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科研人员12年在三江源拍下超10万张雪豹影像”,这句简短而精确的新闻描述正是我们在三江源开展雪豹保护工作的概述。
2009年,乔治·夏勒博士同吕植教授在三江源开始了第一次雪豹调查,并启动了三江源区域的雪豹分布和威胁研究。之后的十余年里,从长江源头的索加到云塔、从澜沧江源头的昂赛到地青50余位山水、北大的伙伴们和350多位牧民监测员一起,走过草原和湿地,在高山裸岩和崎岖的山脊线上镌刻下了自己的脚步和身影。
那么这十余年,从三江源出发,在雪豹调查与保护中我们到底看见了什么?
01社区监测网络
打开浏览器输入“三江源雪豹”,搜索结果显示约225,000,000 条信息,这些信息大多与“雪豹频繁出现”、“雪豹调查研究结果”、“雪豹监测和保护”、“雪豹与牧民冲突”、“雪豹与其他野生动物同框”等内容相关,映射出三江源雪豹的现状。随着雪豹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这种神秘的大猫的关注和了解越来越多。
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雪豹连片栖息地之一,我们的工作区域包括长江源的玉树市、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以及澜沧江源的杂多县及囊谦县,截至2021年底,我们共在12个乡镇的19个村开展了与雪豹相关的监测研究和社区保护工作。2019年开始,我们把视野拓展到青藏高原上的其他雪豹分布区,保护工作拓展到紧邻三江源的怒江上游西藏丁青县、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天峻县苏里乡、及青藏高原的中心西藏那曲市
雪豹监测区域
红外相机是野生动物调查的重要手段,从三江源到祁连山,再到西藏,我们目前正在维护超过700台的红外相机长期监测网络,每年红外相机工作日超过10万天,累计管理60TB的野生动物监测数据,已经识别出雪豹个体约400只,雪豹栖息地保护调查和保护面积达到7000平方公里。基于三江源雪豹研究,我们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于2018年“国际雪豹日”与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并基于此出版《守护雪山之王》。
除雪豹外,红外相机还记录到金钱豹、豺、棕熊、赤麂、白唇鹿等42种兽类,及胡兀鹫、黄喉雉鹑、藏雪鸡、藏鹀等55种鸟类。
从左至右:雪豹、金钱豹、金猫、棕熊、白唇鹿
得益于雪豹监测网络背后庞大的数据体系,我们开展了雪豹的种群动态、栖息地变化、活动节律、种间关系等生态学研究,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相关研究;通过数据反馈,制定监测和保护计划,推动当地社区更好地参与保护工作;通过精选照片及视频,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传播保护理念。雪豹监测网络如同基石一般的存在,为我们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恒久的动力。
02观察与记录三江源的眼睛
夜幕时分,一只雪豹慵懒地趴在山脊线上,像是吃饱了在消食。这是云塔监测群里,监测员藏多最新记录到的雪豹画面。每过一段时间,监测群里就会出现各种新鲜的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记录野生动物已经成为监测员们自发的行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趴在山脊线上的雪豹
从2012年起,我们开始和社区合作共同建立社区监测队,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样线巡护、虫草管理、垃圾管理等各类保护行动,希望培养当地农牧民成为保护和监测的主体。截至目前,共有350余名社区监测员加入到监测队伍中。庞大的监测队伍,为雪豹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当我们要开始新一期的监测工作的时候,会由社区管理员把监测员组织起来,我们讲述上一阶段监测结果和讨论新一轮监测计划;确定新监测方向,开展监测技术培训;监测员完成布设、并回收监测数据和结果;我们进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至社区。
监测员在查看红外相机照片
去年,我们走访了多个社区,与监测员们进行访谈,希望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工作预期与需求。在“监测员意愿”那栏,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喜欢野生动物,想更好地保护它们。而这也正是三江源社区监测得以持续的原因。作为外来人,我们需要依靠持续的监测工作和数据累计来认识三江源这块土地,了解雪豹和其他野生动物。而监测员们生长于三江源,他们热爱这片美好的秘境,随着他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行动将代代延续。他们才是观察和记录三江源的眼睛。
监测员合照
03自然观察节、防熊和补偿基金
2022年昂赛自然观察节于上月成功举办,本届观察节的21只队伍共记录到兽类16种、鸟类79种、两爬2种、植物221种,本地参赛队伍最多、看到雪豹最快、发现青海省的黑短脚鹎新纪录是本次的亮点。这些成果和收获都离不开在昂赛牧民与雪豹、社区、保护和发展长久以来的思考和尝试。
从2016年昂赛举办第一届自然观察节开始,昂赛便成为了自然爱好者的圣地,生境类型的多样造就了物种的多样,长期的监测成果为野生动物观察带来了契机。2015年,三江源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国家公园内的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在不断的试错和尝试中,昂赛“大猫谷”自然体验慢慢成型,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首个特许经营的试点项目,希望在实现社区为主体的同时,也能满足外来体验者对于自然的美好期待,实现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2021年,三江源成为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我们希望在三江源其他社区保护地,也能找到更多元的保护和发展平衡模式,走可持续之路。
2022年昂赛自然观察节
3月,我们在索加乡牙曲村开防熊门窗效果评估调查,验收2021年夏天为牧户们安装的防熊门窗的效果,这是我们在人兽冲突问题上的又一种尝试。防熊门窗是一种防御措施,可以减少人与棕熊的正面冲突,保护牧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除防熊门窗外,我们在云塔村为牧民安装防熊电围栏,在昂赛定制从预警到防护一体的措施。据索加反馈结果来看,防熊门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牧民的冬窝子不受棕熊破坏,但在没有措施或与棕熊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伤亡与损失还是时有发生。在青藏高原人熊冲突越演越烈的今天,各种防御措施只是一方面的思考与尝试,人熊冲突问题的根源仍需继续探讨。
云塔村防熊电围栏安装
2021年12月,我们完成了2020-2021年度牙曲村人兽冲突案件记录与赔偿工作,共记录804起人兽冲突案例,通过人兽冲突基金对受损的187户牧民共赔偿199920元。开完理赔大会,和牙曲村负责案例统计的牧民聊天,他说这是很好的尝试,案件信息可以很好地看出商业保险需要完善的地方。人兽冲突基金的试点,也是在现阶段野生动物和牧民冲突的思考。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帮助牧民购买保险,减轻野生动物、疫病和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商业保险政策的不断改革和升级,也可以进一步地缓解人兽冲突。
牙曲村人兽冲突理赔大会
不管是昂赛自然体验特许经营,各种防熊尝试,还是人兽冲突基金试点,都是在保护工作中的希望重新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探索。在开展雪豹监测和保护工作中,随着对一个社区、一个政策,或者一个现阶段矛盾的了解和深入,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会逐一出现,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04当下的机遇与挑战
几百万年来,凭借在高原上较优势的生态位,雪豹得以繁衍至今,作为顶级食肉动物,对维持其所在的高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雪豹分布的核心区域,我们的监测区域从三江源扩展到羌塘、祁连山、怒江流域,但对整个青藏高原和雪豹分布区来说,不过一隅。随着雪豹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持续关注雪豹调查空缺区域,是开展雪豹研究的核心所在。这些年的不断工作,或许让我们对某个区域、某段时间的雪豹生存状况有了一些判断和评估,但是对于整个雪豹种群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更大的空间尺度,以及更长的时间周期。
在当下的挑战与机遇下,我们尝试借助新技术与新方法,全面推动以雪豹保护为代表的物种和生态保护工作。在通天河畔的云塔村,我们架起了24小时雪豹监测摄像头,多次记录到雪豹的影像,为科学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随着监测及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视频监测系统、实施传输红外相机等设备逐渐代替传统红外相机开始了全新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AI识别技术也在空拍删除与野生动物识别上解放大量人工劳力。
物种监测和研究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持续开展监测和研究,才能找到现阶段因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化、人为干扰等带来的生存威胁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依然会在这里开展雪豹监测和保护工作。
“支持雪豹保护力量”项目现已上线今年的99公益日,希望能够借此汇聚更多来自公众的力量,助力开展雪豹监测与保护。我们将通过维护长期监测网络、支持社区记录影像、举办公众嘉年华等方式,提高对雪豹的科学保护,传播保护理念和传统文化,增加公众对雪豹的了解和认识。无论你在城市或荒野,为了更好推动以雪豹为代表的物种和生态保护,我们想邀请你在9月7日-9日,为爱的每一个“它”送上小红花,并捐款支持雪豹保护力量,帮助雪豹长久地漫步于雪山之巅。
注:9月7日-9日,每天早上10点开始,用户每次不低于1元的捐赠,将机会随机、金额随机地获得配捐。每日配捐配完即止,若当日配捐未配完将顺延至活动结束。
点击小程序链接为我们助力吧!
爬山、捡粑粑、安装红外相机……山水人的野外日常相信大家已不陌生,那除了野外工作,他们在办公室都忙些什么?这次,我们就带大家来到山水玉树工作站,看看红外“盲盒”中都有哪些惊喜物种?海量数据如何高效处理?我们又是如何识别雪豹个体的?9月7日上午10点,我们将在视频号揭开雪豹调查和保护工作的另一面,点击下方链接预约直播,精彩工作日常欢迎围观~
-END-
撰文/姜楠
编辑/ 夏农

排版/ 王善玮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email protected]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点击【阅读原文】,支持雪豹保护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