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多年鼓励,民营医院为何
依然内忧外患举步维艰?
©文 \ 张是之 编:瑞秋的春天
8月8日,一张四川泸州富康医院内部会议的PPT照片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
因为其中有两句标题明显不妥,一句是“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另外一句则是“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
这两句话很容易被解读成“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对于一个医院来说,确实不应该使用这样的表达,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后来医院工作人员解释称,医院一直强调提高医术和增强服务意识,“让病人长期留下来”的意思实际是,如果病人有身体不适,还能第一时间想再来我们医院检查。
善意的看,这样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恐怕还是难以平息众怒。泸州市卫健委回应称已介入调查,如属实将严肃处置,涉事医院已经被停业整顿。
1.民营医院的增长与困境
泸州这家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而且是一家资质齐全、合规合格的医院。但说起民营医院,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并不好,也许就是电线杆上“膏药广告”的即视感。
的确,从最早的电线杆广告,到电视上的广告轰炸,再到后来通过网络竞价排名投放广告,民营医院成功地让人们知道它们存在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专治各类成人、皮肤疾病的印象。
虽然今天民营医院整体上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已经逐步摆脱了原来的固有印象,但总体口碑上还是普遍不如公立医院。
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简称《统计年鉴》),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医院35394家,其中公立医院11870家,民营医院23524家,民营医院占比66.5%。但是在接诊人次总数上,公立医院是27.92亿人次,而民营医院却只有5.31亿人次,占比仅有16%。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数量以及服务量数据(2016-2021)
也就是,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民营医院,在接诊人次上却不足公立医院的五分之一。
这个数据跟周围观察相符合,甚至包括我自己家人在内,大部分人生病之后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公立医院,觉得去公立医院心里更踏实。
除了固有印象不佳之外,部分民营医院也确实存在虚假宣传、过度医疗等问题。
从性质上来说,民营医院作为一种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机构很好的补充,有助于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为细分市场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而且民营医院的存在,还可以让政府有更多的资源去缓解基础医疗资源的紧张。过去十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旨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医疗服务。
比如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019年《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核心都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鼓励社会办医。
过去十年的确也是民营医院爆发式增长的十年,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为什么人们对民营医院的口碑和信任,并没有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这其中除了部分民营医院自己的问题之外,跟背后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也不无关系。
2.公立与民营的非对称竞争
虽然有各种鼓励政策,但民营医院其实时刻都在经历着“内忧外患”。
对内,管理运营、吸引人才、提高技术的问题;对外,则必须时刻面对“不对称竞争”的大环境。
首先,公立医院有财政补贴,是有人“兜底”的,而民营医院则几乎没有,大部分民营医院是自负盈亏、自食其力。
根据国家财政部官网公布的数据,2022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补助资金预算就超过了110亿人民币。
很明显,这些转移支付,是在挤占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
而疫情以来,民营医院的生存就更难了。
《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诊疗人次减少了近5亿,其中民营医院同比下降7%,而公立医院同比下降了15%,下滑幅度远大于民营医院。
但有财政补贴在“撑腰”,公立医院面临的可能仅仅是奖金多少的问题,而民营医院需要面对的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还是《统计年鉴》的数据,公立医院收入约4.193万亿,支出4.195万亿,整体亏损约20亿元;民营医院收入6760亿,支出8067亿,亏损更为严重,约1307亿元。
民营医院直接面对市场,只能从市场上赚钱生存,一旦没有了患者来源,必然面对亏损甚至是倒闭。
▲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注册类型)
其次,和缺患者相对的,则是缺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医疗体系下,医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的就业首选,往往是公立医院而不是民营医院。
虽然公立医院同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好的公立医院提供的编制、科研条件、职称晋升等成长机会和空间,往往是民营医院无法提供的。
公立医院对人才的“虹吸”,同样在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
除此之外,民营医院还要面临各种管制成本。
有的医院拿到牌照之后,一方面会急功近利地考虑成本回收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更多的是对“牌照”负责,而不是对患者负责,一定程度上就会形成逆向选择,表现出来的就是医生医德和责任心的下降。
久而久之,民营医院的口碑就这样被经营坏了。
3.信息不对称的迷雾
跟大多数行业一样,口碑的树立很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砸掉口碑却只需要一两次事件,医疗行业尤其如此。
此前民营医院口碑的崩塌,很大程度上跟前几年的“莆田系”有关。
特别是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之后,“莆田系”逐渐成为了一个负面词汇,说起民营医院人们首先便会想到“莆田系”。
造成魏则西悲剧,以及民营医院口碑崩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
而造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因素,除了医疗行业本身的技术门槛之外,还有一块因素就是管制。
这种管制既包括了医疗机构相关牌照的管制,也包括了对某些信息服务市场的管制。
普通人在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时,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求助于与医疗行业有关的亲戚朋友,找一个靠谱的人打听一下,另一种办法则是借助于网络搜索。
当年魏则西主要选择的是后一种办法,而当年的互联网主流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机制也广受争议。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搜索市场一家独大,给了很多不良医院以可乘之机。
市场如果是开放的,任何领域只要出现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企业通过解决、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而获利,这是共赢的解决办法。
而如果市场是封闭的,管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有人会刻意通过制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而这是一种损人利己的“零和游戏”。
4.让市场竞争监督医院
当然,分析这么多,并不是为泸州这家医院开脱。纵使面临着种种困境,民营医院依然需要有自己的底线。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医术水平才是根本。
不过也有必要指出的是,民营医院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在管制相对较松的地方,还是有很多机构脱颖而出,最典型的便是口腔医院和眼科医院。
市场上素有“金眼银牙”的说法,这两块市场都很赚钱,竞争自然也就很激烈。但正是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口腔和眼科都产生了多家上市公司。
我国这些年实际上一直在鼓励医疗领域的开放,其他综合类民营医院也有长足的进步,只不过在很多方面,其实还可以走的更远、放得更开,给民营医院更多施展的空间。
监督医院、保障患者权益的最好办法,还是要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增加竞争上下功夫,一方面让患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减少管制,让市场去倒逼医院提高自身实力。
医疗市场化并不可怕,民营医院赚钱也不要紧。归根结底,医院立足的根本是来自患者的认可,只要赚钱是靠医术而不是骗术,大多数患者其实也都能理解。
通过市场竞争,让患者用脚投票,这才是监督医院的根本所在。
推荐
欢迎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多一个人了解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