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造就了傅潇霄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缘分,从此开始了互相成就的10余年。为什么她能拿着全额奖学金赴英留学?如何从0到1创办海外大学中国中心?中国国际化学校有着什么样的人才缺口?
今天国际学校在线有幸邀请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创始主任傅潇霄女士为我们分享她的精彩人生和真知灼见。
傅潇霄女士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创始主任
文、编 | Chelsea
01
国际学校在线
全额奖学金赴英留学
乔布斯曾在其斯坦福大学经典演讲中说过:“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在未来串成一条线”,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创始主任傅潇霄女士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就是这句话的完美体现。
和如今很多留学生不同的是,本科毕业后,傅潇霄没有选择立即出国,而是决定踏入社会,在中国一所高校中沉淀自己。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她被破格晋升了讲师,在省级的讲课比赛中也获得了荣誉。不久后,傅潇霄获得在澳门卫视的工作机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不俗的工作经历,她受到了后来硕士就读的英国大学青睐,获全额奖学金前往英国留学。
02
国际学校在线
英国硕士时间短、但不轻松
根据2021年公开数据,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已超过14万,5年间暴增56%。由于英国硕士项目通常只有一年,因此近些年来大量英国海归回国就业成了热议的话题。
对此,傅潇霄直言英国硕士时间短,但教学严谨、含金量很高。“我们中国高校传统的硕士至少是2-3年的项目,相比之下,英国硕士一年学制是相对而言短了,但是这不代表教育质量就差了。相反,在英国的一年,学业非常紧张”。
傅潇霄认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英国大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和未来工作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傅潇霄也注意到中国就业市场上存在不少郁郁不得志的英国海归:“20年前留学人数比较少,学成归国的精英们如今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了领军人物,现在海归越来越多,学历也随之通货膨胀。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还是有很多留学生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对于正在英国或是即将前往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作为学长的傅潇霄也给出了她的建议。
注意身体
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在英国的留学生务必保护好自己。因为英国防疫措施和中国不一样,在外留学要注意人身安全和保重身体。
学业第一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前往英国留学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了父母的管束难免会有种想要放飞自我的感觉。但是无论如何,去英国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旅游或是玩耍,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在保证能够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能够提供的各种社团、课外/公益/社区活动、实习机会。一年的时间太快了,我们需要最大化利用留学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哪怕是志愿者活动对未来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目前的确存在归国的留学生能力和简历不太匹配,导致近些年来用人单位质疑一年制的硕士学习是否没有打好基础。对于留学生而言,虽然有了海外的学位,但这并不代表能够适应国内的工作。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雇主对人才的需求,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才不会陷入海归变“海待”的窘境。
03
国际学校在线
与曼彻斯特大学互相成就的十年
“机会是留给厚积薄发的人的”,谈及与曼彻斯特大学的结缘,傅潇霄笑着说道。
先后就职于澳门卫视,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傅潇霄凭借多年国内与国外媒体和商学院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结识了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事务执行官Nigel Banister。
“当时Banister先生正在上海寻找一个员工能够把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优秀的项目引入到中国,所以和他喝了一杯咖啡,听他讲述未来的愿景”。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她确实是在与这位资深的跨界CEO喝了杯咖啡后,就受到了英国校方在上海创办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中心的邀请。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外人看来,当时傅潇霄已经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创办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中心,将一切从头开始。但是不畏挑战的她还是毅然辞去了不错的工作,从零开始。“一张白纸反而更好做画”,傅潇霄如此评价当时创业的决定。
创业初期,傅潇霄身兼数职。大至战略规划、市场调研、寻找合作伙伴,小到租办公室,招募团队,都得亲力亲为。从最初恒隆广场的一间办公室到现在上海热门商圈的一层楼,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就像是傅潇霄的孩子一样,一手带大。
如今受到全球疫情影响,不少大学纷纷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授课。但是早在10多年前,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就已经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授课,使海外中心可以享有与英国本部一样的资源。为了方便在职人员的工作需要,学员可以选择在商学院任何国际中心参加面授课程,并在达到所有毕业要求后颁发与在英全日制MBA完全一致的学位证书。
傅潇霄透露,教育理念比较超前的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项目在当时中国的推进可谓是困难重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当时的国内还非常新颖,有学员会好奇为什么我们要花时间自学,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还没教课学生就要交作业。其实老师是希望大家能够带着问题到课堂,把理论的知识活学活用,直接运用到公司中解决问题”,因此中心最初启动的时候,傅潇霄需要花大量时间给学员和合作伙伴解释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虽然有过迷茫和疲惫,但是她说:“最初的确是非常艰辛,但是我始终保持着一种信念,每天对工作都充满了斗志和激情。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座座曾经觉得不可翻越的山脉都已经在身后,留下的都是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面对困境,傅潇霄就像是大洋中的小舟,迎难而上,激流勇进。辛勤的付出和顽强的韧性也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从第一期的23名全球在职MBA项目学员,到如今累计2000多名学员及毕业生,十年磨一剑,她将中国中心迅速打造成国内一流、商界知名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典范。
2011年曼彻斯特商学院全球在职MBA项目首次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十大MBA项目",接下来又获得“中国教育产业突出贡献奖”, “最具变革力商学院”,美通社中国“最佳传播奖”,是近年来荣获这些奖项的唯一一所国外商学院。傅潇霄也两度获得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授予的“中国商科教育领航人物”大奖以及腾讯教育“最具变革力商学院院长”、“大本钟海归十大杰出青年奖”上海日报“女性领导力”奖
所有的荣誉,都离不开傅潇霄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坚持和耕耘,她成就了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如今的辉煌,中国中心也成就一位优秀的国际教育专家。
04
国际学校在线
中国国际化学校教育领导力人才缺口较大
2008年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中心创建之初,傅潇霄就立志要把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带到中国,为中国地区的个人及公司提供最高质量的商业管理课程及培训,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在与不少国际化学校校长交流的过程中,傅潇霄了解到在华国际化学校对于师资培养和教学管理有着巨大需求。看到了国际化学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了惠及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及未来领袖,曼彻斯特大学开发了教育领导力的硕士项目,采用高度灵活的授课模式,通过线上授课+学术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教育管理者和有远见的行业领军人。
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学院之一,在2021年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教育专业高居全英第6位,全球第31位。有着雄厚师资力量的曼彻斯特大学教育领导力实践在职硕士项目,邀请教育领导力、教育管理及学校效能领域的权威学者讲授课程,并由知名高级教育领域专家定期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学员可从中获得经验性指导,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
2021年2月,中国中心为曼彻斯特大学教育领导力实践在职硕士项目举行了第一届亚洲区新生欢迎仪式。学员们来自教育行业不同领域,包括国际学校,高等院校,留学中介,教育培训等,平均入学年龄为36岁,拥有平均13年的工作阅历,服务于包括英中贸易协会,上海协和双语学校,威雅公学,美达菲中学,黄冈中学,SKEMA商学院,上海中学,新东方教育等教育机构。2021年9月,该项目荣获曼彻斯特大学人文学院2020/21年度杰出教学及学生体验系列奖项中的最佳课程奖。“首届学生非常优秀,我们也很欣慰在去年升级了中国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2020年秋,全新升级的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坐落于上海的另一地标性建筑——尚嘉中心。升级后的中国中心拥有设施一流,配置齐全的教室,采用了更高科技的多媒体工作室,配备顶级的电子音响系统,交互式智能电子屏,实现英国线上教学与上海线下工作坊实时互动。此外,供学生使用的讨论室,学生休息区和员工区域也在设计上结合了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本土元素,让学生在上海也能感受到英国学校的氛围。
作为英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以社会责任为核心战略目标的高校,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会有大量的机会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正如其校训所言:Knowledge,Wisdom,Humanity,曼彻斯特大学主张学生拥有人文精神,回馈社会。中国中心也传承了曼彻斯特大学的社会责任理念,每年举办社会责任论坛,建立社会责任公益月,鼓励学员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教育领导力项目的引入也将助力于曼大中国中心公益活动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教育和慈善事业。
傅潇霄与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员工一同参与一年一度的“曼城日” – 爱心跑活动
05
国际学校在线
助力民间外交
考虑到混合式教学的学员和全日制授课体验不同,傅潇霄为校友们提供了一系列增值服务。目前在大中华地区,曼彻斯特大学有接近40,000名校友;即便是中国中心,通过十几年的积累也有2000多名职场精英校友。通过组建不同的行业俱乐部,傅潇霄帮助校友们拓展人脉,在各行各业一起交流进步。
与此同时,始终在打磨教育产品,创新教育理念的傅潇霄并没有停留于此。2017年,傅潇霄创办了民间外交平台 “曼享汇”,并于当年12月在中英两国外交官,企业家,艺术家和资深校友的见证下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作为海归的一员同时也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常务理事,傅潇霄认为每一位归国学子都应该有一份使命和责任讲好中国故事,发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曼享汇”的成立顺应中英两国交流发展的大潮,联结相关政府组织与机构, 旨在汇集艺术科技精英,搭建民间外交平台。曼享汇不仅服务于曼彻斯特大学的校友,也欢迎所有留英和其他国家的归国学子一起加入,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中国精神。“正如习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所说,留学生群体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民间外交的生力军。我希望曼享汇能够成为汇聚留学生的平台,形成一股强大的民间外交力量”,傅潇霄坚定地说道。
2017年民间外交平台 “曼享汇”在上海揭幕
06
国际学校在线
结语
曼彻斯特大学早早拆掉了封闭式校园的围墙,通过科技的支撑,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打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汇集了五湖四海的学生,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已经迈入第14个年头的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已经成为了众多高校国际化办学和混合式教学的蓝本,对于未来,傅潇霄希望中国中心能够继续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人才,促进中英两国在教育、文化、商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创中英两国更美好的未来。
不转公而转外籍,这所民办国际化学校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2022-07-11
第一代“鸡娃”们成年了,他们过得如何?人生画卷怎样展开?
2022-07-11
北大教授刘云杉: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反思
2022-07-1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