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晚睡”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哦 ·
本文作者 | 晚睡
前几天重看了一遍《过把瘾》,发现30年过去了,这依旧是一部神剧。

《过把瘾》的导演是赵宝刚——没错,就是那个后来导出《青春斗》,还到处夸爽子演技炸裂的赵导,算是亲身示范了什么叫“晚节不保”。

90年代的赵导正值创作巅峰期,作品有《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等热播剧,并两次获得了飞天奖。
《过把瘾》是赵导第一次尝试言情剧,这部戏的成功令他更加明确了日后的创作道路,直奔言情戏方向而去。
1996年导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000年导出了《永不瞑目》,2001年导出了《像雾像雨又像风》。
剧本糅合了王朔的三部小说,《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改编而成,其中《过把瘾就死》是主体,另外两部小说只动用了部分情节。
当时王朔正当红,将他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时尚潮流,拍一部红一部。
王朔早期为了快速出名(赚钱)写了不少言情小说,也为不少影视剧做过编剧,后期得道升仙后深以这段历史为耻,自己看见荧幕上的署名都恶心。
导演和剧本都很强,两位主演也选得恰到好处。
男主方言的扮演者是王志文,那时的他刚刚因为《皇城根》而走红,这个精瘦的男人身上有一种放纵不羁的酷劲,说不清哪里好看,就是那么招人迷恋。

他的班主任齐士龙站在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评价,说“王志文身上有一种豪气,一种难以言表的不恭,一种逆向生长的力量。”
王志文是典型的天赋型演员,尽管他自己可能并不同意这个评价,但他的演技几乎没有青涩期这个也是公认的。即使在很年轻的时候,他的演技也非常轻松自然,极为贴合人物。

更别说台词了,是中国演员的天花板,他若自认台词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
王志文凭借方言这个角色荣获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女主杜梅的扮演者是刚从中戏毕业一年的江珊,她的长相极为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审美,有一种山口百惠似的清纯和娇憨。

她的五官并不完美,眼睛不够双,牙齿不够齐,但组合在一起,极具魅力,回眸一笑,更是令人心跳加快。

1992年首播后,她在剧中的大波浪造型风靡一时,被称为“杜梅头”,深受广大女性喜爱,在理发店指名道姓就要做这个发型。

26岁的王志文和25岁的江珊通过这部戏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荧幕情侣。对了,主题曲《糊涂的爱》也是他俩唱的,江珊在成为一名演员之前还做过歌手,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他们俩红到什么程度?走在大街上被围追堵截回不了家的程度。1993年《我爱我家》开拍,导演英达还将风头正盛的他俩请来客串了一集,演了一对精神病。


《过把瘾》只有8集,剧情非常紧凑,绝不拖泥带水,换到现在能兑水凑成40集。
为什么我会把它叫做神剧呢,因为即使过去了30年,这对夫妻的相处方式依然是中国式婚姻中最常见的形态。
比如婚后这一段,杜梅在大街上看见方言和自己闺蜜有说有笑,马上在心里打翻了醋坛子,等晚上方言回家,看见她一个人黑着灯躺在床上。

方言吓了一跳,杜梅马上醋溜溜地说,“怎么,嫌我碍事了?”

方言问:“又怎么了?”这个“又”字就很灵性,不是关心,而是透露出对女人再次陷入情绪化的不以为然。
杜梅不耐烦地翻身,抱着布娃娃,苦着脸说,“别理我烦死了……”

方言开头还想哄哄杜梅,“好好,那饭总得吃吧。”
杜梅恶狠狠地说,“吃吃,就知道吃,早晚得撑死。”
方言有点烦,提高了嗓音,“又中什么邪了?”
杜梅把布娃娃捂在头上,表示“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方言彻底怒了,站起身走开,“有话说在明处,我又不是你的出气筒,上了一天班了已经累了,回来还得看你的脸色,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看杜梅始终在床上一动不动,方言问了两句,“你真不去吃饭啊”,便自己径直出门走了。

门一关,杜梅马上翻过身,一脸哀怨地望向门的方向。

其实杜梅想要的,就是方言多哄她几句,她那颗敏感的心被方言和别的女生在一起的笑容搅合得连七八糟。
她一直很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爱,总是想寻找各种证明,偏偏方言又是一个不爱表达的性格,让她经常处于忐忑不安的境地。
可是她就是不能,也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她只会用喜怒无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来刺探方言。
方言怎么可能看透她的心呢,只觉得她真是无理取闹,无法理喻。被逼急了,干脆采取冷淡和疏离的策略,躲避她的纠缠。
两个人看似在交流,实际上没有一句话是有效沟通,全部都是无效沟通。
杜梅结婚之前给方言的印象是清新、有朝气,率真、大方,敢爱敢恨,“毫无一些姑娘的扭怩、斤斤计较。”可就在领证当天,方言就领教了杜梅的喜怒无常。

方言开了句玩笑,杜梅非说方言是后悔了,找茬说,“我不想留下话把儿,好象我逼着你结婚似的。”

杜梅很爱方言,会生活,勤快能干,具备好老婆的一切品质,但她莫名的情绪化,一吵架就离家出走,寻死觅活,“口口声声去买菜刀抹脖子”,动不动就质疑方言不爱自己,总是把两个人之间的小分歧闹成大战争不可。
杜梅很清楚这样一次次闹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她问方言:“我老这么闹,你不烦我吧?”然后方言掏心窝子推诚置腹和她沟通,说的好好的,“不再犯了,但好了没两天,又犯了。”
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头,然后一定要重复一遍那叫人伤筋动骨的过程。
方言发现她根本就没有自制力,像孩子一样情绪不稳,杜梅自己也承认,“但就是改不了。一点小事就能欢天喜地要么痛哭流涕。”


我在B站刷这部剧,成片的弹幕高呼太真实了,越看越惊心动魄:
“我妈也这么说话”
“婚后的日常生活”
“刚刚这样打了一架,台词都差不多”
“我跟这杜梅脾气一模一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我也是边看边流汗,杜梅真作,但在生活中,谁不是杜梅呢,谁不曾在某一时刻扮演过杜梅呢?
杜梅身上有很多女性的缩影,原生家庭不够幸福,对爱情缺乏信念,却又将人生的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
她没有朋友,与家人关系不睦,生命中只有方言,日盯夜防,死看死守,唯恐婚姻出现任何一点纰漏。
而方言呢,又是最常见的中国男人,说好听点是钢铁直男,说不好听点是巨婴心理,懒,不爱动心思。
心里有爱,嘴上绝对不说,你越黏糊他,他越跑得快,你越要求多,他越觉得你烦。
结果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杜梅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将他抓得更牢。
方言却只觉得窒息,更加想要逃避。
她追、他跑,他插翅难逃,这一对拧巴夫妻,明明很相爱,却一个穷追猛打,一个避重就轻,一个不依不饶,一个牙尖嘴利,最终落得个离婚收场。

当两个人各自离开后,隔远一点距离再去审视对方,才发现爱终究无法在那样逼仄的环境中生存。
王朔真是神人,他挖掘本质,穷尽人性,写出了一种中国式婚姻的标准范本。
哪个中国丈夫不曾抱怨过自己的老婆作,但谁懂得作女的痛?太多女人都处于爱不满的状态,饿极了的人,怎么能不嚷嚷着要吃的。
正如主题歌所唱,“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我们总是摸索着相爱,糊涂地相处,互不理解,伤痕累累。
即使过去了30年,这部剧依旧可以吊打大部分国产剧。强烈推荐剧荒的朋友去看,绝对会有惊喜。
因为它非常真实而残酷地再现了生活的隐秘一角,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身上未曾发现或无法对抗的缺陷。
我们能从中看到婚姻的枯燥与残酷,看到爱情的难以保鲜,但是又被剧中人拙于口,藏于心的情意感动,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爱情的风风雨雨之中。
它让我们警醒,却又不泯灭希望。
真好。
★ 咨询邮箱,欢迎讲述你的故事: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你的爱怎么了》。
往 期 推 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