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邵阳学院花费近20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分别就职于理科、工科等不同方向的二级学院,引发巨大争议。
对此,该校多名二级学院院长向媒体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01
国际学校在线
高校花近20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
近日,湖南省邵阳学院发布的《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引发关注。根据这份公示,拟对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博士22名、同类型博士引进1名,按照相关文件落实相关待遇。
每名博士生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合计84.4万元。据上述公示,22名博士加上1名外校引进博士的待遇需花费近2000万元。
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02
国际学校在线
公示发布后,引发网友接连质疑
名单公示后,不少网友认为,这种“深造”水分多。
公示名单显示,前述23名博士统一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却分别就职于该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等多个“专业不对口”的二级学院;
此外,这批博士的就读时间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相比国内高校主流的博士“四年学制”大为“缩水”,且亚当森大学并非当地名校,哲学专业也很一般。不少网友认为,邵阳学院此举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该校博士教师比例。况且亚当森大学曾出现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
对此,7月19日,邵阳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表示,学校内部老师对此深造模式也有争议;这是学校层面的决定,个人不便表态。
对于邵阳学院的做法,不少网友对此猜测,邵阳学院此次招录23个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为了迅速达到教育国际化办学要求,才一次引进大数量的“外国高校博士毕业生”。
03
国际学校在线
申博产业链
曾在菲律宾读博,并从事菲律宾留学咨询的赵林(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中国市场是菲律宾留学中介的主战场,在菲律宾读博已经是很成熟的产业链了。

他提到,个人的留学申请因为流程太复杂、成本高的缘故并不太多,大部分来菲读博的都是高校在职老师。但是他们的英语普遍不太好,中介或者招生代理也好,就抓到了商机。
网络上确实有不少菲律宾留学机构打出了“毕业较容易” “暂无语言要求” “学制低至两年”的广告语,并列举出菲律宾留学的种种优势,比如“大部分院校不需要发核心期刊”。
截图来源:百度
在申请列表中,菲律宾申博的费用从7万元到13万元不等,其中亚当森大学价格最高,为13万元。
一家主营东南亚留学的中介公司员工小张也表示,申请菲律宾大部分院校博士不需要提供语言成绩,只需要提供硕士毕业证书、成绩单、无犯罪记录等证明。
对于个人申请菲律宾博士,通常中介会提供两种服务:
1
申请下“offer”,收费在3万元左右,学生还需单独支付菲律宾高校学费等约6万元
2
全程服务项目,收费在14万元左右,包含申请、入学后辅导作业和论文等
他介绍,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博士是比较“水”的。“这个‘水’是说好毕业,比如亚当森大学的教育学,也不要求发表文章,写毕业论文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疫情也成了不少人选择菲律宾读博的“权宜之计”。自2020年疫情开始,菲律宾不少高校选择对留学生网络授课。“说投机倒把也好,说利用红利的心态也罢,他们有了不用出国、以最低成本读个博的途径。”赵林说。
04
国际学校在线
引进博士屡碰壁,内部选派教师赴菲读博是急功近利吗?
据新京报,邵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介绍,此前,该校在对外引进博士的招聘中屡屡“碰壁”,即使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为此,2019年,学校统一在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
2019年6月,该校20多名教师前往菲律宾,在亚当森大学攻读博士。“这些教师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他们就陆续回国了。之后,是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
据悉,邵阳学院并不是个案。批量引进菲律宾博士的背后,相关高校对国内教育评价体系的“生搬硬套”也是原因。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于2020年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显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文科单科类)要求,申请单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45%。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文科单科类)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而据邵阳学院官网2021年4月25日更新的师资概况介绍,学校有专任教师147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206人,其中博士452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的1002人。
据湖南省教育厅官网公示信息,2017年,邵阳学院被列入拟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三批名单中。
国家对于博士占比数量有量化指标,基于量化指标,学校会做出前述“批量引进”的举动。从教师个人角度,有博士学位和没博士学位的差别也很大,这对于教师以后评高级职称、评教授和拿项目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05
国际学校在线
各方评价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前述现象,反映出部分学校的急功近利,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当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存在一些漏洞。确实存在一些学校,把洋博士、洋学历和洋学籍看得高于国内,而不去实地考察它的质量、它的水平。这样的学校不止邵阳学院,也不止一两所学校。事实上,教育部曾出台过相关文件,要求不能对洋学历和国内学历分高低彼此,但可能没有落实到地方每所高校。
邵阳学院引进菲律宾博士,它的源头和起点也并非当下。类似的操作是和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的高校)签订协议,给他们一笔钱,然后把自己的老师派过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把学位证拿回来。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是缺少严格的学术评价的,也可能存在“放水”的现象。
这和当下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大趋势是不吻合、不适应的,对于这种现象,还是应该依据学术的逻辑和规则进行规范和管理。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表面上看,这是高校办学追名逐利,而从深层次看,这是管理、评价高校的体系机制,客观上刺激了学校办学功利化。提高教师中的博士学位比例,除了为更名成大学、申请硕士点、建设一流学科等创造条件,如在职教师获得的是国外大学博士学位,也可提高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的比例,进而提高大学的国际排名,可谓“一举多得”。可见,这个看起来不划算的项目,并非如一些网友所说的花这么多钱引进“水博士”是亏本的买卖。
回到这件事的本质上,我国必须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以引导高校安于自身定位,聚焦提升办学质量。尤其在管理改革方面,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现代治理,比如应提高对高校的生均经费拨款,减少按学校身份拨款。在评价改革方面,也要淡化对高校的行政评价,推进专业评价,破除高校存在的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评价问题。 
王天定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对于邵阳学院的事情,有关方面需要切实介入调查,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涉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所谓的“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不是学历注水的理由,更不是弄虚作假的借口。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需要调整一下管理思路,从根本上减少各种评估活动,对确有必要的评估,不妨细化优化评估指标,鼓励高校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领域的申报、评估、考核都需要回归办学初心,走真正提高培养质量的办学道路。
评论员
光明网
尽管邵阳学院此举并不妥当,其引进的博士水平也有待考证,但对包括邵阳学院在内的一众普通高校而言,如何发展和生存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呼吁教育资源、资金向此类普通高校倾斜,让普通高校获得帮扶机会和发展,这确为常态解决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因为资金、政策的倾斜,也需要看高校的资质和能力。这就导致了普通高校陷入恶性循环——实力不足引进不到人才,人才不足无法提升实力,实力不足难以获得资金和政策优待。
如果不唯学历论来建设高校,意味着邵阳学院等情况类似的高校想要提升教师队伍水平,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此时就不可忽视高校所在地政府的影响。虽然高校是垂直管理的教育机构,但与地方政府也得维持良好的关系,获得必要的支持。相应的,对任何一座城市而言,高校数量和高校名气,同样会成为这座城市对外的名片和招牌。
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会影响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在一定意义上也会影响城市的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通高校只能想方设法走捷径来提升高学历人才数量。来自高校所在地城市的无形压力,同样也会让高校发展喘不过气来。
本文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风声OPINION(凤凰网评论部特约稿件)、光明网和新京报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博实乐海外业务表现抢眼,教育集团出海是否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2-07-19
郗会锁不再担任衡水中学校长职务,曾因儿子被卷入“高考移民”风波
2022-07-19
今年新增7所国际化学校,这个省市国际教育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2022-07-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