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三件宝,随机、对照与盲法。
前面我们已经领略了随机和对照的风采,对于位列第三的盲法,它在临床研究的大舞台上扮演者什么角色,起着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今天的议题了。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一探究竟。
盲法原则(blinding)
1、盲法的定义
盲法(blinding)指让受试者、试验实施者(通常是医务工作者)和评估者(结果测量者或疗效考核者)均不清楚受试对象分在何组和接受了何种治疗,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减少主观因素可能带来的偏倚。
盲法可以减少对结局事件的差异性评估(信息偏倚),同时还可以提高受试对象的依从性,减少其他支持或治疗带来的差异(共同干预),能实实在在地记录客观而真实的状况,因而保障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临床结果可信度和专业度加分不少。
但不少学者错误地认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高质量在于它是双盲的,把双盲当做RCT的必要条件,虽然双盲设计(研究者、受试者和疗效考核者均被盲)是一种较强的设计,但没有应用双盲的临床试验,不能想当然地被认为是较差的试验,皆因临床设计不是只有一种,不是所有情况都能使用盲法,详细情况我们一起前往了解。
2、盲法的作用
盲法对不同对象的潜在益处
其中研究者是一个泛称,通常是一个团队,包括但不限于试验设计者、将受试者入组者、随机化执行者、医务工作者、干预咨询师及数据收集者。
如果研究者不被盲,他们对某一种干预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受试者,他们这种倾向性可以表现在辅助治疗(共同干预措施)的差异性选择,或从试验中剔除受试者的决策不同,或对治疗剂量的差异性调整。
3、盲法的分类
根据实施盲法对象的不同,盲法可分为单盲(只对受试者设盲)、双盲(对受试者和研究者设盲)和三盲(双盲+评估者设盲),我们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然后细数各个盲法。
1)单盲single blinding
概念:对受试者、研究者之一实施盲法(多数是受试者而不是研究者),称为单盲;
特点:
 简单易行,研究人员知情而便于应对处理,特别是对有可预知的某种试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维护受试对象的安全性;
 期望值,测量性偏倚,受试对象“面子效应”、报予过分的“良好反应”等,这种自觉非自觉的影响,在无形中会夸大试验组的效果,使研究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真实性。
2)双盲double blinding
概念:对受试这、试验实施者两者实施盲法,成为双盲;双方都不知道谁属治疗组,谁属对照组,当然更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试验药物究竟是治疗试验的药物抑或为对照剂,因为从制剂外观和疗法都一样。
特点:
受伦理学原则规范化。一旦呈现某种异常治疗反应,经经验专家组讨论审核并验证后,为了受试者的利益是可以“破盲”,甚至可能终止整个试验。
3)三盲triple blinding
概念:所谓三盲,就是在“双盲”基础上,数据处理和资料统计分析也采用了盲法,故为“三盲”。
特点:在现代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全部的试验数据及其分析处理,往往都是由专门的以统计学家为首的研究资料收集管理组织所承担,是独立于临床试验执行组织之外的。
因而,就构成了研究执行者和受试者之外的第三方,他们(资料统计分析者)仅限于知道不同的组别资料,却不知不同组别所接受的是何干预措施(试验或对照)。
“三盲”下统计分析全部试验结果,就能保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真实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更高。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分组隐匿可在任何随机试验中进行,但并非所有的试验都可以采用盲法,如比较药物资料和手术治疗效果的试验,就很难做到盲法,这类难以做到盲法的试验称为开放性试验 (open trial)或开放标签的试验(open label trial),在这类试验,参与研究的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患者接受什么治疗。
4、如何确保盲法正确实施——分组隐匿
分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可以解释为一种防止随机分组方案提前解密的方法。它是随机分组的必要条件,没有进行分组隐匿,不能起到避免选择偏倚的作用。
为避免这种情况,对随机化分组进行隐藏或者是最好的方法,即在产生了随机化分组顺序之后,这些分组序号进行加密,使研究实施人员在决定病例入组之前,无法获知具体的分组信息。常见隐匿方法:有信封法、中心随机法等。
中心随机法适用于大型多中心研究;信封法适用于单中心小样本的临床研究。
听起来,分组隐匿跟盲法是不是有一丢丢迷糊,别担心,它们的概念、实施阶段、可行性及目的还是不大一样的,详细区别就在下面表格
盲法与分组隐匿的区别
在开放试验中,盲法无法实施,但是分组隐匿仍然可以实施。为获取更真实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考虑对评估者、数据监察和统计分析人员设盲,这样做的优点是易于设计和实施,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便于对受试者的各种情况及时作出处理,相应的缺点就是容易产生偏倚。
5、描述盲法时注意细节
如果研究者在研究报道中不能清楚描述盲法,单纯罗列单盲、双盲、三盲等容易产生困惑的词汇,具体的解释和定义含糊不清,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读者对文章质量进行判断。
因此,在报道RCT时,研究者不能仅仅使用单盲、双盲或三盲的名称,而是应该明确地说明他们使用什么方式,对谁采用了盲法。
进行描述时,报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
① 报道对试验的研究者、受试者、评估者应用了盲法(如双盲,还需进一步说明);
② 提供盲法实施的具体信息(如胶囊、药片、薄膜等包装的情况);
③ 治疗特征的一致性(药品的外观、口感、给药方式);
 对分配表的掌控(试验过程中这个分配表放在哪里,何时为分析数据揭盲,在哪些情况下可为某个病例破盲);
⑤ 理想情况下,研究者也应该提及盲法是否成功实现,判断采用的是Bang盲法指数还是半结构式定性问卷。
如果研究者正确报道盲法的实施细节,读者可以进行判断。如果一项研究在陈述时说用了盲法,却没有相应的详细说明,那我们作为读者就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其减少偏倚的作用。
好了,以上就是盲法原则的介绍。
关于临床试验三宝秘笈的内功心法和招式,已如数奉献给各位少侠,期待大家早日修炼成功,笑傲江湖。理解并运用这些原则,就相当于拿到了登上临床研究大门派的入门令,大家一起加油鸭~
我是暁,大家下期见~ 你们对知识的收获,就是我们更文的最大动力~
END
撰文
审核Epione老师
责编丨小张老师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