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Kris(K叔)

很高兴遇见你哈~
扫描上方二维码,领取我给你的见面礼:
《副业一年,年入百万;
创业两年,年入千万——强人思维行动落地指南》
ok,领完见面礼,我们继续看我的「考博」故事吧~
大家好,我是K叔。
在我的核心读者群——「Kris的进化圈」里,每一个圈友都有一个固定的福利,那就是向我提问咨询的一年期无限开火权,已经有好多提问的老面孔了,哈哈哈。
你可以通过星球,来对我提问,这是其中的一个回复,是关于我当年在职状态下用2个月考上博士
的内容,相信你可能也有类似的困惑或需求,分享一下:

匿名用户  在知识星球提问:
K叔你好!
我来寻求帮助啦。
自从加入了 K 叔的周记群和学习力以后,非常崇拜 K 叔呀,嗯,其实一直想向 K 叔请教的,一直在犹豫我究竟需要的是哪方面的帮助?如何说清楚?而不是简单的宣泄焦虑。
现在终于有答案啦,于是就迫不及待的颠儿颠儿的来啦。
咳咳,说正题哈。用学习力第一课的话来说,我要成为一个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但拖沓了好几年。今年还在继续,汗...
我一直觉得我焦虑,很重。但又无法真正改变,老跟自己说改变需要契机,但貌似等不来哈。
还耽误了很多工作机会,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终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考试。
喜欢 K 叔的陪伴式学习,看到做到,必须要找到一个优秀的并且自己信服的人才行。当然非 K 叔莫属啦。
嗯,9 月考试,现在 5 月中旬,紧一紧时间还是够用的。但自己,好像总也提不起劲儿开动不了小马达。
想知道 K 叔考博那两个月是如何具体安排的,尤其是工作后的时间如何利用?中间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希望能详尽些,知道这份心路历程,给我作攻略指导。
麻烦 K 叔啦!
⬇️
哈喽,我是K叔,感谢提问哈。
首先感谢信任哈,看到你说的“陪伴式学习”, 如果周记群和课程起到了这种效果,我会非常开心!感谢感谢!
那么,我们直入主题。
说实话,我的考博之路和你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之路很相似,同样拖沓了好几年
我理解,你更想听到的应该是我在准备考博过程中的思考和行动步骤,所以,理论层面我不再多说了,尽可能地还原我当时在考博前后的思想纠结过程,以及痛定思痛努力搞之的过程。
我12年毕业之后,其实就一直在想着考博这件事,可就是提不上日程,每次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把上一年的招生简章拿出来看一看,看到一半就又放回去了。
我这种来来回回拉抽屉的过程,其实是很烦人的,就像是一种自我折磨一样,每年都要定期让自己郁闷一 阵子。
直到过了三年多,我才郑重开始审视这个问题,下定决心思考到底要不要考博。
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我同事的一句话,当时我跟他聊起考博这件事,他刚好也在准备出国的事情,他听了我的纠结,然后说:
“我是觉得,如果有一件事,总是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一旦想起来就觉得非常不爽,那么这件事就值得你好好搞一搞!
我听完之后,醍醐灌顶!
对啊,既然这件事每年都要折磨我一次,为什么我不能好好思考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去为之奋斗呢?
于是,当天晚上回去,等孩子睡着了,就跑去书房,拿出一张纸,做一件事,也是我在《学习力》课程中提到的方法:
左边写下考博的好处,右边写下考博的坏处, 然后分析其价值,作出最后决策。
当然,好处一箩筐,坏处只有一条:可能需要辛苦几个月时间......
我把当时的好处回忆一下,与大家分享:
1、博士学历对于未来国企职业晋升会有很大的优势;
2、考博的过程本身也是对知识的重新梳理和 学习,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考博这个动作本身,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 的过程,因为自己总是对专业水平很“心虚”, 那么我就要通过考博来试验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丧失学习能力了;
4、如果考上了,父母老婆一定非常开心,同事也会对我刮目相看,想起来就觉得自己棒棒哒。
哈哈哈,以上基本上就是我想到的考博好处。 
没错,这个决策过程需要你做一次头脑风暴, 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的第四条,完全是一种虚荣心。
但想来想去,这条虚荣心对于支撑我考博真的很重要,那就要写下来,即使看上去有点浮夸,但至少对于我完成考博的动作有很有帮助的,这就够了。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我微信
免费领取
副业一年,年入百万;
创业两年,年入千万——强人思维行动落地指南》
回到你说的法律职业资格,同样可以从职业规划、专业素养、当然也可以包括虚荣,来去做分析。
我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下一步就是变成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好处,会有哪些地方让你着迷,让你很爽,让你一想起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执行。
写下来,然后贴在你的书桌上,每天激励自己。反正我把自己的手机壁纸都改成了一句话:
考博必过!
是不是有点跃跃欲试了?
别着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或者说,是我们目标管理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的事情则要比刚才的“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要复杂和难熬得多。
因为距离有点远了,我有点忘记当时写下目标之后的时间点了,但是在写完之后至少过了一个多月,我的状态其实并不好。
当然,主观原因还是自己时间管理的不够好,但客观原因是——我实在无法做到让自己下班之后不照顾老婆孩子而跑去复习看书......
一天的时间是死的,上班没办法看书,下班了还要照顾孩子,仅有的复习时间基本上在晚上 10 点-12 点。
尝试了几次 1 点睡觉,可每天早上 6 点多就要起来给老大念书,这种日程表坚持一周还行,坚持一个月以上人就彻底废掉了。
说到底,跃跃欲试的状态变成郁郁寡欢的状态,可能用不了一天就达成了......
那天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复习进度,几乎为零, 实在有点忍不下去了,当天晚上又做了一件事:
继续写好处和坏处......
没错,和一个月前一模一样,其实就是给自己二次打气。
这一次不同的是,我老婆就坐在旁边。
我在书桌前咬牙切齿的定目标,她在旁边冷眼嘲笑我:“怎么又在写那个东西,你就不能下定决定搞定它吗?”
我有点尴尬,但其实心里想的是“如果你们不在家就好了,至少我可以充分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来复习。”
老婆似乎听得见似的,接着说:“这样,给你放两个月假,我和孩子回老家待着,你好好看书。”
我听了之后狂喜,正要感谢,老婆接着说:“别高兴太早,如果考不上,我一辈子鄙视你!”
......老婆这是逼我,考不上,提头来见!”
至此,第一 Part 的打鸡血环节终于结束了!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我微信
免费领取
副业一年,年入百万;
创业两年,年入千万——强人思维行动落地指南》
说的比较散,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要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或者给他赋予足够大的意义;
第二,要评估自己的时间容量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职状态,如果连最起码的复习时间都无法保证,那这件事多半成不了;
第三,打鸡血通常一次不够,多打几次,毕竟人的状态很容易起伏,大多数人全靠鸡血续命。
鸡血打完,我们进入下一环节,执行。
在职复习是一件苦差事,时间是大问题,所以,最佳的复习方式,是利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大的产出,尽可能快速的完成复习任务,得到分数,通过考试。
建议你把复习的总内容与复习的总时间做一个分析比如我:
首先是考试内容,一共三门课,一门英语,另外两门是专业课。
接着是复习时间,只剩下两个月,每天的复习时间是从下午 6 点到晚上 12 点,以及路上每天的通勤时间 1.5 小时。
看上去,平均下来的复习时间有 7.5 个小时,但大家都知道的,这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太过于理想,后来在看自己的考博番茄的时候,大概有效复习时间每天有 3-4 个小时,就已经是超级超级棒呆了。
再然后,就是把你的复习内容分配到每天之 中。
建议以一个月为周期,尽量详细,每天要复习什么内容,一周之后回头看是否完成,是否需要调整目标,是否需要重新打鸡血。 
一个月之后,再制定下个月的详细计划。循环往复搞之。
这里介绍一个时间管理工具——番茄工作法,我当时用的是疯狂番茄,类似的软件很多,可以试试看。
前提是,不管自己在初期用的有多烂,每天的番茄数有多么可怜,都要坚持至少一周,如果你真的不是彻底放弃,在一周之后多少会有一些番茄成果,这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会给我们接下来的复习之路奠定很好的基础。
接着,讲一些复习技巧和策略:
1、复习一定要有侧重,找到自己的短板,找到考试的核心,把时间分配的足够多。
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当时在分析考试内容时,确定了我的最弱项在于专业课的基础部门,包括三门,管理学、计量经济系、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主要靠背临阵磨枪即可,而西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则需要我重新学过,要花大力气。
所以,当时专门抽了一天时间,确定了自己的复习资料,包括两本书以及一套电子版的配套教材,然后我每天的复习场景就是:
抱着一本书,狂抄笔记,看完一章之后拿平板电脑做配套练习题。
核心教材不用多,成人考试通常认真看好一本书就够了。
尽量让自己的复习选择少一些,少即是多,这样反而更加容易专注。
不要担心漏掉什么内容,一本书如果全看完了,即使漏掉了也只是芝麻而已,无足轻重,不伤大雅。
2、要懂得战略性放弃。
比如我的英语,要想全面系统性提高分数,几无可能,或者说时间成本太高,英语的底子还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索性我的英语只是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背单词这一个动作来完成。
所以,那段时间我每天就抱着手机看“扇贝”单词,既利用了通勤时间,同时也不占用我大块的复习时间。
3、要以终为始。
什么意思呢?
还是以我为例,当时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一位博士师兄,要到了这些年的考试题,虽然题目不可能重复,但至少我只是考试的难度和结构,才能有的放矢。
去年的时候,有一个同样是在职的人想考博, 通过我导师联系到我,希望我传授一下经验, 她提到自己最担心会计专业课,问我是怎么复习的。
而我的答案是:我没有复习。
只是从考试前一天开始,把考试的复习参考书目的目录背下来,然后把近一年会计界的大新闻阅读了一遍......
她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给她解释:
从历年的考题来看,会计专业课通常都是大的分析题,而这些分析题通常考验的是我们对于基础框架理论的理解以及对于政策制度的解读能力,再加上这种考试内容很难通过系统化来复习,既然如此,索性从目标出发,考什么我就复习什么,效果会更好。
她听了恍然大悟,觉得有道理。
后来......她依然没考上,因为英语没达线......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考试这件事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感官上觉得什么是重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认真分析。
你明明英语是大问题,却花了大量时间来做其他的事,必然过不了啊!
啊,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算是我的一次考博操作指南,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哈。
最后再提一个小建议:
千万不要待在家里复习!
千万不要待在家里复习!
千万不要待在家里复习!
哈哈哈。
2022年想要实现自我成长,建议先从听这两门课开始:
《人人可复制的自律行动课》《人人可复制的高效学习课》。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以直接购买哈
共计 80节视频 课程,每一节课都是我在自律和学习方面,最精华的经验分享和总结,上线仅 10天 时间,已经累计报名突破2600+人 ,马上就要涨价了,课程好评如潮,很多小伙伴都开启了高效学习工作的状态。
目前,课程原价是299元/门,598元/两门,现在两门课程连报,即可以 2折 的价格购入,只需要 119元。
人数上涨至3000人,将继续涨价10块。
早报名,早学习,早受益,早成长!

作者:Kris(K叔),专栏作家,会计学博士在读,央企总部辞职后开始创业,行动服务平台「一行DoMore」创始人。5年陪孩子阅读500本书、半年拿到10个世界500强Offer、两个月在职状态考取博士、一个月瘦20斤。新书《引爆自律力》当当新书榜第一。个人微信:ursosonice5(如果没回复,应该是忙晕了)
👇
微信
免费领取我的两门爆款课程前6节
🔽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哦~
 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