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被《二舅》的视频刷屏了吗?
在视频中,彻底改变二舅人生的,是十几年前的一次医疗事故:

很多人认为,二舅致残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有媒体采访了当年为二舅医治的卫生院,院长的回应,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年轻人已经不太常听到这个疾病的名字了。
因为早在2000年,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就已经宣布,中国已消灭本土的脊髓灰质炎。
但是在几十年前,它还是一片漂浮在成千上万中国人头上的阴影。
这不仅是二舅一个人的悲惨遭遇,而是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二舅”们是怎样瘫痪的?
1955年的江苏省南通,突然有1680人先后瘫痪,其中有466人死亡。
在这场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大流行中,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疫情愈演愈烈,上世纪60年代初,每年报告发现2万—4.3万例脊髓灰质炎病例。
不仅如此,这场疫情还波及到了附近的上海、青岛、南宁等地。
根据记载,为了躲避小儿麻痹症,广西南宁家家紧闭门窗,足不出户。
1953~2012中国脊髓灰质炎病例分布
1989年,在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暴发的小儿麻痹症疫情,使1328名儿童成为肢残患儿,严重者躯干畸形,下肢瘫痪。
脊髓灰质炎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极高的死亡率。
即使是那些活下来的人,也往往腿部残疾,成了人们口中的“拐子”,严重的要面临终身瘫痪的结局。
脊髓灰质炎的罪魁祸首,是脊髓灰质炎病毒。
这种不起眼的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凭借极强的耐酸性,在人体消化道存活下来。
大量复制壮大自身实力后,脊髓灰质炎病毒会攻击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神经元一旦受损,大脑就无法自如地指挥肌肉。
结果就是局部瘫痪,如果病毒攻击了控制腿部肌肉的神经元,就会导致下肢瘫痪——像二舅一样。
 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神经系统示意图
小儿麻痹症导致的下肢瘫痪不仅仅会影响行走。
随着时间的发展,肌肉萎缩还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畸形,包括马蹄内翻足、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下肢缩短……
如果病毒攻击了胸腹之间的横膈膜,病人就会呼吸困难,甚至活活憋死。
最可怕的是,这一过程仅需短短几个小时。
根据统计,每200例感染病例中,就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终身的瘫痪、痛苦的死亡,脊髓灰质炎的阴影,一度笼罩着全人类。
至少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脊髓灰质炎就已经与人类共存了。
在十八王朝时期的石碑上,就刻画着一位手持拐杖、右腿萎缩的祭司。
显然,他是一名脊髓灰质炎患者。
拄着双拐的中国台湾歌手郑智化,同样是因为脊髓灰质炎失去了行走能力。

小儿麻痹症患者,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但是更多患者,被疾病中断了人生的无数可能性。
除了带来死亡、痛苦之外,脊髓灰质炎还带来了歧视。
由于不了解具体的致病机制,很长时间里,人们认为小儿麻痹症是先天性的,甚至是受到诅咒的表现。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无法治愈小儿麻痹症,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有预防。
然而,90%~95%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携带者,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
这意味着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有十倍以上的传染源。
消灭小儿麻痹症,谈何容易?
还会出现下一个“二舅”吗?
脊髓灰质炎,一个制造瘟疫、死亡、瘫痪的魔鬼。
在漫长的探索中,人们试图采取过神经移植、延长肢体、或者直接给患者佩戴上外骨骼,等种种手段战胜它。
可往往效果一般,患者就像《阿甘正传》的主角那样,照旧肌肉萎缩。
医生为阿甘装上了金属腿架
瘟疫,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它永远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
1921年,这个希望在传统的温泉疗法身上。
那年,在一场疯狂的脊髓灰质炎传染病流行中,罗斯福因游泳意外感染,此后全身无力,双腿软弱。
医生给出了“双腿麻痹症状将永远无法治愈”的诊断。
罗斯福学会了熟练操作轮椅、拐杖,还去乔治亚州的温泉旅馆疗养。
不久后,类似某种奇迹出现,他开始能慢慢地在水中移动了,后来竟然能在平地站立。
随后,他买下这处温泉,希望能治疗更多的小儿麻痹患者,并在当选总统后,成立专门救治小儿麻痹患者的基金会。
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暴发脊髓灰质炎,2.1万人永久性瘫痪,3000人死亡。
温泉疗法,没能缓解人们的恐惧。
很多因小儿麻痹瘫痪的患者,在疾病最严重时,全身衰竭,无法呼吸。
这时,另一个生命的救星,铁肺登场了。
铁肺是一种连接水封的特殊呼吸机,整体像密封的大铁桶,依靠外力推拉胸腔,帮助患者呼吸。
使用铁肺的患者,几乎丧失了自由,整个人的四肢关节、脖颈腰部,都被紧紧固定在铁肺中。
他们只能露出一颗脑袋,通过头顶的镜子,观察这个世界。
在小儿麻痹流行得最严重时期,美国一家医院还曾制作过硕大的铁肺墙,患者一个挨着一个地躺在里面。
不少人终生无法离开铁肺,只能依赖机器跟医护人员活着,备受煎熬。
一旦机器出现故障,或者医护人员疏忽,就会在铁肺中死亡。
比如保罗 · 亚历山大,从6岁开始成为了铁肺患者,晚年还不幸遇上了一次器械事故,发到网上求助才能找人维修好。
而在中国,小儿麻痹这四个字,更是一段血的教训。
无数人因为小儿麻痹,身体残疾,全身瘫痪,家庭也备受拖累。
难道,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了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拯救几代人,终结脊灰疫情的顾方舟出现了。
他曾经带队到苏联,学习死疫苗(灭活疫苗)制作,但由于其成本奇高,个人家庭跟国家财政根本负担不起,于是转向了活疫苗(减毒疫苗)领域。
其实当年业内对这两种疫苗的争议很大。
人们怀疑,尽管活疫苗更便宜,但是也有打了疫苗反而染病的风险。
而顾方舟在反复衡量之下,还是豁了出去,决定把活疫苗带回中国。
1960年,北京所脊灰室,研究出了中国脊灰疫苗。
顾方舟带头在自己身上做临床实验,还把一小瓶疫苗给刚满月的孩子喝了下去,后来他回忆:
“当时自己心里也打鼓,这东西确实没问题,但万一有问题我就不好交代,最坏的结果可能会麻痹,腿和胳膊都不行了,但即使有风险也豁出去了,自己制造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让别人相信呢?”
顾方舟与儿子
当时所有小组成员,包括工人在内,都在自己跟家人身上率先服用了疫苗。
对他们而言,用自己做实验,是“这代人的规矩”
后来,脊灰疫苗制成了糖丸,被一辆辆卡车运送往全国各地患者的手上。
现在,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听过“小儿麻痹”这几个字了。
疾病无情,英雄有义。
始终有人能倾尽生命之力,造就染血的解药。
疫苗的伟大,就是因为它避免了让更多的人,成为二舅。
疫苗之王
2019年1月,脊灰疫苗之王,“糖丸爷爷”顾方舟,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他走了之后,没在多少人心中激起波澜。
毕竟从那个月到现在,我们最熟知的新闻热搜,还是王宝强马蓉离婚案终结,吴秀波把小三送去坐牢。
一位老者的逝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瞩目。
但是,这可能就是顾方舟喜欢的结局,从这一年回头看——
我国早在1994年,最后一名脊灰患者出现在湖南后,就再也没有本土野病毒感染脊灰的案例。
2000年,世卫组织确认,中国已成功阻断本土机会野病毒的传播。
人类在传染病面前扳回一局,不得不说,这是世界卫生史上奇迹。
顾方舟,应该能安眠了。
在疾病与瘟疫面前,人类历史,苦难重重。
鼠疫、天花、沙眼、脊灰、乙肝、出血热……
时代之下,医生与患者中,有多少人走得如履薄冰。
然而,始终有人迎面而上,他们创造了太多神迹。
欧洲中世纪,爆发过一场夺走千万人性命,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鼠疫。
在多数中国人记忆里,我们幸运地逃过这种烈性传染病。
实际上,我国的三次鼠疫,曾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分别在东三省、内蒙古、海拉尔爆发。
每次都是伍连德医生出面,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
他提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呼吸传播,用棉纱做成了简易的“伍式口罩”,率先让中国人用口罩来预防传染病。
他还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防疫体系,比如分区隔离、定期消毒等理念,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至于更多走在普通人前头的医者,有中国传染病之神汤飞凡,在炮火中研发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
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攻克掉疟疾,拯救了千万生命;齐长庆培养出中国本土的“天坛株”,控制住天花流行。
太多值得讲的故事,或许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许湮灭在时间的洪流里。
人类历史,苦难重重。
但是幸运的是,始终有前行者走在普通人的前方。
无数医生、学者、研究人员创造出疫苗,来对抗人类命运的不可控行性。
疫苗究竟意味着什么
单单是一瓶小小的传染病解药吗?
也许它更是某种,古往今来无数怀有医者仁心的志士们,对普通人的守护。
只要有希望在,能让一条小鱼重回大海,能让一个人过上幸福的人生,疫苗就实现了超过医学本身的价值。
那些医者,在人类瘟疫史中,始终前仆后继,更是一曲无人知晓的悲壮挽歌。
参考资料:
1.图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2.封面新闻:战疫史志 全球战疫志|小儿麻痹症:疫苗之路充满荆棘,警报仍未解除
3.中科院之声:“小儿麻痹症”多久没听到了?快24年了丨科学史
-END-
RECOMMENDED
芝|士|精|选
为了世间再也没有“二舅”,点个在看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