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早。
这儿是NeedAYeah,
街舞圈里一码字儿的。
我曾痛恨几何。
就像哈利破特之于伏地魔,像山本之于李云龙,像谏山创之于漫画读者,像老马丁之于他手底下的人物。。。
二十年前,几何是一块长长黑板,我在下头(动词),那些鬼画符在上头。
二十年后,几何是一对瘦瘦的法国人,我在屏幕这头,他们在屏幕那头。
这二十年,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几何它没有变。
它踏马的永远年轻,永远让人热泪盈眶。
这街第三期。
它像是两年前的酱香科技股,你抛了,它就涨了。
在正式开始前,NeedAYeah要反思一下儿,上次更新有人反馈过于硬核了。

这大约是提到卖外敷Kyoka的时候难免上头,又或是看到Zyko的发挥过于脏话,谁知道呢,反正得反思。
这次争取写得方便大家理解,争取。
另外总有好多新来的朋友问怎么抽粉丝福利,看看远方的留言区置顶罢。。。
开始,唠唠“神作”和神作以外的事儿。

2022年8月27日,它终于离开了我们。
它曾被称为《这街》最无聊赛段,也诞生过《失恋阵线联盟》这样的名场面和《囍》这样的神作。
100进49,在《这街》的第五年,殉了。享年四岁。

默哀个一秒钟左右。
这个新赛制的内核逻辑其实是:
高贵的橙色毛巾又好又硬,但其实不进则退。有人说这赛制对橙毛巾不友好,明摆着根本不能输。
那你猜,凭啥他们叫橙毛巾。。。
红毛巾组棱进棱退乃真正法器,实际情况是被S和A组来了个两面包夹芝士。
蓝毛巾目前没看到赛制,但不出意外就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输一输回家拍小红书。
刺激,太刺激了,真正的你行你上。
前面的规则很好理解,输一场橙毛巾掉俩人。
至于后面Battle的积分。。。正经人谁算积分啊。
数学这块儿别问,问就是痛恨。

关于NeedAYeah为啥要反思上次过于硬核,是因为在几个高端局里一顿拆音乐讲拍子之后,结果发现这次有不少人留言问:

“这次齐舞Battle和第一集那5V5有啥区别啊,不都是一堆人跳么?”
简单来说,第一集那个5V5是每队排好了一段Routine,也就是成品套路.
现场和DJ指定音乐风格,但具体什么音乐是随机的。
比如你说要中国风的歌,但不一定给你放《发如雪》还是《忐忑》。

那段提前编好的Routine,节拍上会尽可能适配大多数音乐,而大多数音乐的Beat都是有规律的。
舞者根据现场音乐的速度,用提前编好的Routine套进那首音乐里。

考验的就是舞者音乐理解的Level临场的经验和默契。
经验,就是不论音乐快慢,都能把动作调整到对应这首音乐的速率。
默契,就是每个人处理音乐&动作的风格习惯不一样,比如同一个动作,A认为在这个音乐里要连起来做,B以为要分段做,那就不同步了。

这种Routine Battle,因为要2~N个人同步,所以一般都不会编得很复杂。
但每个领域是有活爹们存在的。
比如去年的Hilty&Bosch、Gogo,都是双人Routine的老流氓。
他们不只是因为固定搭档,成套的Routine储备多,主要是编出来的东西基本已经是“万能卡”了。
尤其是Hilty&Bosch这种20多年的老CP,现场听到音乐就能立马根据音乐风格和BPM商量用哪套Routine。
这套Routine跳出来,甚至会让你有一种他们为这首歌专门排过的错觉,以及自己Solo都不如人家Routine段位高的挫败感。。。
而且人家同步率400%,气不气。
你在第一期看到的5V5、2V2,和第三期里所有的2V2 Battle,都是这个玩儿法。
音乐随机,舞者根据音乐决定用哪套Routine。
但第三期上来那段值回票价的大齐舞并不是这样,那段的音乐是提前给的,两边舞者划分各自的音乐区域,分别登场。
看到这段大齐舞,NeedAYeah就乐了,死去的拳击台突然开始攻击老子。
从第一季开始,“拳击台”就拥有一个被嫌弃的一生。
往年,这玩意儿一般出现在分战队后。
因为它的拍摄方式是电影逻辑,两边的舞者要预先排练好上场下场的交接,表现出街舞电影里那种团体Battle时候的对立感。
弄好了会很好看,弄不好就是Emmm。。。或许你还记得第三季被骂到飞起的水舞台么?
以前《这街》里这种擂台赛都弄得形式大于呈现,比如拳击台、水舞台这种噱头,场地限制发挥。
所以大家的评价是“陆导憋老惦记你那破擂台赛了”。
反倒是这次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不声不响的搞出来,弱化了形式和噱头,拍摄水平也比过去好,开场就把氛围搞起来了。
惦记,还是惦记。
那说到这个大齐舞,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一Round是一首Hiphop风格的音乐,单纯从排面上看,对S组更有利。
事实也是这样,NeedAYeah先说两组最本质的区别吧。
A组更倾向于表现明显的Beat、歌词和音效,并且会在特殊的重拍上做设计和画面。
S组不一样的是,他们玩儿音乐的逻辑更复杂,正拍、反拍、Flow、歌词,还有Beat的跳转连接,甚至Beat到Beat之间的过程都塞了东西。
而且就说Hiphop元素的完成质感上,甩了A组一大截。
比如开场这段起手,音乐处理到整体的统一性,就已经能看出差距了
后面Zykens合体再开门出Sniper就更不用说了。
大好活儿。
还有一个见仁见智的地方就是穿胸这段设计,你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这种穿插在Show里的桥段设计是好玩儿的有趣的,是加分的。
另一种理解是,这个设计也并不是第一次见了,而且等于两个八拍完全没有舞蹈输出。

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纯看个人喜好。
但NeedAYeah自己是觉着放掉两个八拍纯做表演有点不划算。

这很正常,毕竟到了第二Round,A组在Funk音乐下的音乐理解和编排又甩了S组一截。
术业有专攻罢了。

第二Round里,两个组的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S组输出的信息量明显下降,开始像A组第一Round一样,在简单的大Beat上做文章,做一些舞蹈以外的小设计。
在Funk音乐里,A组的三个Locker三个Bboy的相性和配合是真的好。
三个年轻的Locker拿出了一套非常漂亮的Routine。
尤其是豆豆搭Yuki和Hiroko这段,三个人先Locking,然后随着电吉他Solo的情绪逐渐暴躁,再把哈利猴王两个Bboy拉进来一起跳Up Rock。
画面收缩再展开,气氛是递进式的,一层比一层顶。

至于放炮。。。

除了节目里提到的周钰翔踩昂昂起跳失误,还有第一Round里小君君起床起猛了。。。
或者是高Ping战士鱼雷的后发后至。
毕竟临时组的大齐舞,凑合过吧。。。
所以你看这两Round的胜负好像应该反过来好像才像那么回事儿。
但最后的结果是S组第一Round输了,A组第二Round输了。

这里就涉及一个对裁判判罚理解的问题了。
我们总是下意识把比赛结果归结为是某个“个人”的意志,但其实并不是。
街舞比赛经常出现一种有意思的情况,比如裁判5个人,4个给了One more,有一个给了A舞者。
我们不能把这个结果视为是这位裁判一个人的决定。
虽然这一票是这位裁判个人的判断,但结果却是5个人的集合,只是相加后恰好形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围绕专业层面,互相辩一辩都是有意思的。
NeedAYeah自己的观感是S组第一Round赢,A组第二Round赢,但也就是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在理解和接受这种随机性的存在后,我们才能真的去关注舞蹈本身并尊重结果。

说完大齐舞,就是回收标题的时刻了,看看作品组。
NeedAYeah万万妹想到自己整烂活儿整到了正片里去。。。
有好多人问有没有授权啥的,感谢大家关心。节目组有第一时间询问过,有授权,请放心。
大家看着开心图一乐儿就好。
现在,点上一首马新桦和冯丹老师的《茉莉花》,咱们继续。
尽管NeedAYeah上次Blabla说了一堆关于Zyko和Dykens的东西,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儿:
他俩仍未真正合体跳过Routine。
年的Zyko只是50%的Zyko,今年才是完全体,想必此刻你已经感受到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要理解这个作品,就必须得说这个作品的三个Debuff。
首先,第一个Debuff,盲跳。
为什么韬韬会说盲跳比托举还难,因为人闭上眼睛后,最大的影响就是失去了对空间和方向的感知。

划重点:空间。
好死不死这俩人就是玩儿空间几何的。
失去空间和方向感知,人就没法判断自己动作的位置和角度是不是标准,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是不是正确。
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你从屋子这头走到另一头,假如是10步,那你再闭眼走回去试试,看看还是不是10步。
也就是说,这俩人要真的把所有技术的Combo和走位全部练到闭着眼也能跳才行,而且Dykens要全程靠Zyko引导。
所以盲跳不是噱头和炫技,盲跳在这个作品里是必须的。
太顶了。没有比这个更能突出Dykens在刚跳舞时被Zyko【引导】的意境了。
其次,第二个Debuff,这首音乐是没有任何Beat的。
你们平时老说卡点卡点,现在没点可卡了,怎么玩儿?

没有Beat,就意味着很多动作和元素是根本用不了的。
而且,这首音乐只有大提琴和钢琴两条旋律
就算是玩儿Kingtut或者Trace这类不太受Beat限制的流动性的元素,这首音乐你也只有两条音轨的旋律可以抓,没了。
这是从根本上和街舞最原始的文化相违背的,但也是街舞发展到现在,具备表达更多音乐风格能力的体现。
最后,第三个Debuff,他俩是歪果仁啊歪果仁。
归根结底,这就压根儿不是他们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但如果不刻意强调,你在看完这段作品后大概率忘掉他们是外国人这个事儿。
你以为是马师给开小灶了是吧?NeedAYeah也是这么以为的。

后来一问马晓龙,他说Zyko只是问了他表达这种师徒关系有什么建议,所以后来加上了Dykens反过来纠正Zyko的动作和给Zyko蒙眼的设计。
但马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用的啥音乐。。。也就是说文化意境什么的基本就是靠悟的
在意识形态冲突如此激烈的现实世界里,还有音乐和舞蹈这样无国界的东西,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了对吧。

Zyko和Dykens是真的把Kingtut和Trace、Wave这些技术玩儿明白了。

在怪物满地跑的欧洲Tutting圈儿,他们的技术也许不是最难得,但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是想法。
一般学Kingtut都是先从平面开始的,就是面冲一个方向完成一段走位。

但后面就会开始加空间思维。
比如前后左右的变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什么概念?相信你们都知道降维打击”这个词儿。
比如这里,不只有平面的几何线条,还做出了前后围绕,无限延伸的效果。

几何课代表不是白叫的。
他们可以在这种完全没有Beat可卡的音乐里,用“简单”的Wave、Kingtut、Trace、Thread、Groundmove构成的技术线条,把音乐的旋律线和起伏完全具象化了。
他们甚至可以只靠舞蹈的变速、启停,表达弦乐和钢琴每个音之间的过程和渐强渐弱。

这段两个人手臂折叠组成的开合+传导结构,把“芬芳美丽满枝桠”后三个钢琴音,敲在了观众的灵魂上,太可怕了。
NeedAYeah问了一下儿中央音乐学院的朋友巩子晗老师。
他说茉莉花基本跑不出四四拍或者四二拍,但这首茉莉花中间有两次转调,还加了一些变奏。
也就是在转调的时候,Zyko和Dykens的人物关系开始有了变化,Dykens扶正了Zyko的手。
也扶正了Zykens这面大旗。

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神作,天王老子来了这也得是神作。
看到这段文字此时此刻Kyoka本人已经充分理解了卖外敷这个词的意思。
感谢互联网,我们又完成了一次意义不明的文化输出。

她和昂昂这段作品虽然是昂昂作为主要编舞师,但从一些设计上能充分体现Kyoka的个人意志。

比如记仇。
《妖猫传》的设定和想法是四个作品里最大胆也是最开放的。
技术上很明显,有昂昂编舞风格的出现,也有Kyoka自己的Hiphop元素,但基本都被揉进舞蹈过程里了。
反倒是这个作品的设定更有意思。
从最普遍的视角看,大概是昂昂扮演一个职业法师,Kyoka是一只猫妖。
法师想操控猫妖,但最后被反噬变成了一只猫,这或许是相对比较顺的逻辑。
但除了法师猫妖论,其实这个主题是完全开放的。
里面有一个关键线索是Kyoka把昂昂身上的什么东西掏出来放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就有了双猫论。
即两个人扮演的都是猫妖,Kyoka道行更高,但昂昂因为那个红色的袍子才变成了人形。

而Kyoka是故意把那个袍子放在那里,让他变成人形,再拿走点儿什么。

甚至还可以发散出夺舍论。
比如昂昂是一只老猫妖,需要一个新的身体,于是就盯上了Kyoka,两个人灵魂互换,昂昂得到了新的身体。
其实关键信息就是袍子、Kyoka的抽取动作和最后变猫的设计,基于这几条信息,观众可以自由发散想象。
而同组的《你,还好吗》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作品。
Abby要命的Emo Style是越来越成熟了。
还是那句话,你也许并不好这口儿,但不能否认这是个好作品。
这种作品很容易搞成“演”大于“跳”,音乐前奏一起就难免让人有这个担心。
但作品除了几个交代人物关系的设计以外,基本都是用完整的舞蹈穿插连接,并没有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
所有起承转合清清楚楚,技巧上也是玩儿了命的用仔仔做高难度的配合。

缓但有力。
这两个作品放在一起比赛,是一个挺别扭的事实。
一个是开放式的实验性作品,一个是直接能击中人朴素情感的清晰表达。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讨论,其实是一个陷阱,喜好这种事儿,争不出结果的。

《妖猫传》的唯一问题就是后三分之一部分的音乐压过了舞蹈。
这种暗黑Glitch Hop风格的音乐,本身就很难驾驭,也许会稍微适合Popper,但也只有编作品时候会用一用。
昂昂Kyoka互换身体的桥段过后,进入到音乐的高潮,这里原本应该是一个劲爆尾杀环节,舞蹈应该跟着应该顶起来的。
但作品这部分到结尾大约8个八拍的有效舞蹈部分,放掉了很多
音乐情绪和音效表达
,导致整个作品的体感在起伏上。

不管是王一博说的“平”,还是李承铉说音乐是攻击性很强,但没有达到预期,表达的不一样,但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事儿。
NeedAYeah都没有因为卖外敷输了就玩儿命找补,大义灭亲之举属于是。
至于后面的Battle,就到了划重点环节了。

【Shaadow的一个使用手册】
你能明显感觉到Shaadow的状态和第一集完全不一样吧?
还有那个神经病一样的花字。

如果是瞎编的也就算了,但烦就烦在这还真不是瞎编的。
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可能是《这街》历史上最严重的中二病患者。
看到他这俩戒指了么,一个是宇智波鼬的“朱”,一个是宇智波鼬的写轮眼。。。

这种戒指对已经上学的人来说或许略显幼稚,但对于Shaadow这种28岁的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救了大命了。
警告:
以下文字仅以客观科普Shaadow舞蹈风格为目的,不代表NeedAYeah本人文字风格。
和之前说过的“能量逻辑”一样,Shaadow有一个完全独立的风格逻辑驱动自己的舞蹈。
他吧,他给自己设计了11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具体形象和技能。甚至,甚至他们每个人还有一只魂兽。。。
然后这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进入战斗后,根据音乐和临场状态选择要用的角色,或者混合一个新角色出来。(我为什么要说进入战斗
比如第三期这两次Battle,他就用了Bubbleman(Version Crimson)这个角色。
来,跟NeedAYeah大声念出他的名字:
“就决定是你了!泡泡侠深红版!”
泡泡侠是一个掌握水元素和气元素的超能力战士,魂兽是一只猩猩,然后因为他在这个角色原型上加入了火元素,所以变成了深红版。
(我都特么说了些什么。。
所以你看到他在Freestyle的时候,用了类似泡泡一样弹跳感觉的Bubble Bounce。
还有泡泡沿着身体漂浮的Bubble Body Trace。

是的,像这样的角色他还有10个,而且互相还能混着用。
按这么算他每期Battle一次,用到总决赛都用不完。
你也不好说保不齐他过两天真给你整出个哪吒,三头六臂风火轮儿什么的。
他干得出来。
好了终于说完这段了,这可能是NeedAYeah这些年里敲出来的最羞耻的一段文字。
客观地说,Shaadow属于很有个人风格,或者过于有个人风格的Hiphop舞者。
在这次Battle里也明显调整了自己身体质感,音乐的切分清晰得太多了,完全不像第一次Battle一样那么Chill。
但NeedAYeah也要向导演组提出一个问题:
花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花字的意义是普及街舞里已经公认的技术动作,那这种过于个人化,不具备普适性的技术要不要标注?
如果以后是个人都编一套概念,你标还是不标?这事儿得想想。
看完第一期,NeedAYeah原本以为Shaadow是因为刚来中国,对这种舞台有点儿水土不服,所以状态不好。

后来一问,破案了。
是因为第一次Battle前他自己准备的衣服被换了,导致他没能召唤他的角色。。。
合理,太特么合理了。
你就应该把你的11个英雄都召唤出来揍王晨辰一顿。

【被误解的Bboy的一生】
Bboy,惨,真的惨。
跳街舞的人过年回家,除了全国统一的学习、工作、生孩子灵魂三问,还要比别人加一项:
“你跳街舞啊?就地上滚那个是不?”
跳Breaking的和不跳Breaking的都沉默了。
现在,街舞稍微普及了一些,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
Bboy一会儿被骂没礼貌,一会儿被点名不听音乐。
这世界对Bboy的误会太深了,而有些误会怎么解释都说不清↓
哈利和猴王已经是圈儿里很有名的Bboy,猴王高低也是拿过单手抛世界纪录的Powermove。
咱退一万步,总不至于是个假Bboy吧?
说到底,大家对Bboy的误解还是这么多年各个舞种混在一起看习惯了。
往小了说,经典老三样Popping、Locking、Breaking里,Breaking起源是美国东海岸,另外两个是西海岸,且Breaking普遍上被认为是街舞最原初的舞种,文化根源就不一样。
往大了说,也就是因为这个家族关系和辈分,Breaking相比其他舞种,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独立且特殊的存在。
就像全世界只有俄罗斯人会干完伏特加以后徒手揍熊。
Breaking有一套区别于其他舞种的技术和音乐理解体系,不是人家不听音乐,是听音乐的方式根本不一样。
咱们说得通俗点,大家平时说的那种“卡点”,或者表现特殊音效,对Bboy来说,没必要。
Breaking常用的Break Beat音乐,BPM会相对更快,玩儿的是舞蹈整体的Flow和音乐Flow,也就是旋律走向和起伏的贴合。
Breaking舞者一般是在保持Flow的连贯性的前提下,再选择性地卡拍。

众所周知,Breaking笼统地分成Stylemove和Powermove(虽然现在界限越来越模糊)。
Powermove在倒立且高速旋转的时候,再要求他”卡点“,约等于甲方要你整一个五彩斑斓的黑。
虽然有些Powermove Bboy也可以靠控制转速和时机去对音乐,但这不是一种普遍和标准的玩儿法。
而且另一方面,这样也会牺牲旋转的速度和其他Powermove技术衔接的可能性。
比如猴王这段连接,全都在Flow上,而且每个技术都完成得很流畅。
你让他为了卡一个Beat或者音效,中断一个练了好几年才练成的动作,这反而是败招。
当然,现在有一个大趋势就是Allstyle Battle,为了拉齐审美,难免会对Bboy提出更多要求。
这件事儿得分两面看。
一方面,向其他舞种看齐的音乐审美,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Breaking的全面性和观赏辐射面。
比如仔仔这样优秀的新生代Bboy,就在Stylemove的基础上,就更贴合整个普遍意义上的“卡音乐”习惯。
比起他师父杨凯习惯卡后四拍,仔仔在音乐表达的范围和灵活度上甚至要比他师父更丰富。
另一方面,Breaking也不必为了顺应某种趋势,就舍本逐末地妥协和放弃原本的文化。
至于不礼貌这事儿。。。
Bboy本来就是战斗舞种,用日常生活里的“礼貌or不礼貌”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一场Battle,这不合逻辑吧。
如果实在,实在接受不了,就当他们是演的罢。
人生如戏。。。退网。
【在你的BGM里干爆你】
Zyko和Dykens,还是他俩。

这俩人没法儿弄啊。
就今年这个局面,除非Maika能来跟Kyoka搭档,否则双人Battle恐怕真没人治得了他俩了。
Zyko,脚上能站人,臂上能走马。
但NeedAYeah更关注的不是这段有点儿疯批的配合,因为它只是一个引爆的点,前面的铺垫和后面的终结,才是整段Routine成立的关键。
这段Routine有不少骚点。
比如开场就来,骗,来,偷袭。
先是非常简单的Step入场。
然后在搓碟音效结束,进入下一个小节后,你以为他们要起Hiphop Routine,结果突然就变滑步了,Feeling和质感全变,接着又马上变回去。
这时候旁边会听音乐的舞者就会有一种,嚯,有点儿东西的感觉。
接着就是两个人招牌的Thread配合,套了两个音效,再把氛围推了一小波,就开始下地,准备为后面搞大的做准备。
这时候就是你看到的,那个要命的配合。
很多人应该已经被炸蒙了,但他俩的活儿还没完,还是听听远方音乐里加入进来的弦乐部分吧家人们。
最后,Zyko跳过Dykens,连续四个不同维度的Thread,全部压中弦乐部分的旋律和Flow。
Kill off,杀死比赛。
在完全随机的,Breaking的音乐里,纯粹靠Routine的编排思路和设计,完美玩儿满了音乐。
最后这四件套才是最疯的,神仙难救。
在这个晚上,现场可能找不到第二套Routine能翻了。
很没辙,对吧?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另一条能打败Zykens的解法:
想办法说服Zyko,让大頔替掉Dykens和Zyko再跳一遍这段Routine。
最后NeedAYeah还是要提一嘴豆豆。
豆豆瘦了,20斤。
他第一期的照片和第三期放在一块儿,感觉孩子糟了大罪了,能开个水滴筹了。
这次Battle,豆豆整个人的状态都好起来了,Freestyle时候身体的质感清晰度明显不一样。
在A组无人可出时候,能像个有担当的爷们儿一样站出来,在对方的音乐里面对Zyko和Kyoka两个魔王级的人。
单看豆豆这两次Freestyle,完全没毛病,要技术有技术,要身体质感有身体质感,还有音乐性和风格变化
只不过段位差距摆在那儿,除非你能玩儿出什么耗阳寿的音乐表达,否则很难不输。
但一个年轻Locker能在这种场面下没被对面压死,反而用很好的状态完成了应对,本身就很优秀了。

而且后面他和Yuki的双人CP Routine,从编排到临场发挥,完全压住S组的Popping双子,给A组拿到了宝贵的分数。
输赢虽然重要,但做一个舞者的态度和成长,比一时的胜负更重要。
以及,别什么事儿都跟你师父学得一模一样也很重要。。。
说差不多了,扯点儿闲篇儿。
总的来说,第二、三期看完,两个星期,治好了第一期对NeedAYeah的精神内耗。
也是在这三个星期里,我慢慢想明白了一个事儿:
过去的“这街”,也许不会回来了,至少今年不会了。
那些老成的、沉淀多年的、自带光环的画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过去的四年,有不少舞者已经通过节目具备了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加上海外的OG还有太多,想凑个全明星阵容再打几年,是最不费力又讨好所有人的方式
这件事儿并没有发生。
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面孔、无法预估的想法、新生代特有的犯错能力和成长能力。
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是观念,是气质,是思考事情的方式,像一场猜不透套路,又绝无可能被剧透的电影
人总是好奇未来会是什么样,但没人知道未来到底长什么样。
又或者未来就在这些陌生但开始逐渐熟悉的面孔里

谢谢看完。
如果你喜欢,可以关个注,转个发,点个在看啥的,都行。
感谢5年如一日的技术资瓷@GrooveHypnos
最后,老粉都懂,福利环节。
具体怎么抽到留言区看规则。
第一个件事儿,
抽1个人,《这街5》观众名额一个,9月中旬,杭州。
要求是,红码,黄码,还有从中高风险地区来的不行。
第二件事儿,
简单直接,抽三个人,一人V 1000。
第三件事儿,
还是给朋友工作室打的广告。
老粉都知道这广告都打了好久了,但是今年不太一样。
他们出息了,他们和《这街》搞联名课了。。。
线上直播课,社恐狂喜,你在家光着跳都没人管你。
有0基础的入门课,有这街选手和大师团的课,还有海外大师课,长按下面图片就行。
NeedAYeah粉丝福利,抽5个人,每人送一节免费体验课。

说完了。
这期就这样儿,
辣舞安得屁死。


Need A Yeah
街舞圈一码字儿的。
圈内爆料、槽点、评论、没品段子。
更新极慢,脾气不好,
口遁嘴炮,百无禁忌。
不站队,不定期,不负责。
按住下面的二维码,识别它。
整个人都会变好看。
微信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