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的大脑构造基本差不多,但你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让人如此惊讶。
最近,田朴珺有一段话很出圈。
她说巴黎是一个太属于女性的地方。
所以,她建议所有的女人无论如何这辈子一定要花点钱在巴黎至少待上一个星期。
看好了,是“所有的女人”哦,在座每一位看这段话的女人都被点名了哦。
待巴黎干嘛呢?

坐在那喝喝咖啡,看看街角的巴黎女性。
田朴珺还劝导不要纠结自己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那个答案是无穷尽的。

因此,大概意思就是说:别想太多,干就完了,去巴黎喝咖啡就完了。

乍一看到这段话时,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后来仔细想了想,有几分道理,但还不够完整。
我给田朴珺再补充一个前提,不然光是这一条站不住脚。
我建议所有的女性去巴黎喝咖啡之前,都去万科售楼处排队领钱。
不然,所有女性荷包里的钱为什么要听从你的建议你的安排呢,是不是?

哦,说完这段建议,好像忘了给大家介绍女主角了。

田朴珺,著名十八线演员。
代表作,《甄嬛传》里的“敦亲王福晋”。
之所以说她是著名的十八线,因为除开演员这个身份,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标签,无论是不是看《甄嬛传》的观众都会听说过。
万科董事长王石的女朋友。

当然,你以为光是靠王石才能被大家认识,那也是一种错误。
毕竟王石的前妻王江穗就没多少人知道,可见出名和王石有关系但关系不大,还是靠田朴珺自己。
而且,她的口头禅就是:不靠男人。
看上王石,纯粹是因为爱情,因为王石的颜值,爱情是用钱买不来的。
田朴珺是一个很努力的人。

这种努力,要超越大部分人,因此才有了她的今天。
她的资料上写着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但据说导演系查无此人,后来有知情人称她是表演系高职班学生,没有毕业。

不过,学历并不能阻止田朴珺的发展。

81年出生的田朴珺虽然长相平平,但2003年受到王晶导演的邀请(百科上是这么写的)到香港试镜,出演了王晶的《神勇铁金刚》。
之后就签约了香港的经纪公司,拍了一些配角的电影。
能看出来田朴珺真的拼命。

别人穿厚外套,她穿单薄的T恤,胸口露一片,丝毫不怕冷。

著名球星罗伯特巴乔去北京参加活动,田朴珺从人群中突然冲出来直扑巴乔,表达了一个球迷的热情,现场她最瞩目。
她还很有上进心。
一边在娱乐圈里打拼,一边报名读了长江商学院传媒管理专业,爬上知识的高峰。
据说,就是在商学院结识了地产大亨冯伦,冯伦又将她介绍给了王石,开始了这段情缘。
和王石怎么样开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这段恋情,她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到大众面前去展现她的优秀。
比如,她之前还是一个小演员,后来她就能以制片人的身份出席《中国合伙人》首映会 。
比如,她还能在《智族GQ》杂志上开专栏。
文笔很好?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写什么。
她写《我的男闺蜜 你不知道的陈可辛》,文章里说自己和陈可辛绝交三次,陈可辛回头向她示好求和,邀请她游泳。她还亲切称呼吴君如为君如。
可惜后来,小两口没怎么给她面子。
陈可辛那边否认闺蜜说,吴君如直接发微博说不用理会闺蜜或龟蜜。
田朴珺不以为意。

她又写《75岁创业的褚时健》,大讲褚时健创业的不易,并po上自己和褚时健的亲密合影。
后来褚时健也没给她面子。
回应说和王石的一次私人会面,没想到被写成文章,和田朴珺合影非他所愿,是给王石面子。
你看,连续被打脸两次,田朴珺有气馁吗?
不会。
那都是小case。
田朴珺一路从演员做到制片人再到专栏作家,格局大的很,丝毫不在意有没有被打脸,她在乎的是自己的表达。
田朴珺除了给杂志写专栏之外,她还喜欢写书。
写什么呢?
比如有一本叫《习惯就好》,讲独立、偏见和成长。因为坦白野心+执行力,豆瓣评分6.4,不算差。
后来,她又写《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评分变成4.7,差评不少。

为啥呢?

看目录你就知道了。
她用大量的篇幅去讲餐桌礼仪,怎么拿刀叉,意面怎么吃,宴会怎么着装,少换现金,不吃罐头,不要吝啬小费。
这是21世纪,21世纪哎,竟然能看到八九十年代的东西,大众自然诧异。
网络世界如此发达,世界早已扁平化,舶来品不是什么高级的词,和洋货一样的意思。吃个西餐而已,牛排只要能切开,难道还要专门买一本书去学?
田朴珺这本书像极了刘姥姥去了趟大观园,回来就大讲特讲她的所见所闻。
可大家活得好好的,要看也是看专业视频博主,并不买账。
当然,从这本书里可以窥见田朴珺此生的梦想,就是她对于【贵族】的执著。
早期的时候,田朴珺就写了一篇文章《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
什么是贵族呢?

她描写的很详细。
得有哈利波特一样的老房子。
还要有仪式感。
即便拒绝你的邀约,也会给你回复一封客客气气的邮件。

就算告诉wifi密码,也是管家托着银盘,写在精巧的纸片上。

反之,我们中国缺少好的教育,有知识、没文化。

父母可能没有正确教过我们中餐的礼仪,我们甚至都没有多少素质。
这话我不太同意。
我猜测她之所以说这个话,可能是她父母没有教她,也可能她对中国文化压根不懂。
毕竟她吧啦吧啦吧啦,说了一段话,说是林徽因写的。
可实际上,压根不是林徽因写的,而是白落梅写的林徽因的传记。
但不要紧,国内的不懂,可以搞国外的嘛,看起来洋气。
出于对贵族的向往,田朴珺拍了不少纪录片。

《谢谢你,纽约》

《谢谢你,米兰》
《谢谢你,伦敦》

《谢谢你,巴黎》

不仅拍纪录片,她还会打扮精致,买上一顶圆帽子,姿势一凹,就和贵族无限接近。

不止是这么去做,她还要身体力行的去发展出更多的贵族。
于是,她开办了一个学院。
承礼学院。
欧洲顶级家族,让你学会贵族文化,领略西方上层社会风范。
课程安排的很高档。

会去以色列、北京、西藏,安排王石、周鸿祎当导师。
会去英国、美国、台湾,参加赛艇运动,喝英式下午茶,拜访一些家族,见一些企业领导人。
最后大家在殿堂里合影。
怎么样?

很高大上吧,不比长江商学院差。
而且收费不贵,不要九千万,不要九百万,只要99万,就能助你走上人生巅峰,和贵族更近一步。
当然,她也有点自知之明。

问男友王石:你会不会觉得我太浮躁了?
王石:到这个年纪,没有点浮躁,就不正常了。我没有觉得你不正常。

田朴珺回过味来:那就是还是有浮躁存在了。

但王石的看法依旧不重要。

大众的眼光,情人的眼光都不重要,田朴珺目标明确,她说:但凡能活得让人妒忌,就别活得让人同情。

毒鸡汤有点道理。

在【让人妒忌】和【让人同情】之间,肯定是前者更好,当一个强者永远比当一个弱者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但回顾田朴珺这四十年来的所作所为,这句话也并不完全适用她。
矮大紧说:能活得让人喜欢,就不要活得让人嫉妒。
说白了,真正高端的玩家,能用自己的实力让人喜欢又让人羡慕,只有低端的玩家,才会装腔作势。这和圈内出名的艺人差不多,实力派总比流量派要体面也让人喜欢。

不过,我估计田朴珺不会改,“贵族”的向往已刻在骨子里,刀叉的使用、皇室的合影是她今后的谈资。
随便啦,爱咋咋地,自己活得开心就行。
就一点,别给所有的女性提建议了。
她喜欢喝巴黎的咖啡,在那待到天荒地老也行,但不要用自己的肤浅去建议别人的人生,有这吹牛逼的时间看看《隐入尘烟》,再顺便了解一下中国文化里“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贵族人士不想了解也可以,但我还是建议她不要建议。
·延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