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乐活对话致力于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有幸请到余进来跟大家聊聊天。今天的讨论是关于自我成长、帮助孩子成长、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更是关于爱,关于家,关于生命的本质。感谢余进,一路走来做自己、发现自己、更新自己,也感谢她愿意分享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给我们这些跨入新阶段时常面临选择的后辈们。就像她所说的,我们应该更有社群感,更加勇敢地发出声音来。或许,这也是我做乐活对话系列的初衷,和积蓄了很久的勇气终于往前迈了一小小步的实践吧。
对话记录(文字版)
薄菲(主持人): 大家早上好,晚上好,欢迎来到乐活对话系列。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余进总。余总有很多的职场标签,从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到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总裁,再到IDG投资人,福布斯杰出女性,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木兰等。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妻子、女儿,但在她自己看来,最重要的角色还是自己。过去多年来,余总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支持女性领导力,今天她来参加我们这场活动,也体现了知行合一。
余进总,Zoom的舞台交给您了。
余进(嘉宾):谢谢薄菲的介绍,如果一定要用一些标签来定义我的话,我的标签是个职业女性,之前做咨询、投资,同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然后今年为了妈妈这个角色,我也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为我的孩子们都在美国读书,疫情的关系,我几乎两年跟儿子和老公天各一方。所以几个月前我跟公司提出辞职,为了跟家人在一起。
我在职场上打拼了20多年,也收获了一些名誉和标签,同时也进行了几次赛道和公司切换,在别人眼里可能也有光鲜亮丽的成分,也有华丽转身的成分,其实背后真正的故事中也会有不少的起起伏伏,也并不是每一次的转身都顺利,生活中也是会有一地鸡毛。
作为妈妈,我一方面很为两个非常独立、有很强的自驱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而自豪,一方面也时不时会跟他们产生冲突和碰撞,我也在各种纠结和困惑中摸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我老公是我的大学同学,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我们一起相处了很多年。那么多年一路走来,一方面我很幸运,他对我总是很接纳,包容着我的各种挑剔和不那么好的脾气,一直不离不弃。但同时我们也是小吵不断,在各种琐事中不断的磨合彼此。

在以上这些标签和角色中,最重要的角色还是我自己。在这么多年职场打拼和照顾家庭的忙碌中,如果还有空余时间的话,我最感兴趣的话题是自我成长。过去十几年里,我也是非常有意识地挤出时间通过不同的课程以及老师、朋友的帮助,不断的提升对自己的认知,并不断的寻求自我的改变和突破,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终其一生最终回归和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
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几个身边朋友的故事。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个好消息:我看到的身边绝大多数朋友的孩子们,各自有各自不同的优秀。然后也很感慨,感慨他们已经准备好去领导这个世界进入属于他们的时代了,我们得跟上他们的步伐,借助他们更新自己,让自己不掉队。
这些孩子们成长的路径也不一样,他们的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也都有做不同的选择,走不同的路径,我就选几个小故事分享一下吧。
故事一:沃尔玛的人生赢家

我有一对朋友,年纪比我大很多,估计是在座很多人父母辈的年纪。夫妻俩当年是国内某最顶级的大型央企金融集团总部最早的一批员工,所以可以想象,如果他们一直在国内,后来多半也已经是有一定重量级的人物了。但是他们在80年代的时候放弃了国内的这些地位,老公赴美留学,老婆作为家属陪读。
那个年代国内国外的经济差距非常悬殊。在国内你不管是什么样的收入,都不可能支撑在国外的开销。美国大使馆也明白如果谁要是没有全额奖学金奖的话就得打黑工之类的,因此如果没有全奖,就会被拒签。拿到最顶级的学校的全额奖学金是非常难的,再加上他们自己年纪也不小了等诸多因素,他们并没有能够像现在很多人去读名校,然后实现世俗眼中的事业的一路辉煌。
老公读了非常一般的学校,然后也就一直从事估计在咱们中国人眼里可能是比较社会底层的工作。但实际上我觉得在美国没有什么所谓底层不底层的工作,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选择。只要你手脚健全,不偷懒,就能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份比较有尊严的生活。
他们俩夫妻性格特别好,为人古道热肠,生活中积极帮助了很多的朋友,我们也是早年受了他们的帮助,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早年妻子曾经患癌症,后来估计因为性格开朗,癌症也痊愈了。我们几年前去看他们的时候,老公还在沃尔玛做搬运工,等着再过几年就可以领政府的退休社保金养老了。但他夫妻俩的心态和状态特别好,开开心心的,老公说做体力活也有助于帮助他保持运动量,有益身体健康,就不用像人家专门还跑去健身了。
他们那么开心除了他们本身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特别令他们骄傲的女儿。尽管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法考虑学区房、私校,女儿就在家旁边的公立学校一路读上来,仍然不耽误她的优秀。她本科上了Wellesley College(威尔斯利学院),因为他们是低收入家庭学校给了助学金,所以他们没花多少钱,女儿就成为了宋氏三姐妹的校友。女儿毕业以后在高盛工作,然后又去读研,我当时见到他们时候女儿已经研究生毕业在五角大楼工作。
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但作为父母,很重要部分往往是如何通过奋斗,争取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为此而辛苦,甚至为了给孩子打造尽量好的教育条件奋斗得错过了对孩子的陪伴。
我当时见到这对朋友特别感慨。人生就像一个抛物线,每个人可能有过属于自己的高点,高处过后求得还是自己、家人、孩子的安好。从这个角度说,外人眼里他们的高点也许没有别人华丽,但他们不是已经在安好处等着我们了吗?
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好的状态,除了心态,他们的人生抛物线回归到良好的子女和夫妻关系,他们何尝不是人生赢家。
故事二:远嫁俄罗斯,多次职场按“暂停键”
我另外一个女友,曾是我在麦肯锡的同事,后来在工作中邂逅了一个来自莫尔多瓦的同事,为了爱情远嫁俄罗斯,又为了生孩子几次在事业上按暂停键。夫妻俩为了配合彼此的事业进行了数次国家之间的转换,从俄罗斯再到中国,再到悉尼再回香港。
其实每一次大的地域的转换事业上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不管你在你原来的领域里有多么的熟悉,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市场,要开拓新的客户的话,真的是一切都要重头来过。她自己踩了很多次职业暂停键,然后夫妻俩也经过了很多的这种彼此配合的转换。她比我先加入的公司,但是当我已经做了合伙人的时候,她还是项目经理,并不是因为她不够优秀,是因为她有自主选择的事业进阶节奏。
但是今年,她儿子高中毕业,考上了英国的帝国理工,然后她也早就是顶级咨询公司的合伙人,现在又离开了做跨国银行的高管,这是第二个朋友的故事。
故事三:五十岁重回校园,UC Berkeley攻读博士
这位朋友早年哈佛毕业,麦肯锡工作两年以后,在中国的第一批创业潮时离职创业。她的创业项目是做旅游,大家可以想象在疫情期间旅游真的做不了什么。她老公孩子都在美国,她要两边跑也很难,她一想与其我也做不了什么,不能让我的人生就这么荒废,她索性申请了UC Berkeley的博士项目,不是访问学者,是攻读正经的博士。
在五十岁的年纪,又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做同学,重新背起书包,她的女儿还在上中学,所以她也还是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挤出时间让自己享受这种持续学习的快乐。
没有错的选择
其实每个人的轨迹都不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了不同的选择。等几十年过后再回看人生,他们的人生都很精彩,他们的孩子都很优秀。
在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是面对生活中新冒出来的各种课题和环境,甚至是非常大的逆境和挑战,不管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都能够做好自主选择,都能够选择后就尽力去做,不让自己后悔。然后不管自己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追求卓越,持续的学习和成长。
人生是舞台,扮演好你的角色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舞台剧,老天爷给每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有人扮演商人、学者,或是打工人的角色等等,大家拿到自己的角色以后,在人生中做好演员,要修的功课都是差不多的。
既然给了我这个角色,我如何把这个角色演好,努力扮演好这个角色中,如何悟到一些很有用的感悟、体会,做好一个好演员到底需要什么,所以能够把我好演员的演技真的锤炼出来,无论下次再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还是能把它做好,甚至做得更好。
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标签可能不一样,但最后面临的功课都是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有处安放,能够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能够跟自己相处,能够跟别人相处。
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都会纠结,都会彷徨,但坦白的讲,没有哪个选择是错误的选择,没有坏的选择,就一切的发生都可以是最好的安排,每一个选择都可以是最好的选择,最关键是你如何能把选择的结果最大化。
其实每个选择中间一定都有取舍,你不要过度的去关注“舍”,为其焦虑,而是尽量去放大你的“得”就好了。
成功的家长:为离开做准备
都说教育是言传身教,其实身教远远超过言传。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我敢保证只要是你的优点,一定会在孩子身上呈现。孩子身上你发现任何让你抓狂的点,回头看看也一定在你自己身上找到,与其跟孩子较劲,不如去改正自己,把自己那点修正了,孩子也会好,所以真的就是去做你想让孩子们成为的人,身体力行做到你想要看到的孩子们身上的品行。
我看了身边这么多朋友的例子,我再说一说育儿的事,到底成功的为人父母是什么?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网上可以去搜一个特别老的日本纪录片《狐狸的故事》,那个故事我看的真的是满眼流泪,很好的诠释了到底什么是成功的为人父母,真的就是为离开做准备
我们没有可能保证孩子今后的人生中没有风浪,也没办法想象未来孩子要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怎么可能替我的孩子规划好他们的人生,替他们提前做好选择,替他们提前把所有的风风雨雨都遮挡住,保证他们的人生一路平顺。再者说,一路平顺的人生首先也是很无聊的,对他们来讲是错过。
我们能帮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只能帮他们培养一些理念和习惯,因此在未来,他们能够独立的面对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能够坦然的去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发生。这些发生可能有好可能有坏,如何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勇敢的为自己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能够不断的学习和应对变化,能够释放他们最大的潜能,能够懂得爱与被爱。
给孩子让空间
我觉得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给孩子让空间,一定要给孩子让空间。大家想一想,你特别喜欢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也是一定是能够给你让空间的,不是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的领导。给孩子让空间,让他们充分的成长,不用替他们做太多选择,越早让他们做自主选择,他们越早懂得独立,越早能够自驱并为自己负责,不要怕他们犯错误,他们每一个错误、每一个受挫都是他们的宝贵财富。
“我不要作你的天花板,我要作你的地板”
小时候我女儿老问我,妈妈我长大会不会像你一样。我就说你不需要跟我一样,你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我时常告诉她,我不要作你的天花板,要做那就作你的地板,你将来一定会比妈妈强得多,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已经比妈妈强很多了
我总是会请教孩子,哪怕很小的时候,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都有我该承认错误的地方,勇于道歉,勇于向他们学习。我有时会开玩笑地问他们,“如果上帝给你一个机会,把妈妈送回去修理改善做一个2.0版,你想修改什么?”
对孩子不吝告诉你对他们的爱,用各种爱的语言告诉他们你有多爱他们。从小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信心,他走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少掉很多困惑,他才有足够的信心,对别人也更有信心去给予,在给予中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感恩的心
还要意识认识到一点,我生活中如果说曾取得任何一点点小成绩,都是身边很多人的付出和成全,包括公司里的助理、团队,家里的阿姨,当然更包括我父母、老公、公婆,太多,所以带着一颗感恩心去看见和听到
如何面对低谷决定了人生的下一个高度
回顾我的人生,所有的在别人看上去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低谷的时候,事后都成为了发生在我人生中最好的发生,让我后来受益无穷。
很多时候决定你人生下一个高度的是你如何对待现在的低谷,正是你遇到的每一个这样的当口,让人生有意思,一生平顺、无风无浪其实也是一种缺失
因此大家遇到很多挑战是正常的,不要气馁,因为你只要克服它了,迎接你的是下一个人生的精彩。
夫妻关系:信任,给空间
薄菲:非常精彩,谢谢余进总,您自述的过程中我多次泪目。我想先挑几个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集中讨论下。
第一个夫妻关系,刚才您讲到您跟老公是大学同学,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我那天还跟他说,我们俩现在对彼此的爱,跟我们高中的时候对彼此的爱的内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路走来我们和彼此的关系其实在不断的进化。之所以夫妻关系会在有孩子之后出现挑战,我觉得是因为原来碰撞不到的一些点,有孩子之后就全都碰撞到了,两个人又非常累,也易情绪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跟老公更好地配合,想想听听您的想法。
余进:我跟我老公会也有很多的碰撞,但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彼此之间,三观还是比较一致的。
其次我觉得信任也很重要,不管有多大的矛盾,都会去坦诚地聊开。婚姻真经营一辈子,也真是很有挑战的事情,总得要有些共同的东西,能将两个人连接在一起。像你跟你老公有很多共同的美好回忆,共同的青春,共同的朋友同学圈子,这些都会是让你想起来就能给你很多力量的。夫妻是合伙人,如何把孩子和家庭经营好,这就是最大的利益共同点。

还有一点是我们给彼此非常大的空间。我做什么选择他都支持,他做什么事情我也不干涉。平时我们可能各忙各的,周末的时候大家又都特别认真坚持回归家庭,保证给孩子、家人足够的时间和陪伴。所以在一起的时候就特别多的彼此陪伴,不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给彼此非常大的空间,不一定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当然这之间需要有很多的信任和默契。
能量管理:规划化每一天,利用好每个早晨
薄菲:您说得太好了,给足空间,也是很难的。很多人成长过程中,往往因为资源稀缺,很自然地需要去竞争有限的资源。给足空间的一个条件,就是你要认为有充沛的资源、充沛的爱。
其实这个也引到下一个话题,很多年轻人当了妈妈,整个生活都变了,需要为孩子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发展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去优化自己的人生,把人生的目标想清楚,有这些限制条件下,怎么样把事情安排好。
第二是如何去管理时间、管理能量,在这么多的角色当中还能够留有专属于自己的时间,给自己充好电才能更多给予他人。想知道您是如何做的。
余进:我觉得心态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知道不管你做什么选择,这是你在当时条件下的自主选择,尽量避免受害者心态。
在职业上,我曾经老觉得我是不得不做这么多工作,一边做着一边心里还挺苦,后来我问自己:“你可以选择放弃呀,你要吗?” 最后发现其实这是我想要的时候,整个人就不一样了,变得自己很有自驱力。
当然我理解现在大环境不好时自主选择的空间会受限。无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积极地对待选择,心态的改变会让你的心情、你的能量不一样。
第二点,最终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不是时间管理,是能量管理。不是我今天做了多少小时工作,有多少小时睡眠,我就是否快乐。你想想如果今天是做一份你不想做的工作,只需做八个小时,你都可能是消极地工作,觉得好无聊,如果在工作上跟老板不和,跟同事冲突,即使工作量不大你也会很不开心。但如果你在做一件特别令你有激情的事,你则可能废寝忘食,不觉得累或者痛并快乐着。所以这不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个能量管理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自己一天的要做的事情划分几类,哪些是消耗能量的,哪些是增强能量。考虑用增强能量的事情来开启一天比如说早起不赖床,先做一点运动或者冥想,或者是读一本自己一直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哪怕就读个十页二十页,或者给自己泡杯茶,在没人打扰、没有孩子喧闹的时候,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犒劳一下自己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在你的能量值表上作加号的。
女性如何平衡各种角色,同时留时间给自己
薄菲:谢谢余总,我真的觉得能量管理特别重要,之前跟您说我早上六点半去上骑自行车课,我有位律师朋友,也是想上这个课但一直没去成,后来她就成了这个课的教练,便顺理成章地不得不去。
刚才您说的特别好,一是改变心态,如果我不得不做一件事,不如说我就享受的去做。还有其实这也是给自己空间,如果说现在给我选择,我可以不做这件事,最后我还是去做了,说明我还是很享受这件事。
我还想去聊一个话题。女性很多时候更重视人际关系。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就是说其实人生最后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到头来就是跟自己的关系。
当这些角色都赋予您一身,甚至有些角色之间可能有些冲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我妈来帮我带娃,那个年代怎么带娃的理念跟我们怎么带娃是不一样的,这怎么解决。包括我跟我老公之间可能也不一样,因为彼此过去二三十年的经历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当这所有角色集于一身,可能对您的要求都不一样,作为一个人来如何去应对?
余进:在育儿中夫妻产生矛盾、跟父母、跟公婆产生矛盾的小夫妻太多了。
老人们很多觉得是出于好心,又有经验,便容易理直气壮。中国的家长边界感又普遍弱,不自觉中就容易反客为主,强加于人了。
我自己个人怎么处理:首先跟老公,我觉得人往往都不愿意听对方给自己讲大道理把自己说服,但是大家教育背景类似,可能有一些共同的愿意相信的东西,比如去买些如何为人父母的书,用别人讲道理来帮着达成共识,校准彼此之间的一些认知。所以一起读一本书,读好后,大家共同讨论我们应该遵守一些什么原则。
父母也有些经验你现在没有认同,将来可能会发现其实也确实有道理。就像我们跟我们的孩子们说什么,我的孩子们也喜欢说你们那都是多少年前的经验了,已经过时了,然后过两天才发现妈妈原来是对的。我们跟我父母当时还比较容易,因为我父母是知识分子,所以他们也比较相信书,也希望通过学习让他们的育儿理念与时俱进。我跟他们分享一些我精挑细选过的好书,或者把一些重点划下来,大家也就比较容易在大原则上达成共识了。
还有很重要一条,跟父母和公婆之间画好边界。
“这是我们家,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父母二人有最主要的责任。”因此,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怎么管理,由我们来定规矩并做决定。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他们得尊重这个边界,然后大人之间有任何不同意见,可以背后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唱反调。
拿掉自己心中的天花板
薄菲:总结两点,刚才您说的第一个就是用书、用别人来达成共识,其实也是我们做对话系列发现的一个现象。做多了,发现很多妻子妈妈邀请了他们老公来参加。
余进:哈哈,通过别人把一些自己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
薄菲:对,还有您刚才说的很重要一点就是,最终决策人。当然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但是最后谁是最终做决定的人,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划清边界很重要。我看时间也不多,我想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这个话题有点复杂,就是亚裔在美国的天花板的问题。想听听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第二相关的问题就是仇视亚裔。当然这有很多的角度可以去分析,我们今天在这边也不是去讨论政治,但在这方面,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是您对这两件事情怎么看,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第二是,如果今天的观众们,我们每个人都能往前去迈一小步,做出我们自己的改变,您觉得这个应该是什么?
余进:好的,我一直认为天花板都是我们放在自己心里的,首先我们要拿掉的是自己心里的天花板。《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也看了,其中有一个见解,就是说你不要自己给自己暗示,你自己越相信你是被讨厌的人,别人不喜欢你,别人就越会不喜欢你。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要是越觉得“作为华人我最多做到CTO”,可能未来你就最多做到CTO,但这不是因为天花板存在,而是我们给自己的标签和心理暗示在作祟现实中有很好的天花板的反例:你说亚裔做不到,我一直很感叹印度人在美国的成功,在商界的成功,多少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领导者都是印度人,大家可以看一看,他们也是亚裔,他们也是少数族裔,他们为什么都可以?
我觉得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差异(他们说英文)可以解释的。我觉得印度人有很多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的东西,文化多元,如果家境好的话,从小更多的接受博雅教育,更多地具备独立和批判性思维。他们精神层面的教育也比较多一些,这种精神的教育,就包括不要给自己贴太多标签,不要给自己心理太多设限。
还有很重要一点,印度人非常抱团,互相帮忙。所以我觉得印度人早已经为亚洲人趟出一条成功的道来了,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别人替你设的天花板,而是我们自己怎么去调整去突破,拿掉这块天花板。
除了印度人以外,我很欣慰地看到很多二代、三代等年轻的亚裔已经在突破各种天花板了。在硅谷里其实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包括Zoom等等,也有不少华人在投资界做的也很好等等,所以其实这现象已经在改变。之前Andrew Yang参选美国总统让我相信未来五十年很有可能会出一个亚裔的美国总统。
为社群做贡献,多勇敢发声
以前的华人移民往往社群意识不够强,把自己的小家日子过好就好了。在没有立即可见的利益时真正的积极参与社区不够。但现在这些已经在改变了。很多的二代三代移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服务、政治活动中,越来越多亚裔、华裔的声音会被听到,它自然会改变很多东西。
为什么有仇视亚裔?我觉得除了疫情、特朗普等等的各种原因,亚裔长期给人的刻板印象,包括觉得亚裔好欺负,觉得亚裔都是无声无息的,同时亚裔很多是有钱的。我恨有钱人或者是我抢劫有钱人,然后你又是软柿子,我为什么不捏呢?
但是同样也有反例。1992年洛杉矶大暴动时,韩国小业主们一个个拿起枪来站到屋顶,去保护自己的商店和家人,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还经常被当成英雄形象提起。
我们每个人能够做些什么?首先是多有一些社群感。美国的很多人从政是为了一种想改变世界的情怀,而不是为了挣钱或权。从政其实不如很多其他职业高薪,因此不少人是在自己有一定财富积累,或者是把自己的生活的要求放低了以后,来为社会做贡献的。我觉得我们需要多带着一点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态,包括像薄菲你组织这种论坛,都是一种为社群做贡献。
多发出一些我们的声音,多让大家知道我们。人家黑人平权运动做那么好,那是因为黑人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不能等着别人对我们好,也不能等着别人来给我们什么。
其实亚裔历史上在美国很多的这种平权运动中是受益者,受益的是来自别的族裔的努力,我们怎么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声音发得更多?每当看到很多我们的二代在做这些事情,我觉得非常的欣慰。
薄菲:感谢余总,我觉得今天收益最多的是您的心态。很多人可能看到只是现状,或者放大了消极的一面,但是您看到的是未来,您看到的是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管是拿到自己的心中的天花板,还是给社群去多做贡献,多发出声音,我觉得这是真正正能量的开始。现在我们开始现场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环节是私下会谈,不公开)
薄菲:再次谢谢余总,感谢您大早起来跟我们分享,也感谢今天所有观众来参与乐活对话系列。如果希望继续追随乐活对话,加入到未来的对话中,请关注乐活公众号。今天真的收获很多,也备受感动。如果让您给大家最后一句慧语来作为今天的结束,您觉得是什么?
余进:我觉得生活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礼物,确保你真的感激这些礼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薄菲:每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是礼物,再次感谢余总今天跟大家交流,也非常感谢每一位朋友的参与,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写在最后
其实我总在想,为什么人大了之后说“我梦想”,仿佛梦想这个词注定就是遥不可及的,跟现实冲突的。两岁多的儿子从来不说,“我梦想”,他说的从来都是,“我想要”,而且永远都是“我想要现在做”。我想,这个“想要现在做”,也许就是人最原始的本能。这颗小火苗多么值得悉心保护!或许这也是余进总讲的留空间吧。
孩子们希望知道他们有广阔自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可以失败可以时而“为所欲为”,甚至偶尔“出圈”,尝试捣蛋搞得一塌糊涂,因为家长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与爱。我们接受孩子们本来的样子,我爱的是你,不是你的成绩好、聪明伶利、或美丽的外表,而是你这个人本身,不是你的行为,而是你的存在。
感谢

特别感谢好友范冕,有缘在接孩子放学时相识并一见如故,没有你的牵线搭桥、疏通资源,便不会有本场活动。
感谢乐活的顾问:Elfina Ho(美丽、智慧、勇敢、坚韧和极高情商的女人,一路走来陪伴经历各种美好),安钟旭(从BCG的前同事到乐活最早期的“投资人”,在我还只有些看似疯狂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就出谋划策并身体力行推动从零到一)。
感谢乐活对话早期嘉宾,对这片小小田地的信任,Jenny Zhang(低碳带娃、DIY玩具、对职场与家庭的深思),Dianna Lee(从国标舞冠军到设计师到内容创作者,为新时代女性开拓崭新的路),Joyce Gray Zhang(优秀创业家,中美关系亲历历史和践行者),庞颖(咨询与辩论的双轨精彩人生),Mitzi Yue(为未来领导者搭建更公平的舞台)。感谢给我带来很多灵感和正能量的伞冰凌波Tracy
最后,也想将此文送给对我一如既往支持的老公,和最忠实的观众我的父亲母亲
乐活Loving Life致力于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想参与未来更多对话,请关注乐活公众号欢迎加入乐活Loving Life社群,关注乐活后,对话框回复“社群”,即可获得二维码,共同探讨自我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期待你的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