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底的孩子与自己比较,半途而废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某某小朋友很踊跃举手发表,反观我家孩子…”、
“听说某某同学考上了顶尖的私立高中呢”、
某某同学前一阵子得到舞蹈比赛冠军呢”。
您是否会忍不住拿其他人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呢?
明知不该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仍旧控制不了比较的念头。
明明自家孩子有很多优点,却只注意到表现欠佳的部分。
这会让父母亲感到不安,忧心忡忡地认为“或许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好”,焦急地想办法改善,从而变得情绪化“这之前不是教过了吗!要说几遍才懂啊!”夜深人静时看着孩子的睡容才顿觉后悔,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里。
当父母亲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时,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半途而废的孩子”会借由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我是第一名,我好厉害”、“我的分数比某某同学的还高,我好强”。
诚然,赢过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我也明白优越感会令人感到愉悦。
只不过,能否赢过对方并非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有时记再多的生字、进行再多的训练,国语小考还是比同学考得差、竞赛时还是败下阵来。
当努力无法获得结果的状态持续发生时,就会令人感到“反正努力也没用”而干脆放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当人陷入这样的状态时,便会失去挑战新事物的意愿,不愿再付出努力。
欲培养出坚持到底的毅力,戒掉“与他人比较”的坏习惯,养成“与自己比较”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具体来说,该如何与孩子进行这方面的互动才好呢。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三个方法。
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父母亲之所以会拿他人与孩子比较,或许起因于“孩子的表现=父母的价值”这项观念。教出大家觉得优秀的小孩,就等于拿到亮眼的成绩单。如此一来,不但家长辛劳,孩子也会备感辛苦。讽刺的是,愈是追求尽善尽美,试图掌控孩子的大小事,愈会导致孩子失去干劲与自信。
为人父母的价值与孩子的表现完全是两码子事。孩子的成绩如何、做出哪些行为,都与父母的价值毫无关系。请确实地将这两件事分开来看。再者,请将教养孩子的心力与时间,稍微挪用一些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也就是懂得适时地取悦自己。与教养责任稍微保持距离,便能不流于情绪化地与孩子互动相处。
找出孩子表现良好的部分
每天找出孩子表现良好的三件事,并与其分享。重点在于“与孩子的过去相比较”以及“称赞孩子所做的准备与努力过程”。不是光看输给谁赢了谁的结果,而是将焦点放在孩子自身所能掌控的事项上。
“虽然比赛输了,但你比上次得了更多分呢”、
“你会缝钮扣了耶”、
“跟之前比起来,你能早十分钟自己起床耶”、
“你今天也流了很多汗,可见很努力喔”。
设定过程目标
设定目标时,不光只聚焦于“赢得比赛”、“考一百分”、“通过考试”等结果目标,设定能透过自身掌控的过程目标也很重要,例如“一天记十个英文”、“在吃晚餐前写完作业”、“练习完后,再成功投篮十次”等等。在孩子设定结果目标时,请加以询问“你能做些什么来达成这个目标呢?”协助其找到过程目标。
不消说,在孩子达成目标时,请记得充满爱地为他们画上记号以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