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
文/郭学萍(特级教师)
梅语文一直致力于为各位老师和学生分享好的学习资源。今天分享的是由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教学团队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第3-4单元 “地毯式”过关自查表,对统编语文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方便老师教学和孩子们学习。【建议大家分享到班级群,让更多孩子受益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第三单元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诗歌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诗歌,包括《短诗三首》《绿》《白桦》《天晴了的时候》。
【语文要素】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综合性学习】
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9.《短诗三首》
【重点生字】
字音:藤(téng)是后鼻音膝()不是(qī)
同音字:màn漫(漫灭)慢(快慢)luó萝(藤萝)箩(箩筐)
字形:“繁”字上下结构,
书写指导:
“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理解词语】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藤萝:紫藤的通称。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其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
【了解诗歌】
1.什么是短诗?
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明确诗序
《繁星》共收录164首短诗。课本中的三首短诗的诗题后面还有一串数字,那就是诗序。
3.什么是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曾借鉴西方诗歌的格律形式与日本俳句小诗的形式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学法指导】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根据诗歌中的景物,大致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诗歌,理解悟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三读诗歌,融入生活。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尝试背诵诗歌。
【体会情感】
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温馨母爱的深切回忆。
第二首诗书法了诗人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歌。
第三首诗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赞美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课后习题】
课后题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这几句诗让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藤萝的绿叶下,一个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依偎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我从中感受到孩子与母亲间的无限深情,孩子眷恋着母亲,母亲深爱着孩子。
课后题2: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2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后题3: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答案:第一个“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比喻诗人心中的烦恼、忧愁和痛苦。
10.绿
【重点生字】
字音:“瓶”(píng)读后鼻音。
 “叉”读翘舌音“chā”,不要读成了“cā”。
多音字: dǎo(摔倒)dào(倒水)
chā(交叉)chà(劈叉)
【重点词语】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整齐: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
【反义词】
集中——分散交叉——平行整齐——凌乱
【同义词】
重叠——叠加整齐——整洁飘动——飘落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诗人。其诗作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主要作品:诗集《大堰河》《向太阳》《北方》等。
【学法指导】
1.初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绿色。
2.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三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朗读本诗,语速宜稍慢,语气要舒缓深情。朗读第3小结时,语气要逐渐加重,突出排比句的气势;朗读第4节时,三个“一起”语气越来越强烈,体现出绿色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浓。朗读第5小结时,前两句语速加快,语气上扬,最后一句语速放慢,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体会情感】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以及绿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绿色、对大自然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绿色的希望、绿色的时代的讴歌。
【课后习题】
课后题1: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一方面,大自然的绿色也许是树,也许是草,也许是水波,这些绿色在风的吹拂下,自然会飘动起来;另一方面,这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和对时代乃至生命的赞美,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课后题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参考答案:宗璞陛下的“绿”是雨中鲜浓欲滴的“绿”,是饱满的,是流动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11.《白桦》
【重点生字】
字音:桦(huà)绣(xiù)潇(xiāo穗(suì)
绽(zhànméng胧(lóng
晖(huī)(cháng)   徉(yáng
多音字: fú(仿佛)     fó(佛像)
zhāo(朝阳)   cháo(朝向)
【重点词语】
毛茸茸: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
潇洒:(深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花穗:聚生在一起的花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朦胧:不清楚,模糊。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朝霞:日出时出现的云霞。
白雪皑皑:形容雪的洁白。皑,洁白。
【反义词】
潇洒——拘谨朦胧——清晰
寂静——吵闹姗姗来迟——如期而至
【同义词】
潇洒——洒脱朦胧——模糊晶亮——透亮
【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外祖父养育。主要作品:1916年初出版第一本诗集《扫墓日》,抒发个人对革命感受的《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抒情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
【学法指导】
1.初读诗歌,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三读诗歌,归纳本诗的语言特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朗读指导】
本诗语言清新,想象优美,朗读时语调自然明快,读出对白桦的赞美与喜爱。
【体会情感】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被雪花,绽花穗,在冬日里亭亭玉立,晶莹闪亮,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赞美,对白花象征的高洁、刚直的人格的赞美之情。
【课后习题】
课后题1: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叶子的枝头落满了松软的积雪,仿佛镶上了一道雪绣的花边。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又如洁白的流苏一般美丽。静静挺立的白桦,在灿灿的金晖的映衬下,闪耀着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使白桦显得分外妖娆,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染上一层银色的光华
印象:这棵白桦在冬天坚定地挺立在雪中,它挺拔、高洁。
选做题: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示例: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重点生字】
字音:炫(xuàn垢(gòu怯(qiè)
     曝(pù)赤(chì)涉(shè)晕(yùn
多音字:yùn(红晕)   yūn 晕头转向)
pù(曝晒)     bào(曝光)
【重点词语】
炫耀:夸耀。
尘垢(gòu):灰尘和污垢。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mái):霾的通称。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千米。
【反义词】
凉爽——炎热温柔——粗暴胆怯——勇敢
【同义词】
温柔——温和炫耀——夸耀
尘垢——污垢   胆怯——懦弱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1928年《雨巷》一诗的发表引起轰动,因此他又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
【学法指导】
1.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描写顺序。
2.再读诗歌,品读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美好。
3.三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体会情感】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后天晴时的小径上美丽的景物,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既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
一、诗歌的一般特点
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3.想象丰富·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4.富有韵律。郎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二、尝试诗歌创作
1.自己尝试创作诗歌。
2.请同学、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完善诗歌。
3.朗诵会上进行朗读,全班交流。
三、合作编小诗集
1.分组合作编小诗集。
①选择编排内容。
②确立编排分类依据,如诗人·内容·形式等。
③给诗集取名字,装订成册。
2.请各组把课前编排好的诗集,向大家展示。
3.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①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②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③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4.小组点评并交流。
四、举办诗歌朗诵会
1.内诗歌
①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小组交流,并读出诗歌韵味。
③小组展示并评比。
2课外诗歌
①课后收集诗歌,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②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采用何种形式朗读能使本组的朗读更精彩。
③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喜欢它的原因。(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梳理、总结本单元所学诗歌的特点、诗歌所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诗歌饱含的诗人真挚的情感。
识字加油站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有《己亥杂诗》。
u你读过他们的诗句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吗?和同学交流。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
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示例
1.山野里,那一片红艳艳的山花,像燃起得熊熊火焰。
2.那一株株白中透着粉嫩,身躯挺拔的桃花,在乍暖还寒的时节里亭亭玉立。
3.桃花中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红得似火,有的紫得如纱,有的白得剩雪,可爱极了!

提示:这两节诗的加点部分各是三组偏正短语,且在语意上有递进关系,由对自然事物的描绘递进到人的思想活动。
示例
这些事——
是永存不忘的记忆:
矫健的身影,
亲切的话语,
温暖的双手。
夏天的夜晚,
是怎样的美啊!
闪闪的星星,
凉凉的清风,
舒畅的心情。
日积月累
1.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赏析:这句话是说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及抑扬的节拍感,亦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性。
2.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赏析:这是诗的一种本质美,诗的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显现出来,在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搏斗中显现出来。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赏析:“自然流露”指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愿与宁静”指的是诗歌创作应在内心平静、排除私心杂念的状态下进行。情感的再度体验是诗人创作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创作。
第四单元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主题
人文主题
【可爱的动物】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本单元共选编《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作家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些动物朋友的日常点滴。
语文要素:
【阅读】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13.《猫》
一、本文主题
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二、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一生创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经典著作。
三、重点字词
1.需关注的字音
(1)多音字
屏:bǐng,屏息凝视——píng,屏障。
折:shé,枝折花落——zhé,折叠。
(2)易错音
虑(lǜ)     蹭(cèng)
2.要提醒的字形
贪(贪玩)(贪心)
勃(蓬勃)(生气勃勃)
3.难理解的词义
(1)古怪:跟一般情况不一样,让人觉得诧异。
(2)尽职:指做好职责范围内应做的事。
(3)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4)开辟:从无到有地创建。
(5)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四、特殊句段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解析】运用“吧”“啊”“呢”语气词,富有口语化的表达,温婉的语气中表现了对猫的喜爱。
2.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解析】“小梅花”指猫的脚印。爱写作的老舍先生,稿纸被踩脏了也不生气,还说是小梅花,足见爱猫之情。
五、全文结构
课文段落
主要内容
1—3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4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六、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在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例1: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解析】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用“乖”“睡大觉”“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表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更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猫。
例2: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解析】本来是脏脚印,却说成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续用了“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四个词语形容,简直把它当成歌唱家了。
例3: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解析】可见作者已经把小猫当成小孩了,特别疼爱它们。
例4: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解析】即使这样,作者也不责打它们,可见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三个方面,写猫的老实、贪玩、尽职。主要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来说。采用的方法是抓住动物的特点,先总述后分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小猫满月“淘气”的内容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3.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加点的词语是:说……吧,可是……
例:说手机、电脑会让人爱玩游戏、浪费时间吧,可是,它们却也有好的一面,是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信息的一个窗口。
七、课外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猫》
夏丏尊《猫》
周而复《猫》
不同
写性格
写人对猫的态度
写样子
相同
都表达了喜爱之情
14.《母鸡》
一、本文主题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二、重点字词
1.需关注的字音
(1)多音字:
恶(wù)可恶;(è)凶恶;(ě)恶心
(2)易错音:
侮(wǔ)    撮(zuǒ)   雏(chú)
啼(tí)       孵(fū)     坝(bà)    掘(jué)
2.要提醒的字形
毒(毒手)(恶毒)    
戒(警戒)(戒备)
3.难理解的词义
(1)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
(2)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3)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4)鸡雏:幼小的鸡。
(5)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作战的样子。
(6)尖锐:声音高而刺耳。
三、特殊句段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解析】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讨厌母鸡的情绪。
2.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
【解析】“可是”是一个转折,写出了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解析】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而且对母亲的赞颂之情逐句加深。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4.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解析】“不敢”,表明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此时内心涌动的是对母爱的赞美和尊敬。呼应了文章开头,是全文情感的升华。
四、全文结构
课文段落
主要内容
1—3
写“我”一向讨厌母鸡
4—10
写母鸡对小鸡的爱,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五、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1)画的句子:第1自然段:我一向讨厌母鸡。第10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说说原因:因为“我”看见母鸡由于有了一群鸡雏,它是一只鸡母亲,所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感到母爱的伟大,所以,看到这些,“我”改变了心思。
2.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1)负责:时刻警惕,看护鸡雏。表现在:“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慈爱:对鸡雏温柔和怜爱。表现在:“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3)勇敢:不怕强敌,有胆量。表现在:“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4)辛苦:身心劳苦。表现在:“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1)内容上
《猫》:始终都是喜爱之情。
《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
(2)写法上
①都是两部分,都用过渡相连接。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这样一个递进式的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这样一个转折构成的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 都采用总分段式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通过对小事的描写表现小动物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④采用的方法稍有不同
《猫》: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面上写满月小猫的淘气,实则表现它的可爱。
《母鸡》: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对母鸡的讨厌,后面写对母鸡的赞美。
⑤语言特色鲜明
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六、课外链接
1.母爱主题:屠格涅夫《麻雀》
普里什文《柱子上的母鸡》
2.动物主题:列那尔《母鸡》
唐寅《画鸡》(古诗)
15.《白鹅》
一、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的生动描写,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走近作者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丰子恺一生共出版画集、著作和译著170余部。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重点字词
1.需关注的字音
(1)多音字:看(kān)看守——(kàn)看见
(2)易错音:
嚣(xiāo)   吭(háng)   吠(fèi)
奢(shē)    侈(chǐ)    侍候(shì)
伺(sì)     供(ɡōng)   角(jué)
2.要提醒的字形
侍(侍候)(侍从)
脾(脾气)(脾胃)
昂(昂首)(昂扬)
3.难理解的字词
(1)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顾、盼:看望。
(2)高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形容极其骄傲。
(3)郑重:指严肃的样子。
(4)引吭大叫:指扯开喉咙大喊大叫。吭,指“咽喉、喉咙”。
(5)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6)净角: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7)奢侈:指花费过多,享受过分。
(8)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9)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10)侍候:服侍、照料。
(11)堂倌:旧时称饭店、酒馆中的服务人员。
(12)窥伺:指暗中观望,等待时机。
(13)扬长而去:指大模大样地径直离去。
(14)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禁得起;烦,烦琐。
(15)譬如:比如。
(16)倘若:假如。
四、特殊句段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解析】此句单独成段,既呼应了前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又引起下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所以这句在全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解析】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解析】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4.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解析】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5.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解析】“窥伺”是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着吃饭的三眼一板。在这里,作者还称它为“我们这位鹅老爷”,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对白鹅的喜爱。
五、全文结构
课文段落
主要内容
1—2
“我”将白鹅带回家,并认为它很高傲。
3
写鹅叫声的严肃郑重。
4
写鹅步态的傲慢。
5—7
写鹅吃饭的可笑。
六、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1)称呼变换有趣。鹅”,“雪白的大鸟”,“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这位鹅老爷”,多种称呼相映成趣。
(2)句子描写生动。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语言富有儿童式的天真和幼稚。
(3)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这些成语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
2.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站着,毫不相让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鹅与鸭进行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2)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鹅称作“鹅老爷”,看似含有贬义,实则表现出鹅“高傲”的个性,幽默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4.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在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白公鹅》片段略)
两位作家笔下的鹅都是特别高傲,派头十足。
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有:
(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高傲派头。
(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等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4)都善于用幽默调侃的语言
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七、课外链接
丰子恺《阿咪》《养鸭》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思路梳理】
1.创情境:选择下面的一个情境或者自己创设一个。向别人介绍你的动物朋友。
2.说特点:想想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它在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范文引路】
小狗黄豆
我家的小狗叫黄豆。它有着金黄色的皮毛,一双大大的耳朵,一有动静,立刻就会耸立起来。两只水汪汪的大眼,再加上一根短短的尾巴,远看真像一只黄色的小兔子。
黄豆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家时,黄豆都会冲到我面前,摇着尾巴扑上扑下,好像在说:“欢迎小主人回家。”黄豆的饮食习惯很特别,它不爱吃肉,却爱吃青菜。只要妈妈提着篮子回来,它总是会第一时间跑到妈妈的面前,用那两只好像会说话的大眼睛望着妈妈。妈妈故意把篮子举起来时,它就会变得很不高兴,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也会变成横着的椭圆形,有时甚至还会“汪汪”地叫起来。妈妈拿出了一根青菜,它就会立刻扑上去,又是抽起鼻子闻一闻,又是用嘴巴尖试一试。那个馋样,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黄豆还十分尽职尽责。每天晚上,它都睡在大门口。它那两只灵敏的耳朵,只要听到一点儿响动,就会汪汪地叫过不停。直到我们起来巡视了,并对它说:“没事啊,没事啊。”它才能够安心地入睡。爸妈经常夸它,说它是我们家的忠诚哨兵!
可爱的黄豆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它是我密不可分的好伙伴。
(作者:四川省蓬溪县高坪小学四年级牛紫燕)
点评:小作者从外形、饮食、看门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狗黄豆的可爱。外形像兔子,饮食爱吃素,看门很负责,都是小狗黄豆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的结尾点明情感,深化主题。
【方法点拨】
1.有顺序。一般遵循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历——外表形象——聚焦特点。
2.抓特点。介绍时要抓住特点,对其与众不同之处要做比较具体而生动的描述。
3.写故事。把小故事融入到写作中,将动物写“活”。筛选最有意思、最能表现动物特点的事例。
4.融情感。融入人的情感,或喜爱、或赞美等,表达清楚小动物在人心中的意义、价值等。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话题聚焦】说话和作文时,试着这样表达
【内容再现】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3.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方法点拨】
(1)“古怪”“架子十足”“耀武扬威”等词语,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2)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
(3)明贬实褒的表达,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能恰当地表达出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
二、识字加油站
【话题聚焦】换偏旁,记生字
【内容再现】
杆——肝(肝脏)——秆(麦秆)
消——俏(俏丽)——峭(陡峭)
捕——浦(黄浦江)——哺(哺育)
油——轴(车轴)——届(应届)
【方法点拨】
以形声字来说,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换形旁,意思改变,但声旁不变,根据声旁能够认识更多的生字,也更便于将生字归类记忆。
三、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选一两个说一说。
(1)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2)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3)百灵鸟:指像百灵一样聪明伶俐、声音悦耳动听的人。
(4)领头羊:比喻带领大家的带头人,或者在某个行业中的领军者。
(5)小蜜蜂:是指像蜜蜂一样勤劳的人。
(6)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凡是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装样子吓唬人的,都可以说他是纸老虎。
(7)变色龙:常用来比喻见风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8)铁公鸡:来源于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9)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
(10)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讨好或乞求怜悯的人。
2.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用法】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点拨】
①第一句“比谁都温柔可亲”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都是说它怎样温柔可亲的。
②第二句“立刻警戒起来”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是说它如何警戒的。
③第三句“果然能看守门户”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是说它如何看守门户的。
【仿写】
①爱臭美的小狗
我家有一条爱臭美的小狗:每天都要跳到穿衣镜前照好多次,还总爱在阳台的花盆旁转来转去。
②粗心的小杰
小杰可粗心啦:文具经常忘记带,红领巾总是找不到,校服还经常穿错。
③热心肠的老奶奶
我的邻居王奶奶是个热心肠:遇到优惠的蔬菜会帮我们家带一点,做了点好吃的还会送一些给我们。
3.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吧”“啊”“呢”都是语气词,“吧”有不确定的成分,用了“啊”和“呢”,让语气更和婉,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如果去掉了,就是肯定了猫的贪玩,有责备的成分,看不出喜爱之情。
②“啊”,语气词,像拉家常的语气,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让我们感觉作者仿佛在满含笑意地叙说。如果去掉了,就显得生硬了。
③三个“啦”,写出了作者对大公鹅调侃的语气,蕴藏着满满的喜爱。
【点拨】
语气词被昵称为“情感大使”,语气词常常能辅助情绪的表达。常常放在句子末尾。
四、日积月累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读准确
七言绝句节奏多是“二二三节奏”  (也可说是“四三节奏”)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读明白
①山尖:山峰
②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③尽:全部
④占:占有,占据
【大意】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读情感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罗隐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因此对当时考试制度和朝廷产生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他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对立的情景让诗人产生了愤慨之情。诗人通过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本文经授权转自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领取电子版资料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过关自查
即可领取电子版打印

领取电子版资料请点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