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名场面又回来了。有网友说,这几天贵阳花果园的住户,活得不如花果山的猴子。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残酷的现实,因为确实有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贵阳市花果园社区号称亚洲最大社区,10平米公里的区域内,住着50万常住人口,堪比一个小城市。

8月31日,该区发现一例新冠病例。9月3日,防疫指挥部经过综合研判,决定对花果园社区实现静默管理。
既然发现了确诊病例,按现在的防疫政策,为了疫情外溢,实行静默管理没毛病,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当地政府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便是防疫,人也是要吃饭的。一天不吃饿得慌,三天恐怕快崩溃了。
于是出现了社区住户包括楼道管家集体“要饭”的一幕。
“哪些业主家里清空有剩饭的,愿意给出一点的,麻烦私聊我一下,这边有好多租户都是饿了一天两天了,可以的话给他们口饭吃”……
管家是个好管家,还能想着为住户排忧解难。但也有一种可能,他是单纯怕出事,自己要担责任。因为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给口吃的吧,剩饭也行”的哀号?那必定是实在饿到不行,必定是能吃的都吃完了,必定是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
好消息是,相关物资已经在陆续发放中。从视频看,满地都是包装好的蔬菜包,生活物资还是非常充足的。同时,贵阳南明区防疫指挥部也就物资供应不足发布道歉信。
知错就改值得肯定,但这封道歉信,怎么看都像一封表扬信,诚意不足,技巧却很高超。
大段大段的文字,都是“我们正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要么就是“整合大型商超”“打通最后一公里”,
而道歉的话,只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由于经验不足、方法欠妥,导致有的居民深夜仍在排队等待采样,有的区域生活物资供应不足,给大家带来不便,对此我们深感内疚、深表歉意。
实话实说,也不怕得罪人,这样的道歉是不合格的,在那些挨饿的住户那里也是无法通过的。别的不说,问题仅仅是“经验不足,方法欠妥”吗?由此带来的,又仅仅是“供应不足”和“不便”吗?
封控之前,已经有人开始囤粮囤菜,但政府公告提醒市民,物资供应充足,无需要囤积。许多人信了,然而封控之后,所有人被禁止出门,小区的超市、餐馆一律关门。
线下买不到,线上总可以了吗?但是打开美团、京东到家等所有外卖APP,所有门店都在“休息中”,包括保供商家的小程序,商品也一律“已售罄”。
这是堵死了所有的物资救济通道。试问,物资再充足,到不了市民手中,又有什么用?
考虑到花果园“超级小区”的特殊性,如果仅仅是物资暂时供应不足,其实很容易理解,大家相互接济一下,克服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怕就怕,物资只有消耗,没有补充,所有人都指着那点存货度日,没有存货的就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防疫优先,这个现在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但疫情再严峻,也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防疫?况且,这两者并无根本冲突。
也理解政府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把问题和困难坦诚地说出来,让大家有充分的公共信息的知情权,一起克服,是不是远远好过选择性公开,搞突然袭击?这边刚说完物资充足,那么嚷嚷着“给口吃的”,以后怎么让老百姓相信你说的话呢?
我其实一直不给理解,为什么总是担心市民“囤货”。疫情发生,紧接着就是静默管理,这已经是基本模式,囤点生活物资怎么了?
不认同,也不理解。但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物资短缺、供应不足,并非能力问题,而恰恰是防疫政策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防止疫情传播。对于防疫来说,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对老百姓来说,却相当于是一次“极限挑战”,试探你的承受底线,看你能挨多久。
防疫进入第三年,有些教训要吸取,有些共识要达成。防疫不是防人,基本的生活需求、生存需求,一定要满足,哪怕为此要冒一点点风险。比如,单元楼、消防通道不能封死,万一发生火灾、地震,这就是逃生通道。再比如,吃饭问题要解决,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配合防疫,不给防疫添乱。
最好的防疫,就是信息公开,大家坦诚相对,彼此信任,有困难大家一直扛。你藏着掖着,时不时还跟大众玩点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小把戏,只会增加大家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后座力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恐慌情绪。经过花果园的事,恐怕以后一旦发生疫情,大家囤菜的热情可能就会比以前更加疯狂,拉都拉不住。更可怕的是,无论你说什么,大家都反向操作。这张不信任票,是一次次教训换来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