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我的微博:
人口红利和大学扩招相遇的二十年来,把国内企业人力资源部给惯坏了,竟然将人力资本视为十年抛型,他们只喜欢掐尖儿,还要掐最嫩的尖儿。于是,在国内职场,才35岁的人就已经如履薄冰了,随时面临被裁且找不到对口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就只能去开滴滴、送外卖的现实。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养老金压力,法定退休年龄必然不断延长,现在这波35岁的失业人口,等到快退休的时候,说不定法定退休年龄会像美国这样延迟到67岁。从35岁到67岁,这中间漫长的没有养老金可领的32年,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能靠体力劳动或者做些小买卖谋生,想一想当初父母勒紧裤腰带供出的大学生,沦落到要去做根本无须学历的工作,忽然觉得胸口很闷。
十几年寒窗苦读到20几岁毕业,35岁就要失业,读大学上研究生的性价比已经低到地板上了。听说韩国更惨博士毕业赚的钱还要在首尔住合租房。
亚洲父母牺牲了自我享受,拿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去,又是补习班又是课后班,终于如愿将孩子托举到了高等学府,以为给孩子铺就了衣食无忧的未来,殊不知寒窗将近二十载的这张学历只够孩子得到十年的好工作而已。孩子会在父母尚未退休时就面临失业,而父母已经为了培养孩子花掉了本该用于养老的钱,只好一边让孩子啃老,一边劳动至七老八十还不敢歇一歇。
前两天,我陪14岁的女儿去高中报到。领取学生交通卡的队伍很长很长,看着这支队伍,我在考虑女儿的未来。美国虽然没有35岁就失业这样的问题,但是大学的性价比也是肉眼可见的在降低。国内的好大学全都是公立的,民办高校则是会被视为成绩不好实在不得已的选项,但是美国完全相反,好大学几乎全都是私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学费惊人。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动辄六七万美金一年,而本科毕业生的年薪堪堪仅有五六万,曼哈顿一室一厅的房租都要四五千美金一个月了,刚毕业的时候赚的钱还不够租房,这是中美大都市年轻人的共同困扰。
以我们家庭条件,根本供不起三个孩子读美国私立大学,他们只能靠学生贷款。贷款是要一毕业就立即分期连本带利偿还的,很多美国人到四十岁才还清大学学费的贷款,财务压力可想而知。我希望女儿可以回国读大学,国内大学学费只有一两万人民币而已,和美国大学相比性价比高太多了,更重要的女儿是在国内大学有机会交中国男朋友,生纯正中国血统的外孙外孙女,我让后代回国的心愿也就可以实现了。
但是女儿并不乐意,她喜欢生物医药方面的知识,想要研究基因医药,她认为这个领域最好的高校在美国。听她中英夹杂着和我讲用转基因技术制造药物,我昏昏欲睡又毛骨悚然,我对理科的一切都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又担忧她的兴趣爱好会不会生产出害人的东西,还不敢多说什么,怕打击孩子的兴趣、或者反而引发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适得其反。
我女儿真的天生是个科研人才,又对生物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有时我会想,如果她不是读书的料,我还会不会觉得她读大学是必须的?大学,对一个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读书的时候,大学生还没那么多,大学生的身份含有一种社会荣誉在里面,而现在只要能进高中的几乎都能进大学,大学生身份的稀有属性已经被稀释。
在大学里能学到真东西吗?嗯,的确可以学到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在没有和实践相结合之前,几乎没有价值。大学所学的东西和社会基本上是脱节的,毕业之后还是需要在工作中重新掌握技能,才可以胜任。
如果做科研类的工作,读大学甚至读博士都是很必要的,但是在绝大多数要求大学学历的工作岗位中,大学所学的知识本身其实不是岗位的必需品。例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行政岗位、市场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国际贸易岗位、人力资源岗位、物流运营岗位、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岗位等等,这些招聘数量占据就业市场半壁江山的岗位其实根本不需要大学知识,更需要的是天生的悟性和实践经验。大学学历只能证明这个人智商尚可,且在高中时代愿意努力,父母也有一定资金能力可以供养一个大学生,其他的什么都说明不了。如果不是科研人才,其实不需要读大学浪费青春浪费金钱,完全可以更早的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几年之后工作能力绝对秒杀大学毕业的同龄人。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求知欲,并不需要非去上大学来获得知识,这世界有那么多好书,网络上有那么多人无偿的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只要真的爱学习,不读大学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博学之士。
社会大环境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大学生早已没有那么美好。我对孩子们的期望是,按他们的特点去发展,对孩子们喜欢的课后班我也乐于买单。有科研天赋的,就去读大学,没有读书细胞的,可以早点儿从学校里解脱出来。这个世道,根本不能指望靠上大学来获得衣食无忧,最好能有三技傍身,一技可以在大的平台上获得不菲的工资收入,第二技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养活自己,进可攻退可守,第三技是能够充分利用公司法和税法来守住和增长自己的财富。不求大富大贵,不求成名成家,只要拥有财务自由和普通人的自由,且可以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来实现人生价值,就是很自在的人生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