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企业2022年中报基本已披露,不计算美股医药上市公司,A股和H股两地的上市医药公司大概是570家。
剔除增速最大和最小的5个值以后,570家公司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1.86%,增速中位数为0.9%,医药已经进入业绩寒冬。

01

IVD企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在IVD企业中,九安医疗仍然是增速最快的企业,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已经达到152亿元,截至2022年8月31日,九安医疗的市值为242亿,净利润/市值约为63%,半年赚一大半市值。
当然,也有一些收入负增长的企业,例如华大基因、诺禾致源、九强生物等。这些公司大部分是被疫情影响了传统业务,或去年有新冠相关业务加持而今年新冠相关业务下降导致了负增长。

02

CXO企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CXO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头部公司基本都是两位数增长,而尾部公司开始出现比较多的负增长。其中,泰格医药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较大负增长。
自2019年末开始,泰格医药大量投资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变动相对较大,对于公司净利润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以2021年为例,公司总收入52亿,归母净利润29亿,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达到了18亿,占归母净利润一大半,在产业下行阶段,非经常性损益预计会对利润产生更大影响。

03

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企业指目前仅有几个产品的新上市公司,未将恒瑞医药等公司计入在内。
这些公司目前仍然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因此,仅看营收、利润增速的意义不是很大,更多要考虑其生存问题。除了观察非标信息研发管线外,最适合的就是计算手持现金和费用比值,当然,这个指标只能静态去看,企业可能通过融资、出售管线来获取资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从现金/费用这一静态指标来看,大中小市值的公司皆有现金非常紧张的现象。
现金流最紧张的公司是神州细胞、贝达药业、特宝生物、复宏汉霖-B和开拓药业-B、东曜药业-B和迈博药业-B,静态来看,其手持现金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半年的费用消耗。
其中,贝达药业和复宏汉霖-B收入达到10亿级别,复宏汉霖通过发展生物类似药等产品差不多已从biotech成为biopharma了;贝达药业、特宝生物则已实现盈利,还能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获取资金;而神州细胞也有几亿收入,节衣缩食的话还能维持更长时间;相比之下,东耀药业和迈博药业两大公司未来一年现金流将更紧张。
迪哲医药和百奥泰的比值分别是0.46和0.51,但这两家公司都有较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理财较多,实质上仍有较多的资金。
除此之外,基石药业-B、永泰生物-B和科济药业-B三大公司也存在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此前还有传闻称基石药业正在寻求被收购;永泰生物-B和科济药业-B两大公司的产品距离开始商业化仍有较长时间。
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公司若不能通过融资、出售管线等方式盘活资金,以维持研发、销售,预计很快就会弹尽粮绝,而同质化产品对于资金雄厚的药企来说又不具备性价比,部分企业只能随着时间而逐渐价值毁灭,这也是部分港股创新药企业出现净资产低于市值的原因。

04

其他较为亮眼的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超百亿的公司里面,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超过30%的公司较少,以消费类的公司为主。
其中,万泰生物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卖了去年全年的HPV疫苗,远超市场预期;而华兰疫苗则是因为南方在上半年爆发了流感,按照以往经验,流感疫苗公司在上半年的收入一般会偏低甚至亏损,下半年才会回升。

05

部分业绩较差的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市值大于百亿、营收超5亿,但营收利润降幅都超过20%的公司有9家。
其中,恒瑞医药、甘李药业有受到集采影响;康希诺、英科医疗则是在新冠疫情受益后回归常态;君实生物的商业化仍然路漫漫,但君实生物的主要预期已经由肿瘤创新药转向为新冠口服药,因此市场对于其销售情况的关注度可能也不会太高。
继在瑞士裁员1400人后,近日,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表示,计划未来将关闭位于北卡罗莱纳州威尔逊市山德士仿制药工厂,理由是无法充分利用美国工厂的产能
据公开数据统计,该工厂目前有246名员工,主要在美国与加拿大从事药物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的销售工作。而就在8月下旬,诺华宣布要完全剥离旗下制药部门山德士,将在瑞士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上市,并在美国实施美国预托证券 (ADR) 计划而诺华本身也将专注于创新药物
谈到山德士,诺华之前曾试图将其仿制药部门分批出售给印度的Aurobindo Pharma,但是在2020年4月,诺华公司官网宣布终止交易,原因是该决定未在预期的时间计划内获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批准。
除了生产基地,诺华还在关闭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额外办公空间。
裁员、重组,诺华近期动作不断
今年以来诺华曾发生过数件大事,先是于4月初传出了将大裁员的消息;之后诺华还将制药和肿瘤两个业务部门整合为一个创新药物部门,同时将技术运营、客户和技术部门进行合并。
据业内人士透露,诺华通过此次架构调整,预计到2024年,每年都能节省将近10亿美元。该公司发言人6月对媒体表示,此举旨在使诺华成为“更精简”的制药商
此外近期诺华还宣布了未来将在瑞士裁减1400个职位,其中约一半将是领导和管理职位。这一轮削减集中在瑞士。瑞士的裁员可能要到2023年夏天才会生效。
据诺华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盈利和销售额均有所下降。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129.6亿美元降至127.8亿美元。核心营业利润从上年同期的43.5亿美元降至42.7亿美元。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8.9亿美元降至16.9亿美元
9月12日,诺华宣布将在包括原料药和药物产品开发的下一代生物疗法上投资3亿美元,涉及瑞士、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的工厂。诺华还将在瑞士巴塞尔的诺华圣约翰园区投资1亿美元建立一个生物制剂中心,补充现有的NIBR生物制剂中心。
过去一年内,已裁员近4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内,已有60家以上欧美医药生物公司宣布裁员,其中不乏默沙东、葛兰素、赛诺菲、诺华等耳熟能详的大型跨国药企,也有一些新兴的强势医药产业公司,像Acadia Healthcare、Brookdale、ALERIS等也进行了上万人的裁员。
值得注意的是,仅8月份就有10家企业裁员,其中Aeglea BioTherapeutics包括CEO在内,裁掉了25%人员;MacroGenics新药研发导致了7名病患死亡,最终裁员15%;Nektar Therapeutics、SPRO、Imara、ZEAL等公司均裁掉了70%以上的人员。
以下是根据FierceBiotech统计的2022年至8月份,生物技术公司的裁员情况:
国内药企也同样如此,过去一年内有116家药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人数近4万
来源:医药魔方Info、米墨药事官,转载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属于原平台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