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必须经历的四个周期
曾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人这一辈子,都会经历4个不同的经济周期:
第一个,基钦周期(库存周期),周期时间3-4年。
当经济繁荣时,企业预期向好,会主动增加库存。但当生产到一定阶段,供过于求,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库存会被动增加。为了降低成本,企业会减少生产,甩卖产品来减少库存,这时,一般也面临经济萧条。随着产品价格下跌、供给下降,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人们又开始更多消费,库存减少,经济开始复苏,进入新一轮的库存周期。
第二个,朱格拉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周期时间8-10年。
当企业设备老化,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时,企业的投资会增加,也会推动社会的产出增加,并进一步推动经济走向繁荣。而当企业的设备更新结束,企业减少投资,社会的产出也由此下降,这时,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甚至进一步下滑。因此,不少人会根据企业采购了什么设备,根据设备更新的频率,来判断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周期时间大概为20年。
在房地产周期上升阶段初期,有市场需求,住房空置率开始下降,房价稳定;当房地产市场进入更快的上行之后,需求更加旺盛,住房空置率进一步下降,房价加速上涨,也会刺激更多人建房。
但当房子供给太多,空置率开始上升,房地产投资也会萎缩;随着房地产成交继续减少,空置率会继续上升,房价进一步下降,房地产陷入低迷。之后,新需求出现,新一轮的周期又开始。
第四个,康波周期(技术革命周期),周期时间40-60年,一轮技术革命的时间。
新技术的出现,会促使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总财富因此增加。但市场经济的自由流动,会让一部分人优先掌握新技术,形成头部效应。之后,通过调整分配方式,将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总财富逐渐普惠给所有人。并随着又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新的周期再次开启。
事实上,任何一个周期,一定会来,也一定会走,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周期中藏着挑战,周期中也藏着机会。
在起起落落的周期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有必要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身处周期之中,做哪些事情又是对的?
穿越周期之道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在《原则》一书中,达利欧说过:“未来的时代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时代完全不同,但与过去上的许多时代有着相似之处。”
回顾过去的时代,能够发现,那些能够穿越周期,脱颖而出的伟大企业和企业家,身上都具备着一些共性。
美国的崛起是可口可乐、迪士尼、乔布斯等一批企业和企业家的坚持,日本“经济奇迹”时代是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等“经营四圣”的思想哲学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那么,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群企业和企业家呢?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企业成功的方式称得上多种多样,很多企业其实是因为在某个历史节点上恰好遇到了某个机遇而成功的。
比如,20世纪90年代,外企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那些依托外企、与外企合作的公司也迎来了发展;再比如,21世纪初,依托煤炭资源崛起的煤老板们;亦或者一些依托人口红利,靠低成本人工获得生存的加工企业。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企业长久的经营之道。
因为在经济火热时期,是分不出来谁是企业家、谁是生意人、谁是商人,周期上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赚钱。但一旦来到周期下行阶段,就会发现大多数凭借运气赚到钱的人和公司也会倒在这个阶段,很难进入到一个新周期。
再好的时代也有人破产,再坏的时代也有人赚钱。
实际上,真正决定一家企业成功的要素,还是要回归企业的本质——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创造价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企业家是有传承的,从近代的张謇到荣毅仁老先生,再到现在的诸多企业家,每个时代的企业家,都在各自的时代,创造了时代所需的价值,凝聚出独特的企业家精神。
在这里,笔者特别想分享一下荣毅仁老先生的故事给大家:
1949年战火蔓延至上海,荣毅仁一家选择了留下,建设新中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与一些商人打着发国难财算盘不同,荣毅仁带头捐献了12架飞机和大量军用货资,当时国家参与作战的飞机总数300架都不到;之后,在企业发展迅猛时期,荣毅仁更是选择支持公私合营政策,主动将企业合并。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邀请五位工商巨子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座谈吃火锅。期间,邓小平着重对荣毅仁提出希望,要他“出山”来从事祖国经济建设,围绕开放、创汇或主持某一方面的工作,闯出一条新路来。
荣毅仁就此接下了牵头办实体,搞对外开放窗口的重任。
深知当时的中国缺实业,但更缺钱;因此,在国家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帮助国内企业发展,这也就是后来的“中信”。
依靠着中信的债券业务,国内很多企业和工厂不用担心资金短缺,或者贷不到款。
随后中信先后开拓了租赁业务,成为第一家对海外直接投资、第一家在海外收购商业银行、第一家拥有商业银行业务、第一个与人合资购买外国卫星并争取到在我国发射等重大项目……
中信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桥头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荣毅仁一生秉持实业报国的初心,坚守“搞投资,但绝不搞投机”的义利观,秉持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变与不变,与企业成长相应相生
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创造价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很重要,但很难坚持。
这需要企业在时代的更迭浪潮下,平衡好企业自身的变与不变,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价值是这个过程的核心。
笔者继续以荣老创办的中信银行为例,讲一下时代更迭下,与企业成长相应相生的变与不变。
1. 中信银行的不变
1987年初,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成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荣老任中信实业银行名誉董事长。
尽管只是名誉董事长,但荣毅仁经营企业的义利观也在中信银行不断被传承。
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创造价值成为中信银行一直以来不变的理念;“一个中信,一个客户”,也是从中信集团到中信银行都秉持的一句话。
对于中信集团这家具有跨金融与实业板块的综合性央企而言,对“财富”内涵的理解也颇有深度、厚度、广度,乃至长度。
作为中信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子公司,中信银行从来不局限在个人层面的财富,而是立足于良好的对公金融基础,基于一直以来具备的诚信、创新、协同等能力,服务全客群、全社会的财富。除了物质财富,也提倡拥有健康、真爱、陪伴的精神财富,提供不止于金融层面的财富挂努力服务。
2. 中信银行的变
但于中信银行来说,只具备这点也不行。
尤其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当整个银行业从过去的“跑马圈地”来到“精耕细作”的阶段,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传统金融服务,而是一整套的财富解决方案,就如同商业广场,需要购买简单的日用百货时,大家可能就在社区的商超进行购买,但一旦有购物、娱乐等更复杂、多样的消费需求,就需要前往商业广场。
金融业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创造财富,还是管理财富,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需求。
也基于这一点,中信银行在2021年提出了协同战略,中信银行以集团协同优势为手段,聚力发展“商行+投行+私行”的商业模式,以此形成了3个核心能力为抓手:
1. 财富管理。
2. 资产管理。
3. 综合融资。
并且针对“财富”的内涵,中信银行也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三个层面的诠释:
1)“财富”涵盖企业与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客户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并且这个需求是持续升级,基于此,中信银行将自己定位于财务顾问、交易银行、公私联动的角色,打造了一整套全生命周期的财富解决方案:
对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中信银行提供持续的投贷联动,科创基金、股权激励顾问、财务顾问和产业资本引入等。
对拟上市阶段的企业,中信银行提供投贷联动、战略配售融资、融融协同IPO服务、募资账户监管、股权重组融资等。
对中小型上市企业,中信银行提供可交债投资、战略投资配置、股票质押融资、海外资产配置等服务。
对大型上市公司,中信银行提供可转债投资、并购融资服务、基金和股权投资、撮合服务、债券承销服务、银团融资服务等。
对零售客户,以企业管理者为例,中信银行提供股权激励融资,员工激励融资。在企业和个人成长的生命周期里,中信银行联合集团力量提供丰富的财富管理服务和解决方案。
2)“财富”涵盖跨市场的金融产品、资产配置多元化的供给
背靠中信集团全牌照优势,拥有跨市场的金融服务能力,中信银行不仅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还有其他市场,都是行业的佼佼者、领先者。以“资产配置”拓展财富管理的宽度,从而具有组合创新的可能,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
另外,中信银行的财富管理不止于银行的服务,坚持“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精选管理人”的基本逻辑,以创新满足企业和个人客户日益提升的对于资产配置多元化,融资需求多样化的需求。
3)“财富”承接中信集团“共创新可能”,致力于打造集团统一的财富管理
中信银行倡导集团的协同共享,从而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局限。对外,中信银行能够帮助客户开放资源,广泛合作,实现共赢与新的可能;对内,中信银行也能与股东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价值,由内而生,美美与共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约翰·克利斯多夫》
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创造价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很难,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因为这是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情。
价值,向来都是由内而生,因生而动,因律而美,然后美美与共。
过去几年,中信银行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温度的银行”。近期,中信银行品牌焕新,发布“让财富有温度”的新品牌主张,提供不止于银行的服务宽度,更在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用心、用力、用真情的服务,守护每一份价值,履行点滴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成为一家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
也因此,中信银行不聚焦于冰冷的数据,而是关注数据背后的人,将中信银行的发展与员工的幸福感紧密结合起来,从客户需求出发,让客户在每一次体验中,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有温度的服务;并将这种温度传递到整个社会。
可以有利可图,但不唯利是图,可以投资,但不投机。
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之中,中信将“温度”和“财富”结合起来,秉持着“利他共赢”的原则,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完成输血到造血的改造过程,坚信金融与实体共生共荣,用金融血脉滋养经济肌体,也践行着中信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拥有的担当。
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企业是社会的器官。”
这句话,正在被中信不断实践,也希望更多企业家,能够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创造价值,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企业。
《孙子兵法》有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一家企业走向伟大的第一步,是愿意做困难但有价值的事,走正确却难走的路。也许我们一开始会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不断突破,终将天堑变通途。
愚者贪捷径,智者入窄门。祝大家都能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排版 | 明如月
审校 | 小米 主编 | 孙允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