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安华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ccef)
全文2641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引言:年轻人失业率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对年轻群体而言。根据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成年(25-59岁)失业率从4月的高点5.3%下降至7月的4.3%;但青年(16-24岁)失业率却持续走高至19.9%,年轻人与成年人失业率走势出现背离(图1)。单就青年失业率而言,过去五年节节上升,当前的失业率水平较五年前几近翻番。考虑到大学生毕业的季节性规律,三季度青年失业率可能维持在高位,四季度大概率缓慢下行(图2)。
不过,调研发现,年轻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可能比统计数据显示的更加严重。为了追求就业率指标,出现不少虚假就业的形式。传统方式是“挂靠”,创新方式是“假签约”和各种“灵活就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青年失业率偏高,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我国的青年失业率,已经高于当前美国(8.5%)和欧盟(14%)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我国年轻人就业的劣势(youth disadvantage)非常严重。若以两个年龄段的失业率比值来衡量,目前我国青年失业率是成年失业率的4.6倍(图3)。
必须承认,青年失业率相对偏高是一个国际性的普遍现象。7月份,美国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8.5%,是成年(25-65岁)失业率(2.8%)的3.0倍。以OECD国家来看,超过4倍就是极高水平,3-4倍属于偏高水平,2-3之间为正常水平(图4)。可见,以青年失业率与成年失业率的倍数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处于极端位置(outlier)。

造成年轻人就业劣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从雇主的角度看,在经济下行期,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新人更容易失去工作,存在“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的现象。二是从青年自身而言,初入职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还处在迷茫和探索之中,转换工作很常见。通常,要到三十多岁之后,一个人的职业路径才会趋于稳定。这就造成年轻人失业率偏高,而成年人失业率相对较低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年轻人成为弱势的就业群体,失业压力就会凸显出来,这是国际性的难题。
二、新增职位在哪里?
当前青年失业率偏高,很大程度上与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压制有关。观察PMI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低于疫前中枢水平(图5)。根据“七普”数据,服务业就业人数近3.6亿,占我国就业总人口的48%。而青年就业人员中从事服务业的比例更高,达到61%。显然,疫情对服务业极高的压制,对年轻人就业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经济持续下台阶导致新增就业职位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医药、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少数高景气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相较疫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图6)。而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一个符合逻辑的判断是,新增就业岗位的创造可能更加乏力。
再者,收缩性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行业职位的减少。传统上,房地产、教培、平台经济都是职位创造较多的行业,但今年企业用工快速萎缩(图7)。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员工总数过往曾持续高速扩张,去年开始转为收缩。美股上市的中资教培行业员工人数,今年上半年减少了21%,若考虑教培行业的第三方用工,很可能是腰斩。美股上市的内地互联网公司,今年上半年停止高速扩张,员工总数几乎零增长(0.3%)。
最后,即使是国有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本身就非常有限,而且还呈下降趋势。国有单位(国家机关、军队、武警、公检法、人大、政协、党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近年出现回升,目前的规模约为5,600万,占就业人员总量的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用工人数近年来逐年下降,2022年6月约为1,320万,占比17.5%,相较2020年初下降61.5万,占比下降2.6个百分点(图8)。

三、年轻人的职业通道越来越“卷”
今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1,076万,较去年上升167万,增速18.4%(图9),前几年高校扩招终于迎来了毕业高峰。
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而实体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导致考公务员及报名考研的赛道极度拥挤。今年有457万人报考公务员,相较2019年增加167万人(58%);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212万人,较2019年增加74万人(54%)。国考公务员录用人数增加到3.2万人,但录用比例下降至1.47%,真所谓“百里挑一”呀。研究生录取人数维持在约110万的高位,但考研录取率相较两年前下行4.8个百分点至24.2%,也创下历史新低。可以想见,年轻人所面临的人生竞争,“卷”得多么厉害。

四、逐光而行:关于就业恢复的想象
就业恢复的前景,可以参考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表现。2020年4月疫情冲击高峰时,美国失业率曾飙升至最高点14.7%,之后随着社交距离回复常态,失业率陡峭下行至目前的3.6%,速率为此前各种危机后的四倍。可见,一旦放开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就业恢复具有惊人的弹性。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呈现出与以往经济危机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临时性失业上升远超永久性失业,对服务业的冲击大于其他部门。美国最高14.7%的失业率中,有11.5个百分点来自于临时性失业。目前,美国临时性失业几乎完全收复失地,而永久性失业率也已到达历史的低位(图11)。

如果我们理解美国失业率陡峭下行背后的原因,再发挥些许想象力,就不难看到未来的一点曙光。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经济活动正常化,特别是服务业的重启,就业市场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前景大概率将重现美国式的陡峭修复。根据海外市场的经验,考虑到我国疫情冲击的结构性特征,放开防疫之后,新增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将显著高于疫前。其中,青年失业率有望率先快速下行(图12)。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坐等未来。因为时间正在快速流逝,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或离开就业市场越久,其工作技能和信心受到的打击就越严重。年轻人迟迟无法进入职场,就会选择逃避,可能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构成伤害,造成“永久伤痕”(permanent scars),从而拉低劳动参与率及生产率,进而拉低长期经济增速。事实上,疫后发达国家劳动参与率均较疫前明显降低,这也是美国失业率快速降低的部分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逐光而行。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应尽快扭转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势头,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经济活动正常化“稳就业”“稳增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为了防止读者朋友们走丢,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矩阵号“经济生活杂谈”
如果你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
或者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文丨
李同志,一个木匠的逆袭

合肥第一个叫停!谁慌了…

中国下一艘航母将是最大的!

唐山事件的性质彻底变了

穿上海澜之家的“冰睡衣”,真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