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常常体现出一种自居中心文明的优越感。但是,熟悉历史的人,总能发现,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从文明的边缘开始。
“中国”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周公营造洛阳的铭文中,呈现的就是一种从边缘向文明中心拓展的意识。秦并天下,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横扫欧亚大陆,古罗马的崛起,都是从边缘走向文明的中心。
可以说,文明的秩序往往是由边缘开始,或者说由“边疆”的力量所塑造。美国的历史,尤其将边疆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被称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西进运动”。
一般说起边疆拓展和西部开发,大部分目光都放在领土和实力的提升之上。但是史密斯的《处女地》一书却完全抛开“土地扩张”的叙事,而是抓住“西部”对于美国的核心意义,转向揭示“精神拓展”的力量—— 
原本处于欧洲文明边缘的美国,如何在一路向西的艰难迈进中,构建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从文明的边缘崛起,一跃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地带。
◎西部,是美国走向文明秩序的关键
美国建国伊始,联邦制刚刚确立的时候,作为一个国家并不是那么稳固。不但十三个州的州权相对独立,不同的地区还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学者认为,美国至少有四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它们之间的差异,甚至要超过欧洲各国之间文化的差别。因此,一直到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一直都存在着分裂的风险。
但是,《处女地》中展现的“西进运动”,却用百年时间,完全扭转了局面——
文明与荒野的碰撞,不同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美国特性:这个文明原本有强烈的欧洲烙印,但是在与西部荒野的碰撞中,“欧洲渊源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淡。西部的原始环境把比较精致的欧洲特性打磨掉了,变成了更加简单、实用、富有活力的美国特性”。
独特的美国精神,在开拓中得到加强:最早的清教徒怀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漂洋过海几个月来到美洲,在恶劣的环境下开拓了最早的殖民地;在西进运动时,这种使命感成为一种“天定命运”的信念,将征服大陆、改造西部,看作是美国人难以推卸的使命、不可抗拒的天命。
在向西拓殖的过程中,美国完成了一个大国精神底层的锻造,从时刻面临分裂危机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质和美国精神,最终凝聚出了一种影响全球的文明秩序。
◎边疆,是理解全球格局的关键
广阔的土地,变动的边疆,为美国的生存发展提供无限的能量和机遇,同时也一直充当着美国摆脱困境的安全阀——美国这一百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向西扩张,文明和荒野的碰撞,让社会保持活力;农业的开发,工业的建设,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但是,一旦西进结束,“边疆地带”不复存在,便会带来发展的危机。如何才能让美国保持活力,找到继续发展的动力?美国找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扩张,创造新的边疆地带。只不过地点从大陆走向了海洋;边疆从有形的疆界成为了无形的文明秩序分野。
今天的世界格局由此塑造: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美国向太平洋的势力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做美国西进逻辑的延续。
西进运动最终改变的不只是美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世界格局,以及“文明的冲突”。有人说,对美国的认识程度,实际上决定了对当今世界的认识程度。而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又决定了对美国的认识。为此诚挚推荐史密斯这部经典之作《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美国文明经典”系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