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有一本书叫《三精管理》,这是他在四十余年企业经营管理生涯中反复实践和总结的成果。
三精管理》既有清晰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又贴合企业的实践前沿,对各类型的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都有借鉴意义。
双枪科技董事长郑承烈先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为了解答企业的组织、经营和管理中的困惑,汲取经验和智慧,他专门组织公司的干部员工们一起学习。
为了便于大家掌握,郑承烈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要义进行了梳理归纳。以下是其整理的重点笔记。Enjoy!
作 者:宋志平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来 源:企业管理杂志(ID:qyglzz)
组织精健化
组织精健化围绕公司治理、管控模式、组织机构等展开,其核心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解决企业在成长中的组织竞争力问题。
1. 治理规范化
1)管理代替不了治理
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治理以防范风险、提升公司价值为目的。
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独立性,即法人财产权独立。
2)伟大的公司需要伟大的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的领导层和决策层,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战略性力量。
开好董事会的六原则:让董事们充分掌握信息,做好议案,充分讨论,议大事,注重与强势董事的沟通,独立、开放、包容的董事会文化。
3)好公司要有好机制
所有者开明,机制科学有效。
能分好钱,能处理好各利益群体的关系。
4)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
重视经济指标、财务指标,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
2. 职能层级化
具有一定规模企业可以明确划分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
1)决策中心→决策高手,由总部担当,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性活动,负责战略管理、资源整合、投资等决策。
2)利润中心→市场能手,由具体业务平台担当,负责市场开拓、集采集销、经营优化等。
3)成本中心→成本杀手,由工厂担当,负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环保等。
3. 平台专业化
1)坚定业务发展的专业化
集团所属企业采取专业化运营;集团的整体业务可以适度多元化,形成对冲机制。
2)打造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小巨人”
企业成长应先成为“小巨人”,接着成为“单项冠军”,再成为“隐形冠军”。
3)做业务平台离不开“痴迷者”
痴迷者是对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做事情、做企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人。
4)专业分工而不分家
企业“管控”:“管”是用好制度,“控”是抓住关键点,不出大纰漏、不失控。
企业管控要根除“两乱”:行权乱,政出多门,不知道该听谁的;投资乱,投资决策不能高度集中。
企业实施“格子化管控”:把集团里众多企业分到不同的格子里,每个企业只能在自己的格子里活动,给多大空间干多大的事。
破除谷仓效应(企业内部自成体系的小组织之间的不合作行为),解决横向沟通协作问题。
4. 机构精干化
1)防范“大企业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和管理失控)。在“减”字上下功夫,瘦身健体,持续减压,增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2)及时为企业“剪枝”: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降成本,提高组织竞争力和组织活力。
3)建立学习型组织。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通过系统学习和交流互动,实现不断进取、自我更新、整体提高目标。
4)加强企业干部的素养教,做到“四精五有”: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权、精心交友;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敬业精神、有专业水准、有思想境界。
管理精细化
精细管理是围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形成的一套管理理念。“精”者质量,“细”者成本,管理要精细到每一个过程和工作岗位,这是精细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精细管理应牢记4个字:早、细、精、实。
1. 管理工法化
1)整理整顿:一切从细节开始
整理整顿是5S现场管理的前面两个步骤(后面三步骤为:清扫、清洁、素养)
做企业是一个时间沉淀的过程,整理整顿工作不是小事,是企业的原则和文化。
2)三五整合:从规模扩张到有机成长
五化运行模式: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
五集中管理模式: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投资决策集中、技术集中。
五类关键经营指标:净利润、产品价格、成本费用、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
3)八大工法:企业制胜的法宝
八大工法:五集中、KPI管理、零库存、辅导员制、对标优化、价本利、核心利润区和市场竞合。
4)六星企业:好企业的标准
六星企业: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安全稳定、先进简约(在工艺、设备等经营性设施上要舍得花钱,而在非经营性设施投资上要少花钱,尽量做到简单)。
2. 成本对标化
1)对标优化:降本增效的利器
对标优化既包括对外对标,也包括对内优化。
对标优化在流程上的四大关键点:培育绩效文化;寻找表现突出的内外部标杆企业;定期讨论、总结经验、形成模板、迅速推广;落实提高。
2)KPI管理:让管理者习惯用数字说话
KPI管理核心就是数字化,分三个阶段:制定指引,动态调整,目标倒逼。
3)零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零库存,是精益生产的集中体现,“精”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少而精、不浪费;“益”要求所有经营活动都具有经济效益。
零库存不等于库存是零,而是接近于零。零库存也包括应收款的零库存。
4)辅导员制:员工培养的长效机制
利用集团的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向新进入企业派驻辅导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补长“短板”,及早发挥潜力,产生效益。
3. 质量贯标化
1)全员参与:做好质量,人人有责
产品质量是企业活动所有环节、所有人员全部工作的总和反映。全体员工都须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质量教育、质量预先控制、自检、互检、中间性抽查、监督、质量改进等各种活动,做好质量工作。
2)五优策略:优技、优质、优服、优价、优利,即用好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赢得好的价格与利润,同时也只有好的价格与利润才能支撑好的技术、质量和服务。
4. 财务稳健化
1)企业稳健的基础是财务稳健,财务稳健的核心是现金流充沛。
2)全面预算管理的要点。
突出战略引领,突出管理理念,突出预算执行。
3)现金是企业的血液。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掌控了现金也就把握了企业的命脉。
现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经营有现金收入,支出有现金支持,实现有现金流的利润。
4)控制两金(库存资金和应收款),降低资金风险。
5)资金集中管理
通过发挥集团资金规模优势,动态、有效地集中管理统筹资源,以提升资金效率和经济效益。
经营精益化
经营精益化是围绕业务选择、产品创新和市场细分展开的,它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效益优先的经营管理体系,解决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1. 业务归核化
1)按着常理做企业
务实主义:脚踏实地做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专业主义:做企业一定要围绕专业深耕细作。
长期主义:久久为功,坚守主业。
2)企业要聚焦看家本领
突出核心业务,打造核心专长,精耕核心市场,抓住核心客户。
3)企业成长要有节奏
企业不能只一味地快速长大,要稳健成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企业要防范风险,让风险出现之后可控,注意周期、研究周期,并学会应对危机。
企业要避免衰落、再造卓越:规模做大后要有忧患意识;扩张时要突出主业,要有取舍;出现危机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力应对;解决问题时,不能“有病乱投医”,要对症下药,有效解决。
2. 创新有效化
1)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
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基础,技术发明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企业既要重视高科技的研发,也要重视中低科技的开发运用。
2)企业要实行有效创新、有目的的创新、在熟悉的领域创新、有组织的创新,并对创新实行有效的管理。
3)创新有模式可依,创新模式包括: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4)资本是创新的杠杆
上市公司是经济的压舱石:数量多、体量大。
资本市场的作用:支持企业的成长、发展、创新、转型。
充分利用融资工具,企业间可以相互持股/参股、私募基金、二级市场上市。
3. 市场细分化
1)业务发展的三条曲线: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新业态。
2)转型而非转行
立足于本行业,对现有业务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持续提质增效升级,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改造传统行业。
通过市场细分、持续的技术创新,沿着产业链延伸,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3)企业转型的方向:高端化、数字化、低碳化、服务化
4)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
有客户才能生存,要创造忠诚的客户。
走在客户和市场前面,提供更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客户需求,吸引和培育更多的长期客户。
4. 价值最优化
1)企业应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企业不仅要关注销量,更要关注价格。
企业不是价格的被动适应者,而应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2)价本利:全新的盈利模式
从量本利到价本利:企业要由“薄利多销”的方式转向“稳价、保量、降本”的方式获得利润。
从竞争到竞合:过剩行业从竞争到竞合,实现各企业有序的发展。
优质优价:质量上上,价格中上。
3)价值创造:产品与资本的协同共生
通过资本市场放大和提前实现价值。
上市企业要讲好创新故事提升价值,但更要提升业绩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4)做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核心是规范公司治理和做优做强。
主业突出、治理规范、业绩优良、提高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
好文推荐:
排版 | 明如月
审校 | 小米 主编 | 孙允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