑下一个指令,去证明我需要的东西,大概也就是要大脑去写一篇高考命题作文,而这个时候,越是聪明的大脑,越是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知识以及逻辑的大脑,就越会精彩的完成这个任务。
而当一个人没有强大的企图心,熄灭了执着的欲望,他不想说服任何人,不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想做成一件他必须要做成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不会让大脑去做一个命题作文,于是大脑可以不含任何目的的去感受一件事情,分析一件事情,由此得出一个没有偏见的结论。唯有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才可能承认,对于这件事情,我无法计算出一个可靠的结果,对于这件事情,我是无知的。
有人把具有强烈的企图心这种状态称为“攀缘”,也就是一定要去做成一件事情,也许这是件好的事情。另外一面,把不具有企图心、不具有欲望的状态叫做“随缘”,他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成一件事情,就算这是件好事情。
张一鸣曾经用“平常心”来描述大致类似的状态,当别人问起张一鸣,明年你们是否还能增长100%?张一鸣会反问,明年我们为什么要增长100%?
如何辨别自己以及别人是否处于“我以为我知道”的状态?我觉得那就是观察心的状态,这个人是不是有一种有强烈企图,是不是一直想说服别人,是不是一直回答问题而从来不提问,是不是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不是足够的平心静气。
费曼说过一个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我觉得这个认识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有的根本不确定,有的比较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马化腾曾经说过一个产品心法,一秒钟把自己变成傻瓜。清空这个聪明脑袋里的一切人生经验、一切知识和一切逻辑,一个傻瓜的脑袋里才具有无数的可能,一个傻瓜的脑袋里,“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当然,无论是做傻瓜还是平常心,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那意味着需要否定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彪悍业绩,所有学到的知识以及逻辑都可能是没用的,这就否定了自己。这些过去的东西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所有的确定性也能带来安全感。而一种清零的状态,面对无数可能,没有确定性的状态,会让人害怕、恐惧。说白了,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