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当今中国制造的关键词,“工业互联网”肯定榜上有名。
统计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从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到产业链上下游畅通,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大大加速了各类企业融通格局的形成。
有人说,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我们可以从工厂的生产一线谈起。
位于浙江的恒逸化纤,过去一直有个困扰:工厂靠人工检测化纤产品,不仅效率有天花板,质检师长时间拿着强光手电筒检查,眼睛容易看花,产品检测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不少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企业内部人力成本上升,发展面临瓶颈;国际市场又受疫情和国际格局影响,产业链面临重新调整。这种情况下,“吃老本”只能被逐步淘汰。
怎么转型升级?答案是靠工业互联网,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设备融入生产各环节。说白了,就是给生产线装上“眼睛”和“大脑”。
恒逸化纤找到了百度智能云。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线安装了20台工业相机,对产品逐一进行360°无死角拍摄,每张照片会被拆成上百个部分,传输至后台数据中心,再由AI进行智能判断。这套质检设备不但比人工质检效率高出70%,还能有效解决人工“看花眼”的疏漏,保证了检测质量
国网电力在不少省份的输变电设施分布于山野之间,检测员工作时得翻山越岭,费时费力。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建设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后,地面机器人和巡视无人机冲在危险第一线,原来每周一次的人员巡视被实时监测替代。
在广州白云,水务监测点位少,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管理效率低。使用百度智能云新一代水务智能化底座后,一些水务管理部门实现了数据汇集和智能决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负责人的手机就会实时告警,“不用抬头看监控大屏,有问题第一时间就响应了”
生产数字化,难在哪儿?
一方面,受到认识、技术制约,企业众多资源依然处于冷冻状态,没被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技术改造投入的效果“不可见”“难算账”,也让一些企业难下决心。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障碍更多。研究显示,约40%的中小企业数字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破解“不会转”“不敢转”,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使用门槛。百度智能云一直坚持给企业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方案,让效果摸得着、看得见,胜在“实”。
比如,百度智能云建设的“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搭建适配各行业广泛需求的产品,企业可以在平台上迅速找到标准化应用,实现低成本数字化落地。开物要打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将人工智能变成中小企业触手可及的生产工具。
9月6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开物2.0”,聚焦应用、平台、AI核心三大升级,累积超过200个工业解决方案,沉淀了3.8万个工业模型。与1.0版本相比,“开物2.0”更加聚焦行业里的核心场景,聚合了更多可应对企业痛点、难点的新能力、新经验。
以苏州的生益科技公司为例,生益科技使用开物平台的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能源管控等应用后,打造出数字化工厂,每年经济效益可达数百万元。百度智能云计划3年内在苏州服务上百家类似规模的企业,预计创造价值4.5亿元。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说:“我们期待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大胆上云、放心用平台,共赴产业智能化的未来。”
从概念诞生至今,工业互联网已走过10年历程。放眼全球,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新一轮国家间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中国的“十四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也已明确,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作为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之一,百度智能云目前已与超过22个行业、300多家标杆企业建立合作,为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并在16个区域深度落地。
现在,这朵“云”迎来升级。
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智能云还发布了“云智一体3.0”,通过打造极致性价比的异构算力和高效的AI开发运行能力,更深入产业,更聚焦行业核心场景切入。基于“云智一体3.0”,百度智能云首次发布了汽车云。从车企集团云、网联云、供应链协同云等三个层次深入汽车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解决汽车行业生产、自动驾驶测试、供应链管理等三大数字化应用难题。
“云计算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真正深入到实体产业,去解决产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创价值。”沈抖说。(品牌推广)
文/云柏
编辑/云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