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貨幣系統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同尋常的階段,貨幣的定義正在發生著巨大轉變。
國家貨幣種類在高峰時曾達到200種,而現在只剩下180種。當一種國家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就必須與其他貨幣確定匯率。在國界線之外,它必須遵循供給規律。孟加拉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需求量相比於美元要小很多。可見,政治力量而非勞動力才是貨幣需求量的主要衡量因素。
這一觀點在20世紀和21世紀前十年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比特幣的出現則打破了這一規律。在比特幣背後並沒有政治力量的支持,它通過數學設計來發行貨幣,並通過被稱為區塊鏈的持續更新的分佈式鏈結構進行交易結算。
比特幣成功解決了數字貨幣需要雙重支付的問題。由於其結合了貨幣、支付鏈條和消息傳遞系統等多重特性,被人們快速接受。它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通過獨一無二的電子簽名保證安全性。
在出現不到8年的時間裡,比特幣錢包總數增至1000萬個,每日交易量增至20萬筆,市值高達60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除比特幣之外,類似比特幣的、由數學邏輯設計的貨幣種類多達600種。其中四種市值達到1億美元,10種市值達1000萬美元,另有50多種市值超過100萬美元,150多種市值超過10萬美元。
不僅市值在上升,他們的交易量也在上升。預計到2020年,智能手機銷售量可達每日400萬台,數字貨幣交易量可達每日10億筆。
當每個人都可免費發送電子郵件和社交信息時,貨幣交易也應該被簡化。正因為如此,貨幣背後的政治概念正逐漸支離破碎。
但是從以現金為主的貨幣發行系統轉換到無實物支付系統,政治上需要很大的跳躍。這要求每個國家的“交互能力”要達到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水平。這就是中央銀行困惑之處,並使他們面臨著三大困境,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決定了央行的未來。
第一大困境:無法工作的結構
基本問題是現存的存款和信用系統。
目前的系統是央行-商行二元系統。央行發行貨幣,商業銀行通過分支機構和ATM機傳遞給人們。
一個普通的銀行並不和央行發生關係。銀行分支只是連接消費者和中央銀行的通道。中央銀行就像運營系統,商業銀行的分支網絡就如同硬件。
這兩者構成了銀行系統,但是在硬件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是因為央行無法直接接觸消費者才存在的。所以貸款和存款都由銀行分支來完成。
但是這個由分支驅動的系統並不完美,它通過債務積壓而痛苦生存。在過去的四次政策調整中,印度儲備局降低了125個基點的回購利率,但是銀行只給予了自己用戶60個基點。
在印度,這導致了持久的經濟停滯。在這個二分系統匯總,中央一行只有一半有效——它必須要帶動它的伙伴商業銀行。
情況也許會更糟。印度公眾銀行面臨著高壓資產和不作為的局面。它們的市值低於它們的債務。眾多的惡意違約者更會加重這個局面。
這為貨幣系統帶來了嚴重的法律風險。貨幣儲備局想要通過設計一種只進行支付的銀行來繞過這個問題。目前,該機構已經為11家機構頒發了執照,半數以上是電信和支付應用的擁有者。這些銀行排除了存款和支付問題,但是信用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第二個困境:像現金一樣的可靠性
所有央行都會大量發行貨幣。例如印度儲備銀行就創造了超過15萬億盧比的基礎貨幣。這部分現金構成了目前12%的總貨幣供給。
人們信任貨幣,因為這是他們觀念中最好的不記名資產。貨幣受限於國界,它是可替代的也是匿名的,並且有法定擔保最為後盾。
有些貨幣在國外也被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恢復這些大量的貨幣的使用且用數字貨幣庫來取代現金成為了問題關鍵。這意味著要創造一個等價的、可信賴的貨幣發行和支付的電子系統。這不僅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要有手機等電子設備,也要求他們都能高效地使用電子設備。
在一個有著12億人口的國家,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需要國家有著高精度的公民電子身份認證系統。不僅如此——在人們被說服進入電子支付系統之前,隱私性問題也需要得到解決。
即使像瑞士這樣的小國家,在2025年之前數字貨幣也無法完全取代現金。要替代佔支配地位的鈔票對中央銀行來說是個大挑戰。僅僅是印度儲備銀行的貨幣印刷和分發花費在2014到2015年度也達到了50億美元。
如果算上銀行分支機構的管理費用,為了維持現金的傳統結構,國家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去現金化的意圖很好,但是在大多數國家,人們接受這個觀念比接受臉書要難很多。
第三個困境:什麼時候發行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計劃發行其自己的數字貨幣。但是具體日程和貨幣的設計情況沒有宣布。這是一個不需要執照的專注於用戶隱私的貨幣,還是一個需要執照的專注於社會秩序和安全性的貨幣呢?
它能保證和其它加密貨幣的完全可兌換性還是在這方面有所控制呢?它將追求工作量證明還是風險證明還是結合兩者呢?在面對特里芬難題時,在短期國內目標和長期國際計劃的衝突中,它將忍受怎樣的貨幣主權稀釋呢?
它將會每一個公民建立一個的支付終端並繞過銀行終端嗎?它會允許通過電子錢包的下載來直接發行貨幣還是要和銀行合作呢?它會只發行給納稅人嗎?它會按月或按週配給嗎?
就算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該數字貨幣的發行時間也是大問題。它會等到全員都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嗎?它會在國家體制內強行實施免費網絡連接嗎?
這些問題不僅對中國很重要,對每個央行都非常重要。它需要政治精英們實現一步歷史性的跳躍。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數學驅動的貨幣是一種全新的實物,政治力量恐怕會帶來約束。
目前在進行的實驗是厄瓜多爾的數字貨幣實驗,該國從2015年1月起將實物現金完全用數字貨幣替代。但它不是一種新型數字貨幣也不是像現金的一樣的不記名資產。所有貨幣都記錄在央行的數據庫中。所以它和比特幣一樣不是催買方付款貨幣。電子身份的隱私問題引發了關注,但是目前厄瓜多爾政府忽略了這一點。它同時也禁止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使用。
在厄瓜多爾這個有著1600萬人口且40%人口沒有銀行賬戶的國家裡,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徹底執行這個大跳躍,特別是對老年人和文盲來說。這好像是官方版的M-Pesa(在肯尼亞和其他一些非洲國家成功實行)。但是就算一年後,厄瓜多爾的系統仍然沒有成為一個流行趨勢。只有10%的人口接受了它。厄瓜多爾貨幣歷史非常混亂,現在它採用美元作為通用貨幣。
這項數字貨幣嘗試旨在阻止經濟進一步依賴美元,並在現金印刷上減少開支。它不僅阻斷了個人的貨幣自治權,並給了政府在徵稅、通貨膨脹和利率上的絕對權威。任何想要復制它的實驗的國家,都必須全盤考慮這些因素以避免民眾態度的大反彈。
接下來什麼無人知曉,但是歷史的進程無法阻擋。我們所處的世界裡,P2P和價值傳輸確保更加合理的資源分配。到底由誰來主導這場技術革命,是國家、技術巨頭或是一些低調的組織機構?沒人能給出答案,但是至少我們知道,改變已經開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