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舆论,在评价这场战争的缔造者普京大帝时,或者普京自己评价他的历史形象时,常常将今天的克里姆林宫主人比作彼得大帝或者斯大林。
这其实是巨大的荒谬。
彼得大帝和斯大林,从实质上来说乃是乃是残酷强横的历史巨人。
很多人只看到彼得大帝的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却没有看到事务的另一面,那就是与伟大的斯大林一样,彼得大帝是一个对待国民极其严苛的沙皇。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俄国不断对外开战,军费开战极其庞大,对军火的需求也极为迫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彼得大帝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三点:
第一,建立庞大繁重的财税体系,将俄罗斯社会中的每一份资源都集中到沙皇的战争机器中。
彼得大帝大帝统治时期,政府建立了无数的新税种,包括养蜂税、磨坊税、渔业税、胡须税和澡堂税,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头税,这些税收确保俄罗斯社会的每一滴油水,都能润滑帝国的战争机器。1702年,彼得大帝的财政收入比1680年翻了一番,22年后,彼得大帝的财政收入则进一步扩大了4倍以上。
正是借助这些财力,彼得大帝建立了足以打败强敌的伟大军队和军火工业。

第二,尽可能将每一个四肢健全的俄罗斯男人,不论是贵族,还是农奴,都送进军队,由此扩充俄罗斯军队的兵力。

在彼得大帝之前,俄罗斯没有专业军队,大多数军人都是半工半兵的形式参军,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极低,规模极其有限。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不仅仅俄罗斯人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国家义务。而且彼得大帝规定,贵族和农奴都需要服役,其中每一个男性贵族都必须参军,服役时间是从16岁到死亡为止。
正是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俄罗斯的军队数量短短二十年扩充了十倍,成为欧陆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并且能够与当时的霸权帝国奥斯曼一争高下。
第三,强制押送俄罗斯民众进入国家工厂,为沙皇建造军火和器械。

彼得大帝在任期间,俄罗斯的工厂数量从忽略不计急速扩大到200多家,其中80以上为彼得大帝督造的政府工厂,其中以军火和纺织为主,前者主要是用来供应军队,后者则以出口为主。

彼得大帝命令俄罗斯市民必须为国家工厂服役,并定期抽取民众进入工厂劳作,为国家赚取宝贵的贸易收入和军火。

总而言之,彼得大帝竭尽一切手段让俄罗斯民众在他的战争中走向战场或者工厂,这使得俄罗斯军队的军事资源迅速膨胀,并让俄罗斯拥有赢得战争的底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彼得大帝本质上是斯大林模式的先行者,斯大林在苏联时代所采取的战争政策,事实上是正是取材于彼得大帝。他们作为俄罗斯崛起的缔造者,都做到了三点:

1、让俄罗斯民众走进战场;
2、让俄罗斯民众走进工厂;

3、让俄罗斯民众的全部财富为战争提供资源。
说起来,民众在战争期间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有效的战争资源,伟大的战争统帅会在战争期间将这种资源送上战场和工厂,但无能的统帅则会把这些资源变成累赘。

东晋末年荆州割据者殷仲堪,在与桓玄的战争爆发之前,竟然把宝贵的粮食用来接济灾民,结果战争爆发后,面对桓玄军队的进攻,殷仲堪及其盟友竟然没有军粮保持军队的正常运作,结果一败涂地。民众吃饱了,最多喊一声“仲堪大善人”,这些民众如果不能送上战场,那么在残酷的战争中将毫无价值,这注定了殷仲堪的灭亡。
今天的克里姆林宫决策者也是如此,面对战争的巨大消耗,3月28日,克里姆林宫决策者竟然在演讲中扬言要给民众增加福利,绝不派遣义务军进入战场。

这实际上极其失败的。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不断证明,一个不能将民众送上战场和工厂的战争统帅是必然失败的,这样的决策者如同墨索里尼、殷仲堪一样,本质上是软弱的,甚至是善良的,但也是无能的。
毕竟,历史只记得成王败寇,只要赢得战争,一切善恶都不再重要,这就是彼得大帝名垂青史,墨索里尼臭名昭著的根本原因。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点击二维码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