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国家都走向错误的道路时,令人敬佩的勇士有,但是特别少见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惜命的。但是像艾希曼这样具有平庸之恶的机会主义者却是比比皆是,他们追随独裁者的疯狂把国家带入更恐怖的深渊。
艾希曼是被判处极刑的纳粹战犯,其实最开始他就是一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普通德国人。1933年因为经济危机,他失业了。而他父亲好友的儿子卡尔腾布伦纳介绍他加入了纳粹。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看,这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纳粹已经成为德国的执政党,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到处受人膜拜。他的介绍人卡尔滕布伦纳还是纳粹党中年轻有为的大人物,后来成为德国保安总局的局长,而他们俩家是世交,可以给他很多的提携。
可以说这份工作可以为艾希曼带来看似非常美好的锦绣前程,一个落魄的失业青年当然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接受,就是换成你我,我想当时也会选择接受。所以他并非信仰而入党,也从来不是忠实的党员,他甚至不了解党章,从未读过《我的奋斗》。他入党的主要动力和一般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升官发财,得到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如果加入别的国家政府,也许他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小公务员,凭借他的能力我感觉升任基层局长之类的小官应该绰绰有余,除了可能因为贪污腐败进了监狱之外,也就是默默无闻的一生。但是很不幸他加入的政府是纳粹,他负责的事务是犹太人,就注定了他不可能默默无闻一生。
艾希曼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公职人员,为了升迁他竭尽全力做好上级领导交代的工作,不管是他的好朋友卡尔滕布伦纳还是海德里希和希姆莱都高度认可他的工作。
1938年他才刚成为一名中尉下级军官,起步真是好慢,但是1942年万湖会议后他竟然就迅速晋升成为一名中校军官,党卫军中位高权重的警察犹太处处长,犹太移民局局长。单纯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真是风光无限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崇高地位是如何换来的?是靠着把几百万犹太人押送到集中营去送死而得来的,他的中校肩章上充满了鲜血和罪孽。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是不是会感慨这是一个反犹主义者,一个对犹太人恨之入骨的恶魔。其实不然,他本人对犹太人并没有仇恨,他并没有亲手杀死任何一个犹太人,他自身并不反感犹太人,甚至在他的生活中还有犹太军官的朋友。
诚如汉娜阿伦特所言艾希曼既不是伊阿古也不是麦克白,更远远不具备理查三世那种成为恶棍的决心。他手上犯下的罪孽除了不遗余力地追求升迁发迹,他根本没有别的罪孽,他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机会主义者,就连这种不遗余力本身也没有罪,他肯定不会杀害他的上司而取代他的位置。
他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心知肚明,在对法庭的最后陈述中,他还说到了“国家对价值的颠覆重估”,他并不愚蠢。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思考注定他成为那个时代罪大恶极的罪犯的。而“不思考”跟愚蠢完全是两回事。
在此基础上,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的观点,平庸之恶,这种恶罪在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你我皆为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
艾希曼只不过是希特勒极权政府这个罪孽深重的国家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罢了。当这个罪孽的国家机器开动马达运行起来,这个不想脱离机器的齿轮只好跟随它高速运转。艾希曼曾对审讯的警官说,假如命令处死他自己的父亲他也会照办。

他并不仅仅在强调自己执行命令以及对命令的严阵以待到了何种程度;他还想要告诉人们,他这样的理想主义者的行事作风素来是什么样子。同其他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一样,艾希曼当然也有个人情感;但是假如情感同他的理念发生冲突,他绝不允许情感影响他的行动。

如果我们自己当年在艾希曼的位置上,我们又会如何选择,我们会做得比他更好吗,有良心的人也许会离开这种沾满鲜血的岗位,但是很快还是会有其他机会主义者补充上去。没有几个人具有敢于站起来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的勇气,虽然这种勇气会让你青史留名,但也会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一个国家都在犯罪,我们个人如何杜绝平庸之恶,独善其身,这确实是一个很严肃而深刻的问题。北京大学的钱群里教授的一番话很值得人们深思,人性本有善恶两面,健康健全的社会与体制则使人扬善抑恶,不健康,不健全的社会与体制会使人扬恶抑善。

看了太多的历史,让我不由感慨,当整个国家都走向错误的道路时,令人敬佩的勇士有,但是特别少见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惜命的。但是像艾希曼这样具有平庸之恶的机会主义者却是比比皆是,他们追随独裁者的疯狂把国家带入更恐怖的深渊。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杜绝平庸之恶,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好的社会制度,让国家不要犯错,让社会健康健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