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后,中西方都在对战争进行观察,但很多人的逻辑其实基于情感和偏好,而非基于现实的逻辑。

笔者曾经看过不少国内号称专业机构的评价,说实在的,让我非常失望,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对于消耗战的认识显然都非常浅薄,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体现。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两位伟大的军人对消耗战的认知,从而让大家理解为何乌克兰会获胜。

第一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杰出的将帅,伟大的总体战军神——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将军。
在1918年决定世界命运的皇帝攻势中,面对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消耗战,鲁登道夫将军这样写道,“德国要想获胜,就必须每月向前线输送二十万名强壮的军人,以维持战场的损耗。”
鲁登道夫的判断非常准确,当时的西方联军每月补充到前线堑壕的士兵是二十一万,如果德军不能维持二十万的补充,那么德国必然会失败。事实上,当时德国人连每月六万的兵员补充都无法做到,这直接导致了德国与西方联军兵力对比的变化,最终促使德国阵线的崩溃和战败。

1918年西线德军与协约国兵力对比随时间变化,西方联军每月向前线输送二十一万兵力,德军只能输送五万不到,这种数字比例决定了战场的走向,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在乌克兰战场
第二位,乃是德国二战期间(库尔斯克战役)总参谋长蔡勒茨将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输掉之后,他这样评价,“我们在东线的脊梁骨被打断了,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斯大林的军队每月可以补充五十万人,而我们只能补充一万,在我看来,赢得战争的任何希望事实上都破灭了。”事实上,后续的战争发展也的确如此。
苏德战争期间双方兵力对比
实际上,一旦战争的某方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那么他就可以集中起庞大的优势机动兵力集团,以获得进攻的主动权,他可以选择敌人防线上的某个点作为其庞大机动兵团的攻击点,并在这个点上获得数十倍的兵力集中优势,从而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并向纵深高速推进撕碎敌人的整个防御——尤其是对手没有纵深防御和机动防御兵团的时候更是如此——就像1918年英美法军队在亚眠,1944年苏军在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边境所做的那样,今天乌克兰人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也是如此。
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乃是其兵力优势量变产生质变的必然结果,伟大的总体战缔造者鲁登道夫将军说过,一旦战争一方获得三倍于对手的优势,那么他就可以随意选择进攻的缺口。所以,乌克兰人在哈尔科夫的胜利乃是数量优势碾压的结果,当乌克兰以八倍的兵力攻击俄罗斯仅仅有民兵和警察部队镇守的军事重镇巴拉克列亚时,俄国人根本不可能抵挡,这注定了俄军整个战线的土崩瓦解。
俄乌战场上,双方正规军力对比的变化,俄军每月只能补充不到一千人,乌克兰军队则可以新增一万到三万人,这决定了战争浪潮的变化趋势,红色是俄军的兵力,蓝色是乌克兰军队
战争进入八月初时,俄乌双方兵力对比的变化,很少有人关注到,乌克兰人已经取得几倍于俄军的兵力优势
所以,乌克兰人的胜利,乃是客观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乃是以强胜弱军事规则的体现,就像1918年下半年西方联军开始横扫德军、1943年苏联人开始横扫德国人的逻辑是一样的。
俄罗斯人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变化,并努力改变这一切,那么他们十五万军队分布在1300公里的漫长脆弱防御,将会面临更多更可怕的残酷失败。
对于普京来说,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个重击接一个重击,这种危机将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没有一支军队会容忍接二连三的惨败和耻辱。
阿道夫希特勒如此崇高的威望,在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诺曼底的惨败之后,也遭遇了军队的叛乱;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和墨索里尼同样如此,无法掩盖军事战败,必然导致军队的政变甚至公开叛乱。
普京大帝自诩熟读历史,应知其中滋味。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5月20日的文章中专门讲述过,各位可以点击参考阅读《动员失败的后果:俄罗斯为何将输掉这场消耗战》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点击二维码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