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学校在线不完全统计,有38所新建国际化学校预计在今秋开学。其中包括广东的14所学校,这些新增学校呈哪些特点?广东为何连续四年都是新增国际化学校最多的地区?新建校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本文逐一探讨上述问题。
01
国际学校在线
广东今秋新增14所国际化学校
数量领跑全国
据国际学校在线不完全统计,有38所新建国际化学校预计在今秋开学。与2021年相比,国际化学校的增长数量变化不大。其中广东(14所)独树一帜,数量远多于其他地区,连续四年成为新增国际化学校数量最多的地区,占比36.8%;北京(4所)、江苏(4所)、四川(3所)3地相差不大。
其他地区上海、湖北各增加了2所,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增加1所。
以上为不完全统计,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广东2022新增国际化学校呈现怎样的特点?
民办学校为主,外籍学校倍增
从学校类型来看,
民办国际化学校仍为新增国际化学校的主体
。广东新增14所国际化学校,其中民办国际化学校9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公办学校1所。

尽管受制于去年出台的多项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及各地“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等政策,民办义务学校管理趋紧从严,增长速度放缓,但民办国际化学校依然在新建校数量上占有大量比重。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政策和广东省大环境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K12为首选,高中学段依然是新建校“宠儿”
在广东省新建国际化学校中,大多为K12一贯制学校,可见K12一贯制模式越来越受重视。从具体学段来看,高中学段在新增国际化学校中覆盖率最高,这一选择无可厚非,高中是最容易体验国际化的学段。
此外,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层层束缚,高中阶段政策相对宽松,成为新建校的“宠儿”。
集团化办学为新校主体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教育集团办学居主导地位。如维多利亚教育集团旗下深圳丽林维育礼雅学校、天立教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天立国际高中、爱莎教育集团旗下的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广州荔湾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提升成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并培育新的优质学校,创造学校之间有效合作的多种模式。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推广多年的集团化办学需要迎接新的挑战、探索新的可能。
英式老牌学校占有重要地位
广州南沙修仕倍励实验学校为首家落户广州的英国九大公学,英国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前海校区、中山市阿丁莱湾区学校亦承袭英国百年教育积淀。
英式品牌数量在大湾区新建国际化学校乃至全国范围内中独占鳌头,与近年来英国教育在中国大受欢迎有密切关系。英国教育品牌发现了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逐步在中国扩大知名度,纷纷入驻建校。
港澳课程学校齐全,满足家长需求
由于广东省毗邻香港、澳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加多元,如深圳丽林维育礼雅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等新建校,广泛吸纳香港、澳门的主流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内地家长对国际教育的多元需求,也能借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促进粤港澳交流发展,与港澳地区的教育体系实现对接。
02
国际学校在线
广东国际化学校需求旺盛的原因
我们时常听到“北上广深国际化学校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言论,然而以广州、深圳为主的广东省,依然在新建校数量上呈断层式增长。这是为何呢?
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等要求,将支持大湾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2020年12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指出“十四五”期间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为大湾区国际教育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2021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实施《广州市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年确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学(含公、民办)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新增若干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各项重磅政策,都在致力于提升广东省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助力广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经济高速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9466.07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63%,比上年末提高 0.48 个百分点。”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吸纳了大量跨省流动人口,加大了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无论是国家预算,还是居民实际消费,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都持上涨态势。本土学子出国留学意愿强烈,留学归国人员子女数量快速增长。
教育集团化办学 各项资源丰富
早在2020年,广东省在《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中,已提出推进集团化办学,到2022年建百个优质特色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有利于综合考虑资源条件、辐射幅度、保障能力和实际效果等因素,也有利于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对于新建校而言,名校带新校有利于通过品牌效应吸引优秀老师、优秀学生,节省学校发展、打造声誉所需要的沉淀时间。
03
国际学校在线
新建校快速增长背后潜在的问题
教师个人背景多元化,缺乏本土经验
新建校势必吸引大量的教师作为人才储备,大批教师慕名而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汇聚到这座新的省市。这些老师具备出色的学历和国际化教育经历,但也缺乏对新建校当地的了解和认知,比如
1.缺乏在本土学校的长期教学经历;
2.缺乏对当地家庭的了解;
3. 缺乏成熟的协作团队。
崭新的高起点和高薪水,除了能吸引到外来的“新人”,或许也可以吸引北上的优秀校长,但并不构成组建高质量教育团队的全部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除了需要有杰出的领导者,还需要有理念相同、有相当共事经验的教师团队和行政团队。这是新建校亟需解决的难题。
没有教学结果做印证,招生缺少一定的说服力
生源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与往年创建的学校相比,新建校没有教学结果做印证,招生缺少一定的说服力。很多家长出于担心自己成为“小白鼠”的考量,而放弃对学校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梳理学校优势,建立一套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核心理念和特色并非只有校长掌握即可,需要学校内部全体教师学习消化。
例如从宣传上来说,新建民办学校从一开始就要建立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如微信公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都可以开辟自己的阵地,并借此讲好学校的故事。尤其是短视频的传播效应远比其他媒体传播更快。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建立精准社群圈,通过家庭教育讲座为学校圈粉,同时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当然,这些平台也是未来学校遇到危机事件时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就需要学校招聘人才时有意识地寻找具一定新媒体素养的人才。
04
国际学校在线
结语
常有人说国际化学校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北上广深这些高速发展的地区国际化学校市场已趋向饱和,国际化教育很难再有新的起色。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进步,规范化和高质量的国际教育始终被市场需求。
在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家长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向。面对更有质感的需求,国际化教育更应该多维度,多层次地满足现代教育的复合型需求,成为“全能担当”。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园欺凌跳楼重伤,同学亲口承认因为嫉妒
2022-06-27
上海民办初中今起网上报名!一旦被录取不得放弃!这些学校可跨区报名
2022-06-27
又一老牌公学将停办?英国九大公学在华分校现状盘点
2022-06-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