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杨太太是一名律师,四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成人ADHD。上一次,她在做客《午餐直播间》时,曾讲述自己和孩子确诊的故事。今天中午,她将再次做客《午餐直播间》,讲述她的故事。
以下文章转自公众号: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下载爱到底app,
可以回看《午餐直播间》11季全部内容
01
多动症并不总是多动
ADD/ADHD,中文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本文以下简称ADD。
在我现在的认知里,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病,也谈不上什么障碍,而是因为大脑结构不同,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特质。
ADD的人大概的表现各有不同,但是逃不出的范围大概是以下:
做作业特别磨蹭;
上课会走神;
情绪易激动;
做事易冲动;
好奇心很强;
做事容易有始无终;
拖延症;
路盲或者分不清左右;
……
ADD的另外一个称呼叫“多动症”,但实际上,这个称呼并不准确。ADD的人未必多动,还有很多安静型的ADD。
据说人群中有15%的人都是ADD/ADHD,而且这类孩子大部分读书都不太好——但我觉得,也很可能是因为读书不好,所以他们的ADD就被发现了。
事实上,人群中还有很多隐藏的ADD,高智商的ADD……
比如我们一家人。
02
儿子被确诊,源于一个玩笑
最早是怎么知道儿子可能是ADD的呢?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姐妹,她的儿子是ADD。她和我交流的时候常常说起她儿子的种种症状,比如朗读的时候会自己加字、跳字,比如“君子报仇十九年不晚”。
但她的描述让我很困惑,因为我们全家人都是这样啊。
如果她儿子是ADD,那我儿子更加是ADD了。她录给我看她儿子读书的视频,我说我们全家读书都这样啊。
她和我说ADD的种种表现,我还是觉得我们全家都这样啊,这有什么稀奇?
这种交流很容易引起误会:
  •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她对她儿子的行为过于敏感了,她儿子根本就没有病。
  • 但她可能就会觉得,我儿子根本不是ADD,所以我也不理解她当一个ADD的母亲的感受。
当时我就和她开玩笑,我说不如疫情结束,我带我儿子也去医院看看,如果我儿子也是这个ADD,那她就多听我几句。
反之,如果我儿子不是ADD,那我以后就再也不评价她儿子的事情,因为我不懂嘛,没感受嘛!
她当时就被我气笑了。她说和我赌30个西瓜。
——嗯。结果她输了。30个西瓜的债她到现在还没还清呢。
03
两个ADD成人,生了3个ADD孩子
在得知了儿子有ADD以后,我倒重视了起来。
正好这位姐妹也是研究ADD多年,所以她给我推荐了很多书,还有推荐了一位ADHD圈著名专家,我后来还自己去问诊。
在搞完这么一大圈以后,我自己也俨然已经成为ADD的专家了。
甚至有个姐妹和我说,她觉得我比她花钱听课的专家还要厉害,她觉得我讲得比那个专家要好。
不要妄自菲薄,我觉得她讲得很可能是真的。
因为她的那个专家是孩子有ADD所以才潜心研究,而我呢,自己就是ADD,还嫁了个ADD老公,生了三个ADD孩子……
对了,当我告诉我爹妈,关于ADD的症状,我爹妈也是一脸困惑:“所有人不都这样嘛?”——嗯……我高度怀疑我爹妈很可能也是ADD。
04
我是不是ADD已经不重要
有好些人问我,你到底是不是ADD?你到底有没有去确诊过?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
好比说,如果一个人身高2米,他就不需要再探究他自己是不是“巨人症”的问题了。因为就算是,就算不是,他都长到2米了,这个现实都不能改变了。所以他更需要面对的是:
身高2米对他的真实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他处对象可能有点困难,就算他自己不介意,对象可能还是有点介意。
他可能会被很多活动所排斥,比如跳芭蕾,跳体操可能就不合适了——但他也会有适合的体育项目,比如打篮球,打排球,可能都不错。
他平时的生活可能也会有很多不方便(主要是在别人看来不方便),比如他的衣服要定做,进出车门都要低头,逛商场尤其要小心自动扶梯撞头,从小学习都会坐最后一排,别人可能还会给他起一些诸如“长脚”、“竹竿”之类的绰号……
ADD也是这样。
当我发现我确实和一些人不太一样的时候,我就无所谓是不是要冠上一顶“ADD”的帽子在自己的头上了。
我更关心的是,既然我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特质,那这些“特质”本身,对我的人生到底会产生什么真实的影响,以及我要如何与这些特质共存。
因为这就是我啊!这些特质在别人看来,或好,或坏,可这就是我啊!
05
他们不是用脚走路,
而是靠翅膀飞翔
后来我陆陆续续接触了很多ADD孩子的父母,我发现我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我爸爸妈妈对我是很接纳的。
大部分ADD孩子的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完全接纳他们的孩子。
我觉得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件事:
好比是,ADD的孩子没有腿。他们的父母让他们跑,他们跑不起来,因为他们没有腿。
他们的父母很着急,所以就拽着他们跑,可是拽着他们,他们也跑不起来。父母就很生气很心塞……
但是上帝没有给ADD孩子腿,却给了他们一双翅膀。遗憾的是,大部分ADD的父母不明白他们孩子是有翅膀的,他们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前进”的。
更加要命的是,很多ADD孩子的父母,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的一对翅膀,所以他们也无法想象靠着除了腿以外的其他前进方式。
所以ADD的父母要教孩子的,不是让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固有逻辑,靠着腿来走路;而是需要用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翅膀来飞翔。
ADD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有困难的。
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各种上课狂分心。我自己的经验是,我会分心,是因为课程的难度并不适合我。或是太难了,或是太简单了(所以我自己在教我孩子的时候,尤其注意“课程难度是否与孩子的知识体系匹配”这个问题)。但是学校教育就是这样,没有办法调节的……
但是如果父母愿意花耐心,来一点点弥补ADD孩子的那些因为课堂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知识缺失”,ADD的孩子是可以正常读书的。
而且客观来讲,读个博士可能有点费劲,但是读个硕士还是没啥问题的(捂脸)……
另外,因为ADD的孩子的“前进模式”与寻常人不同,所以ADD的孩子尤其需要“建立信心”。
简单来说,当他们发现,用他们独特的方法,也能搞定事情,周而复始,他们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能够把自己的潜质给挖掘出来。
所以父母尤其需要来“构建”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上建立“信心”,这对他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再次感慨,普通人不也是这样么……)。

06
我和家人的故事
实际的例子我来举几个。
例子一:
我小时候特别不擅长朗读,看课本读书基本一定会读错。
除此之外,我读书还会跳字,跳过来跳过去。
我还记得小时候把“幽雅旅馆”读成“幽默旅馆”,让我妈妈捧腹大笑——不是因为我不认识字,就是单纯地读错了……
但那又怎样。
可能是因为ADD是靠着“想象力”在读书,我读书的速度特别快,可能别人读一本的时候,我已经把三四本书都读完了。
我很容易就能从一页纸中找到我需要看的关键词句,然后就记下了。
对于一些特别难啃艰深的书,我会反复读几遍,也就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所以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困扰,反而我还觉得“读书快”是上帝对我的一种祝福。
后来我做了刑事律师,这个优势就越发明显了,毕竟我们刑事案子的案卷是这样的: 
(其实我暗暗觉得,律师里也有很多ADD……)
例子二:
我和我老公,工作中还是比较严谨的。但一到放松的时候,就很容易出各种状况。
我们年初一起去石垣岛旅游的时候,两个人居然同时忘记带信用卡。
虽然我们已经把住宿费提前付掉了,但因为我们身边只有一点点现金,也完全不够饭钱。
石垣岛不是一个电子支付很发达的地方,除了全家超市以外,我们都找不到什么地方可以用支付宝,所以开始几天我们都在吃全家的便当。
但那又怎样。
我们整个旅行都非常开心!我们一直在找可以用支付宝的地方。
感恩的是,我们居然找到了一个旅行社,可以用支付宝,我们在那个旅行社,定了晚上出海看星星的活动,定了去其他小岛的活动,定了浮潜看珊瑚礁。
最后,我们找到了一家接受支付宝的吃石垣牛的料理店,全家在那里大快朵颐,恶狠狠地吃了一顿。
整个旅行我们都在自黑和自嘲中度过,每个听到我们故事的当地人都哈哈大笑。我们也遇见了很多好心人。
——看!存着多一点幽默,ADD的生活就并不比其他人更灰暗啊!
例子三:
ADD的人很容易分心,无法多任务多线程工作。
上海话俗称:“做人一根筋”——说的就是ADD了。
我的单线程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我们在家看电影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听我老公说话,评论。
如果我老公要和我说话,我需要把电影暂停,才能听到他在讲什么。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因为不能暂停,所以我们是完全不讲话的……
但是这种单线程,实际上对我的人生还挺有帮助的。
因为HOLD(把控)不住很多事,所以我会给人生做减法,专注在某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我感觉这样的人生反而更容易成功不是嘛?(哈哈哈)
而且ADD的人虽然容易分心,但是他们专心起来又特别专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知疲惫(废寝忘食也是ADD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我可以连续写作N个小时也不觉得时间飞逝):
缺点是,ADD的人特别容易上瘾,我也曾经打游戏成瘾。
优点是,当这种兴趣的指向是正向的,是对生活有益的事情的时候,ADD的人其实是可以做得比普通人更好的。
哦,对了,有很多证据证实,下面这位总统很可能也是一个ADD。
例子四:
ADD的人有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的。
比如ADD的人时间观念很差……
但应对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觉得出门要1.5小时,我就预备提前3小时出门。
然后我出门前不知不觉磨磨蹭蹭磨掉了1小时,但最后我还提前了半小时到,显得我还挺有时间观念的……
有的ADD是路盲,比如我……
原来在伦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和导航。
London Map是一本书,真的是要了我的老命了……每次从教会或者饭店回家,我都是需要别人护送的那一个。
结果有一天,有一个姐妹和我说:“好羡慕你路盲,我也想让人家送我回家,可是我不是路盲……”——那瞬间还自觉路盲挺好。现在路盲就更不是问题了,手机导航,车载导航,都能解决……感恩科技的发展。
ADD的人容易健忘……
所以我有一本随身的小本子,把各种重要的事情都记下来。
而且日事日清,周事周清。实际上比很多光用脑子记事的人要有效率多了……
(这本小本子是上海律协发的,每年给我们律师人手一本,特别适合ADD,所以再一次,我真的怀疑很多律师都是ADD……啊哈哈哈哈)
总之,ADD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弥补不足的。
(事实上,不论是不是ADD,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嘛!做人不就是扬长避短嘛!)
07
ADHD孩子长大后会变好吗?
讲一讲,我是怎么对我的ADD的孩子的。
其实也很简单:当你真的接纳孩子,看他什么都很可爱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困惑了。
很多父母指望着ADD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变好”,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对。
实际上ADD不太可能“变好”,所谓的“变好”,只是大家在长大以后,慢慢学习怎么和自己的特质相处,所以和周围人展现出来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了。
但是“如何学习与自己的特质相处”,却是父母可以从小来教导孩子的。
我觉得对孩子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转换成我爹妈从小对我的说教就是:“你只要努力了,哪怕考试不及格,我们都不会怪你。”
——实际上我爹妈知行合一,他们真的是这样的。
我还记得我概率论不及格,我妈妈说:“这真不怪你,概率论真的太难了……”然后她无法强忍住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情,噗嗤一下笑出来:“你当时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去选概率论的?哈哈哈哈哈。”
很多爹妈和我反映,担心他们的ADD孩子将来“不能有好人生”。
哎呀呀,要知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古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觉得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古代智者送给古代ADD父母的。哈哈哈哈哈。
08
帮助孩子摸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是ADD父母需要努力的地方。
这有时候很有挑战,但是当你真的找到了合适的办法,就会觉得很有意思——ADD毕竟不是弱智,教得好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说起来可以说很多很多了,我在这里仅仅举两个例子。
1、Checklist
我帮助孩子使用checklist(清单本),学习自己列待办事宜,列每日计划,因为这是对我自己很有帮助的办法——是我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工作方法。
孩子放学回到家,我问孩子:“今天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孩子答:“弹钢琴。”我纠正:“不对,第一件事情是要列一个计划。”
很多人对这个清单本有一个误会。觉得列了清单也没什么用,因为列了清单也做不完。
实际上,我教孩子列清单,更注重的环节,是建立一个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每天能做多少事。
而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检查清单,告诉他们,在清单中的哪件事,他们可能低估了工作量。
——因为ADD对任务多少很容易没有概念,从而给自己布置一大堆事,然后做不完,又很颓废和自卑,甚至长此以往,因为什么都做不成,就得了双向情感障碍。
孩子在日复一日的列清单的练习中,就大概知道自己每天可以做多少事,他们列的计划会越来越靠谱。
等到这个时候,再去帮助孩子养成把自己列出来的计划“日清”的习惯也不迟。
2、Scrapbook
我儿子也是那种各种磨蹭,各种懒散,一做作业就各种横躺,我完全可以想象叫他背单词的时候他会露出的那种表情……因此我从来都没有让他背过单词,知子如我,这件事我连提也没有向他提过(哈哈哈)。
但我发现他对图像记忆很深刻。所以就利用了他的这个特质,我给他做了一本独一无二的Scrapbook(剪贴簿)。
这些是他平时练习里面不认识的图片,我一一剪下来,标好,贴好。
这个方法对我儿子非常奏效(而且我还意外发现,这个事情对我自己本身也很减压)……
对了,这里要说一句,很多书上说,可以给ADD的孩子一样小玩意,让他们上课玩,这样会帮助他们不分心。我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你给ADD孩子一样小玩意,他的“表现”会好一点,因为他专注于玩手上的那样小玩意,就不会做出更“出格”的举动——可是,这种小玩意对于他上课专心,其实没有什么正向的作用。
我也在此劝各位ADD孩子的父母一句:不要指望着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BIU一下,就把问题解决了。
对待ADD孩子,没有什么速效的办法。
包括药物也是,药物也不是吃了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不管孩子吃不吃药,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些规则、技巧,使他愉快地与他的特质共存。”(药物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是专家,本文就不展开了。)
其实吧,恕我直言,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也是上帝派这些孩子,来医治他们父母里面的某些症状也说不定。

09
到底谁更懂得接纳
其实,很多ADD的父母,因为对孩子的不接纳,对孩子真的造成了很多伤害……
但有意思的事情是,ADD是一个很不记仇的群体——不管他们的父母再怎么不接纳他们,孩子们基本都能够以善待恶。
细细想来,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画面:
一群说自己是“正常人”的父母,竟然无法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亲生孩子。

反而是那群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孩子,用他们真实善良的生命,努力拥抱着这个对他们极不友好的世界。
关于孩子是否要去诊断
一旦被确诊,家长怎么跟孩子解释
家长如何在家进行行为训练
是否要服药
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问题?
……
这些棘手的问题,在惠之老师新书《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教练手册》里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
这本书将手把手教你养育ADHD孩子!
专业前沿的理论+实用的方法
帮助每位父母成为孩子的人生教练!
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ADHD教练和孩子家长,背书推荐
点击“在看”
认识ADHD-因你独特,所以传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