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6442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8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8月)于线上举行。百度财经、网易财经、新浪财经、财经、凤凰网财经、搜狐财经、WIND、同花顺财经、中证金牛座、好看视频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三十万人次。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内生动力培育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知名经济学家刘元春、陆挺、邢自强、李超、易峘、范志勇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范志勇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部分内容展开:
一、相关经济指标;
二、为什么当前是培育内生动力的关键期;
三、如何培育内生动力。
一、相关经济指标
1、PMI指标:4月份以来出现的部分PMI指标改善出现逆转趋势。PMI是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从PMI数据来看,5月份开始上海解封之后,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出现反弹,特别是5、6月份很多指标陆续达到50以上,但7月份PMI数据相对6月份出现了普遍回落,整体指标普遍在50以下。
2、工业生产整体改善速度放缓。工业生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同比增长数据,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3.8,虽然与上个月3.9相比仅仅出现很小的下降,但这个下降终结了4月份以来反弹的趋势。如果分不同行业来看,在工业增加值指标中,除了采矿业维持在10%以上,大行业看整个制造业都比较低。此外,在结构上还能看到高技术行业增长率相对较高,在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伴随着一些结构性改善。
3、消费复苏趋势减弱。消费是中国宏观经济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消费的增长,参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指标来考察,该指标和工业增长率指标呈现出类似的变化特征,4、5月份之后这个指标呈现强劲反弹,主要是由于上海解封之后带来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全面改善。同样,7月相比6月份指标出现了略微下降,这是整体消费情况。
4、就业缺口得到局部改善。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按户籍来说,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5.3%,外来户籍调查失业率是5.1%,外来农民工农业户籍调查失业率是5.1%。分年龄段看,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是4.3%,但是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9%,这后续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5、稳增长迫切需要稳投资。投资增长率和消费的情况类似,但同比增长率没有出现消费在前几个月的负增长,不过要注意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延续了去年以来下降的趋势。在今年年初增长率为12.2%,但是从3月份开始增长率持续下降,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5.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只有2.7%,剩下更高的是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这代表着在经济下行通道中,国家或国有企业在稳定投资需求、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率2.4%,第二产业增长率是10.4%,第三产业服务业投资增长率只有3.7%。受疫情影响对服务业造成的不确定性冲击相对比较严重,这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服务业投资的热情。
6、出口超预期。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6.6%的较高水平。自中国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后,我国的进出口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率,甚至超出了疫情之前,这是疫情暴发之后中国经济一个比较亮眼的表现。7月份出口增长率达到23.9%,进口增长率7.4%。从前七个月表现看,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是10.4%,其中仍然是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出口是14.7%,进口是5.3%。今年截止到7月,累计贸易顺差超过4800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只有不到3000亿,可以看到国际贸易顺差有着较快的积累,对于稳定整体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7、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高增速: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取得成效。今年1-6月,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200亿人民币,增长率17.4%,折合成美元的增长率达到21.8%,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速依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增长率仍然在30%以上,一些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国家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对华投资,像韩国、美国、德国,这表明在全球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比较亮眼的表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还是保持着较强的信心。
8、社融和信贷发力支持经济恢复。7月份社融存量规模同比增长10.7%,这个增长率在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从内部结构来看,同比增长率中表现最快的是政府债券,增长规模接近20%,这说明在经济下行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是在增量方面出现了低于预期的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美国处在高通胀和加息的政策通道上,而我国处在利率比较低,而且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所以关于中国利率政策调整有一些争论。最新数据显示LM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已经开始有一些下降,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带动存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下降无疑可以为实体经济进一步复苏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也是上个月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求。
二、为什么当前是培育内生动力的关键期?
根据上述7月份公布数据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这些数据表现出的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阶段性反弹,由于解封造成中国经济进入正轨所创造出的增速上升效应,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释放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在全球经济陷入滞胀或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现在正处在一个常规状态。
在这个阶段,尽管政府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私营部门还没有完全启动。所以,对于中国经济持续的复苏和增长,当前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培育内生的增长动力,因为依靠政府刺激可以帮我们暂时性渡过难关,但持续性增长仍然来自于民营企业。
1、7月PMI数据普遍低于50,而且比上个月要低,有些指标低的速度还相对比较快,说明由于解封造成的经济数据短期的复苏接近了尾声。
2、工业部门生产价格指数下降印证投资需求不足。在全球高通胀情况下,很多国家工业部门生产价格指数或者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指数持续维持高位,但对于我国来讲,PPI同比增长率相对国际普遍水平较低,且持续呈下降趋势。降趋势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一个有利的作用,但是同时也表明对工业品的需求整体也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薄弱或者是疲弱的状态。
3、物价水平同比上涨,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影响。尽管CPI同比增长率7月份有所上升超过2.5%,达到2.7%,但通过考察发现,造成CPI上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食品,主要是由于猪肉和鲜菜价格上升造成的,而粮食价格并没有出现过快增长。虽然全球粮食供应短缺,而且粮食这种产品本身也具有大宗商品的意义,但是我国从CPI来说粮食价格相对保持稳定。整体看PPI和CPI,再次印证了消费和投资现在都处在相对比较弱的情况。
4、汽车产量增速上升。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是对中国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两个行业。随着芯片供应相对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长比较快,从4月份是负的,现在已经达到比较高水平的正增长,超过22%,这预示着前几个月由于疫情所造成的供给和需求的紊乱已经得到大幅缓解。
5、第三产业和民间投资尚未得到启动。投资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国有部门的投资仍然维持在接近10%的水平,民间投资7月份只有2.7%。投资目前维持在5.7%主要是由于国有部门在经济下滑通道下做出的重要贡献,民营部门投资急需启动。
6、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增加,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投资持续处在下降通道。1-7月份同比增长率是-6.4%,投资下降源于全国房地产销售水平的持续下滑,1-7月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率-23%,和上个月基本持平,从今年以来4月份之后累计增长率都在-20%左右,没有出现普遍改善的情况。
7、房地产行业处于稳定资金链的关键期。一方面销售面积在下降,另一方面资金到位情况也在下降。当然房地产企业在目前情况下也已经降低了商品房供给速度,但是待售商品房仍然在增长,房地产企业中商品房库存量在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降低对房地产开发的投资,这也带来了房地产企业资金增速的下降。
8、出口超预期,但增长效应逐渐削弱。出口的情况整体总量表现不错,但注意到进口增速比较低,按照今年以来各个月份的累计增长率看,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但进口增长速度是持续在下滑。这样一来造成的外汇储备或者贸易顺差现在呈现比较快速的增长。
整体来看,与6月份相比,7月份经济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短期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和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保交楼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由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造成的全球汇率风险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2)解封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速改善效应正逐渐退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中国由于上海和北京的解封带来的宏观经济复苏效应正在逐渐消退,所以急需培育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的动力来源。
三、如何努力做到持续恢复?
第一,高度重视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不要对国际经贸环境的改善有太高的期待,虽然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状况相对比较有利,但也注意到包括贸易战、金融摩擦、科技摩擦短期难以缓解甚至还有进一步恶化的情况。(1)出口关税短期内难以全面取消;(2)科技战可能进一步升级;(3)全球经济可能加速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第二,促进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最根本的一个不确定性的来源是疫情防控影响,这些对宏观经济复苏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深刻伤害到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所以加强防控工作仍然要加强科学性,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关系。要坚决杜绝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加大对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
第三,稳供给和扩需求政策双管齐下。关于供给仍然要持续做好主要能源和粮食供给,在全球市场动荡的情况下,能够为宏观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保障电力供应,避免拉闸限电,是回复经济的重要基础。总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解决好“六稳六保”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
第四,重点关注就业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就业问题,虽然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处在下降通道,但年轻人失业率仍然接近20%,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年轻人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还会造成一些社会稳定的问题。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各位嘉宾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开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指出7月份从消费、从投资、从价格水平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一个明显回落的过程,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疑虑。但更重要的是要解释清楚,目前这些数据回落的性质是什么?根源是什么?以及这些回落的趋势是一种短期现象还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
他认为从目前消费回落、投资增速回落来看,内需不足的问题处在新的一个阶段。导致内需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核心因素依然是疫情;第二个超预期的变化是高温因素;第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深度调整;第四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财政问题比大家想象得要严重,特别是地方财政的困难程度比预期来得猛、来得早;第五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间投资状况不妙。这五大方面叠加在一起,形成了预期进一步减弱的状况。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当前经济遇到的一些下行压力以及因此要推出的一些政策选择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海外需求冲击、疫情反复和当前防疫策略延续的影响、房地产风险的蔓延三方面可能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压力。这种增速的放缓可能会对消费者信心和行为、企业投资产生永久性伤疤。当前几大困局的交织会持续多久,取决于政策纠偏和市场信心恢复程度。
在政策方面,邢自强指出,7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验证了没有V型经济复苏,四季度会不会更好也取决于政策发力。给老百姓直接的扶助,不管是消费券还是其他形式,或者给企业直接的补贴,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房地产现在面临的下行风险,需要未来几个月迅速推出一些国家级别的直接干预政策,以打破当前的恶性循环。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发言主题为“切勿低估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高估宽松政策的空间及效果”,他指出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四类风险:第一,新冠疫情还在,过去三个月在全球再度恶化,明年春季不管是否防疫政策出现变化,经济上都面临非常大的坎。第二,房地产行业面临四个恶性循环,一是断供潮加剧,削弱购房信心,二是地方政府进一步收紧预售款管理政策,进一步恶化房企的现金流,三是房企没有资金买地造成地价下跌,从而造成房价下跌的预期,四是地方政府因为土地销售的暴跌,被迫对体制内员工等进行降薪,削弱购房需求。目前的节点很难打破这些恶性循环。第三,今年财政收入缺口比较大,财政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导致总需求出现螺旋式下降的风险。第四,随着出口屡次超预期,价值国外需求结构的调整,未来出口增速可能减弱。
在政策方面,陆挺认为下半年不仅不存在过度宽松刺激的问题,反而会出现刺激力度不足,应对和处置风险不及时的问题。第一,现在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效果有限。第二,财政方面今年下半年受到制约。第三,专项债方面,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明显作用。除了货币和财政政策之外,今年下半年的政策关键是如何纾困房地产市场,目前来看近期出现大规模货币化棚改的可能性不大。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易峘进一步讨论了7月的数据所体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一,工业数据方面,今年7月工业增长只有一点几,抛开高温导致的民用电力增长,实际工业可能比表观看到的更弱。二,消费数据也比较差,反映出疫情持续性的影响,还有收入下降和预期不稳带来的可选消费收缩。三,投资增速降低,社融数据大幅不及预期,一大块是地产拖累,另一大块是外需走弱的影响。
在政策建议方面,第一,防疫政策需要更清晰的预期,否则实体经济没有办法恢复活力。第二,地产政策,需要更有公信力和更坚决的政策,来阻断金融风险的传导和大家心理上的怀疑。第三,财政政策,要加一些赤字额度,最好以低成本国家信用地方债来弥补财政缺口。第四,货币政策,在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短端利率上升的周期中,的确空间比较小,但长端的五年LPR更加积极的下调可能是非常必要。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从几个方面对经济基本面进行了展望,讨论了政策可能演变的趋势。第一,关于6月份经济转弱态势核心原因,他认为房地产是核心原因。第二,从经济增长来看有几个变量可能会存在与市场预期不一致的地方:一是全球总需求的回落不一定会连累中国出口;二是制造业下半年可能会有很强的复苏;三是关于消费方面不一定很悲观,可能比市场预期要强。第三,房地产政策的角度来看,需要因城施策,适当的放开一些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的限贷限购政策,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中央资金如何安排以支持地方政府值得关注。第四,财政方面,可以调动明年的资源专项债,在限额之内尽量的把这个收支缺口弥补上,实现财政的稳健。第五,货币政策,现在面临较大的困境,在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下,整个短端流动性过于充裕,中长期来看,金融稳定也在积累大量的问题。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