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对近期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一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日在其个人认证微博发文称,出现当前这种严峻疫情形势,主要有周边环境和变异病毒两方面原因。
综合《北京青年报》、武汉极目新闻报道,8日,中国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33例。
9日,贵州贵阳一处核酸采样点,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图片来源:中新社)
西太平洋已成为全球第五轮疫情中心
吴尊友表示,近期,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每日报告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在千例以上的严峻形势,已经持续约一个月。海南严重疫情刚刚趋于控制,西藏疫情仍在处于高位,其他省份又陆续出现疫情。新报告疫情的省份,一发现,感染者人数就是几十例,甚至上百例。
为何出现如此局面?吴尊友介绍,西太平洋已成为全球第五轮疫情中心。在过去新冠肺炎疫情的四波流行中,除第二波起源于印度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以东南亚区域最为严重外,其他三波流行都是以美洲和欧洲区域为疫情中心,无论发病数和死亡数,这两个区域合计都超过全球一半以上。而目前还处在流行高位的全球第五波新冠疫情,风暴中心却转移到西太平洋区域。
“中国作为西太平洋区域的一个成员国,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严重疫情的影响,给中国造成了‘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这是造成中国近期严峻疫情形势的主要外围原因。”吴尊友表示。
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种 保护效果优于单纯疫苗接种
为何西太平洋区域成为全球第五波疫情中心?吴尊友表示,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权威解释。
有两种多数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解读。一是欧美多数国家已经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检测力度减弱,或者报告数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欧美国家疫情不严重的假象。二是欧美国家在先前的四波新冠疫情流行中,相当比例的人发生了自然感染,特别是第四波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造成了人群中很大比例的人感染。
这种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种,产生的人群保护效果,比单纯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效果要好。而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前几波疫情流行时,自然感染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主要是依靠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变异毒株隐匿性传播增加防控难度
此外,吴尊友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隐匿性传播更为常见,也为防控增加了难度。
对于隐匿性传播,吴尊友认为,我们对隐匿性传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不清楚隐匿性传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但凡查不到源头的感染,都可以归结于“隐匿性传播”。
他指出,前一段时间,全球知名华裔医学科学家何大一教授报告了新冠病例“治愈”后复阳并造成传播的现象。何大一报告了十例新冠感染者,在连续服用辉瑞公司新冠特效药5天(治疗的标准疗程为5天),治疗第4天症状消失,并随后在第5天、第7天连续两次采样检测,核酸均为阴性。病人治愈“康复”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观察,而是继续每天采样检测核酸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他发现,其中3人在停药出现连续核酸阴性后,又出现了核酸阳性,而且还传染给了家庭其他成员。
在今年年初北京冬奥会期间,也发现类似情况。在连续十多天的每日核酸检测中,多个感染者每人出现了连续3到5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间隔出现的现象。吴尊友表示,“如果这些感染者不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假设特别巧合,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些人就赶上阴性那天去做核酸检测,而阳性那天都没有去做核酸检测,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记录全都是阴性,由他们在阳性那天造成传播的感染者,也就成了隐匿性传播。”
“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冠感染者中部分人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目前还不清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种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在隐匿性传播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给新冠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吴尊友表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