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all新生入学季悄然到来,许多同学还没开学就已经开始焦虑找实习和找工作的事。
“听说UX/UI北美找工作巨难?”
“我应该做什么才能找到实习?”
同学们的学前焦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找工找实习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北美经济下行,通胀严重,互联网大厂裁员;加上中美关系的不稳定,对留学生政策朝令夕改;各大论坛也是各种唱衰UX Design,认为UX/Product Designer在北美留下难度太大,转码才是王道。
多家大厂缩招裁员(图源:一亩三分地)
中小厂员工也难逃一劫(图源:北美24小时)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去应对困难?UXOFFER收集了同学们对于找工和找实习的各种焦虑和疑惑,在此进行保姆级基础扫盲,字字干货。
01
「 交互设计毕业留美的真实难度?」 
谈到UX/UI找工作的具体难度,几乎每个有过经验的过来人都不会认为找工作和找实习简单。给一个很直观的数据:互联网公司设置的工程师与设计师的比例在10 :1左右。因此,如果对标码农找工的难度,设计师找工将会困难数倍。
设计师与工程师数量占比统计
另外,我们可以拿UXOFFER的一个前辈的数据举例(具有一定代表性),这位前辈当时共海投200多份简历,拿到10家公司面试,最后得到两封正式offer,算下来不过百分之一的转化率。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UX Design行业的竞争人数逐年增多,同学们将要面临的竞争压力只会比几年前更大。
看到这里,同学们是否认为没救了,想着还是赶紧换个赛道冲刺吧?其实也不必那么焦虑,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能力过硬,该准备的都准备充分了,offer还是少不了的。
根据UXOFFER的数据,绝大多数UXOFFER的同学最终都留了下来。除去本身就打算回国的同学,最终找到工作成功上岸的概率能达到八九层。并且大部分同学拿到的offer薪资水平都很不错,甚至不亚于码农的水准。在湾区UX/Product Designer平均起薪达到16w刀一年,高的甚至能到20w。所以,同学们,为了高薪,为了WLB,赶紧准备起来吧,加油!!!
02 
 「 找实习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经验,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是时间节。因为对招聘时间没有概念,导致很多同学在开始找实习时发现各大厂实习招聘已经截止。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一些大致的时间节点列出来,同学们应根据时间节点做好相应的准备。
北美传统大厂实习招聘时间相对固定,往往都是在头一年年底开始招聘下一年的暑期实习;
新兴中小型企业:通常在开春时(圣诞节后)开始暑期实习招聘;
国内互联大厂:暑期实习招聘有一个越来越早的趋势,有的厂甚至在上一年的暑假就开始招聘下一年的暑期实习。
总之,不论是找工还是实习,越早准备越好。
03 
「 找实习和工作的途径?」 
1、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分两部分:Career Fair + 企业合作课程
Berkeley Career Fair(图源:@Cal Career Center)
Career Fair ——也就是校园招聘会,大部分学校都会和不同企业合作,在每年开学后不久(不同学校的时间点可能不一样),企业会到学校当场接收简历,当场面试。如果有之前投递简历但没有得到回复的企业来学校,这时就是最好reach out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招聘时间很紧张,同学们需要提前练习面试技巧。
学校和企业合作课程 (Co-op),这类课程提供的往往是和行业接轨的实际项目,而企业开展这类项目的很大的一个目的是挖掘有潜力的候选人,因此同学们应该抓紧机会并展示自己的实力,争取直接留下来实习。
2、Network(内推)
不管是实习还是工作,内推是转化率非常高的途径。尤其对于找工,内推几乎是拿到面试几率最高的方式。并且企业也非常鼓励内推这种方式。因此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不要忘了拓展自己的network。
3、大厂官网和招聘网站投递简历
除了在各大厂官网投递简历外,同学们可以利用好Linkedin(领英),这是北美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招聘网站。因此也建议同学尽早准备好个人的Linkedin Profile。
04
「 找工作和实习需要准备什么?」 
作品集 + Resume + Linkedin个人页面。
Resume和Linkdin Profile不言而喻,不用赘述。重点讲一下作品集,对于设计师,作品集是门面,也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显而易见,同学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作品集上。
许多同学在刚入学时没有太多真实项目,因此前期找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整理并使用申请学校时的作品。但是同学们应该尽量积累一些实战经验,毕竟几乎所有公司都更prefer有实战经验的人选。同时建议同学们多上一些有设计产出的课程,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丰富自己的作品集和resume。
但是,作品集实在是一个过于庞大的话题,三言两语难以说清。同学们可以期待后期针对作品集的专栏文章。
05
「 有必要去卷代码等技能吗?」 
没有太大必要。
UXOFFER的前辈们在招聘时发现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有一些同学很乐意去展示一些“特殊技能”,譬如代码。但是一旦专业人士看过一眼就清楚这只是学了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水平,这样的作品自然不会有加分。
除非有的同学本身特别喜欢某项技能,或者说很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比如有的同学未来想要做UX Developer, 那么学习代码无可厚非。但单纯为了卷而卷意义不大。
因此建议同学们首要发展设计师职责以内的技能,找到自己的突破点。譬如有的设计师擅长做手机端的设计,有的擅长web端,有的人专研无障碍设计,有的喜欢做语音交互等。这样有的放矢的卷才能对职业发展有更好的帮助。
最后!这篇文章不仅针对交互设计,其实对大部分专业都有一定普适性,建议同学们多多转发~如有其他任何疑惑或是有下期想看的内容都可以私信小助手或者评论区留言哦!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